展覽:大東北
作者:張甸
策展人:劉宇
策展人語:

1930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昌黎縣。1951年9月畢業于東北魯迅文藝學院美術部(現魯迅美術學院),分配到東北文化部《東北文藝》任美術編輯;1952年調入《東北畫報》(1954年改為《遼寧畫報》)從事畫報攝影工作;1957年成為中國攝影學會(后更名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的首批會員。上世紀50-80年代,他拍攝的《聲震山河》《老農》《客人來到草原》《全神貫注》《顆粒歸倉》《風雪慰親人》《又打了一個優秀》《水鄉的早晨》《甜》等先后在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獲獎或入選,并在捷克斯洛伐克國際攝影展、匈牙利國際攝影展、蘇聯國際攝影藝術展、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美國國際攝影展等國際賽事和展覽中獲獎或入選。1996年獲中國攝影家協會頒發的從事攝影三十年榮譽獎章;2019年圖片專題《我的家》獲得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組委會致敬作品。先后出版《張甸攝影集》《廣告攝影創作》《只在瞬間 不在瞬間》(攝影報道專集)。2019年10月8日零時26分,病逝于沈陽。
今年國慶節期間,我一直在與張甸先生的兒子張東明老師溝通展覽的事情。他一邊在醫院照顧患病的老父親,同時又不厭其煩地應付我的瑣碎要求。10月7日凌晨,他傳來最終選定的大圖。不料,當我8日上班后,就得知了張老去世的消息,震驚、內疚、痛惜之情難以言表。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的首批會員,張甸先生從事攝影創作60余載。在大時代下,個體的命運與時代洪流間的交匯,碰撞出無數可歌可嘆的故事,成為中國發展進程中的縮影。張甸先生堅守著攝影專業性的尊嚴,用鏡頭記錄下國家的進步、社會的變遷和親人的悲喜。他的作品既有東北人的大氣豪美,也有俠骨柔腸的細膩,我們從中能夠體會到張甸先生悲天憫人的人文精神和長期積淀的美學素養。
雖然我早就見過張老早期拍攝的部分名作,但真正對他有所了解,還是在2017年底我在為“與時代同行——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精品回顧展”梳理國展作品時,驚訝地發現張老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拍攝了那么多好作品。國展60年歷史中,推出了逾萬幅佳作,能被選入精品展并不容易,但對張老的作品,我難以割舍,最終選了他的兩幅作品入展。當時,已87歲高齡的張老被請到了開幕式現場,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張老。

攝影 張甸

攝影 張甸

攝影 張甸
在今年舉行的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首次設立了“長期關注單元”。我很希望張老能在時隔62年后,再一次參加國展。后來,中國攝協副主席線云強為張老編輯的專題《我的家》被組委會確定為致敬作品,這是對張老一生創作成就的肯定。而此次在包河展出的作品,是我重新挑選的,希望能讓觀眾看到更多張老的代表作品。我想,這是緬懷這位為中國攝影做出重要貢獻的老攝影家的最好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