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瑜琪

摘要:盈利能力是衡量商業銀行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與發展,商業銀行通過獲取存貸利差以及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提高盈利性,但目前金融環境動蕩,銀行業未來發展方向難以揣測。當前,中國工商銀行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通過分析中國工商銀行盈利現狀,指出其在盈利中存在的問題,總結運營漏洞,深入探究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辦法,提出針對性地解決對策,對提升工商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考價值,對其他商業銀行也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盈利能力 工商銀行 商業銀行
一、工行盈利能力現狀概況
在當前動蕩和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宏觀經濟運行下使得企業的信用風險加速暴露和有效信貸需求的不足、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差收窄、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分流效應,都在蠶食著商業銀行的業務和收入來源,對經營利潤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其次,工行不斷提高的不良貸款率等風險性指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盈利性,通過對工行往年財務指標的分析和對比,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地解決對策來提升工行的盈利能力。
二、工行盈利能力分析
對工行盈利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予以分析:一方面是針對工行的盈利水平的獲利性進行分析;另一方面是針對工行的盈利水平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進行研究。
在對工行盈利性的獲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先通過財務指標與杜邦體系對工行的獲利狀況做初步掌握,再通過收入結構和收入成本增長率進行觀察。對商業銀行來說,衡量盈利性最重要的指標是ROA和ROE,ROA衡量總資產創造價值的能力,ROE是商業銀行獲取的利潤與投入資本的比值,杜邦分析法將把ROE劃分成多個比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性即ROE=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2013-2019年,工行的ROA和ROE呈持續下跌趨勢,說明工商銀行的獲利能力處于下降水平,這兩個指標在連續七年內沒有明顯改善也反映出公司在管理方面的不足,根據杜邦體系和表1,工行ROE持續下跌是由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同時下降導致的,銷售利潤率的逐年下降表明了工行獲取收入的能力和企業經營的效率在下降,資產周轉率的逐年遞減反映了工行資產的管理效率和營運效率也在降低,權益乘數的逐年遞減表明了工行在2013至2019年,工行對債務融資的依賴程度減弱,財務杠桿越小,這三者同時導致工商銀行的盈利能力減弱;其次工行的盈利來源主要是利息凈收入,利息凈收入占比始終是最高比例,維持在75%左右,其次中間業務凈收入占比維持在20%左右,其他營業收入占比逐漸增加,這說明工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存貸利差,但其他業務的盈利能力也在增強,但是在2015至2016年間營業收入、利息凈收入、中間業務凈收入增長率情況不夠樂觀,其中利息凈收入出現了負增長的現象,中間業務凈收入增長率由10.2%下跌到1.1%,這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ICBC盈利性的可持續性和成長性發展。
在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以及成長性進行考察時,可以從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率進行分析,資本充足率愈大,則表明銀行運用資本抵抗風險的能力愈強,工行在 2016年資本充足率明顯下降,同時一級資本充足率也在下降,由于資本充足率下跌的程度非常大,這對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和成長性產生消極作用;不良貸款率是用來衡量銀行貸款項目質量的指標,商業銀行的貸款項目是獲得利息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它的質量會對銀行的盈利水平產生直接影響,2013-2019年工行不良貸款率逐年增加,即工行貸款的質量在不斷下降,工行遭受壞賬的風險在逐漸升高,這削弱了工商銀行的盈利能力,還不利于工行的持續發展。
三、工行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收入結構單一
在2013-2019年期間,利息凈收入占比營業收入始終維持在75%左右,而中間業務收入和占比有下降趨勢,這說明貸款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這種收入結構和運轉方式導致了工行在獲取收入的過程中特別依靠存貸利差,一旦貸款來源不穩定時,就會直接影響銀行產生的收入。
(二)抗風險能力差
從 2013 年開始,不良貸款額的日益增長引起不良貸款率的逐年上漲,但是,工行的撥備覆蓋率不能與不良貸款率相匹配,這兩項因素共同造成了經營風險系數的增加并加大了管理難度,嚴重束縛工行盈利能力的長遠發展。并且工行財務體系內資本充足率及有關指標的持續下跌,也是導致銀行盈利能力持續性和成長性缺乏動力和保障的重要原因,而資本充足率是銀監會控制整個銀行業風險的衡量指標,資本充足率下降不僅不利于銀行盈利能力的持續性,還增加了銀行面臨的風險,長期的資本充足率不足或下降會給銀行造成破產的嚴重局面。
(三)營運效率低
由杜邦分析法可知,工行這七年的銷售利潤率連續下跌表明其經營效率不佳,其次工行金融產品單一缺乏差異性,金融服務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商業銀行在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核心金融產品的情況下,要想獲得較高的收入水平,就應該通過提高營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來實現。但工行的營業支出及支出費用逐年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工行主要通過存貸差獲取收入的盈利模式,造成巨額的貸款費用支出,中間業務可以不需動用銀行自身資金便可以獲得較高的收入,但是它的中間業務發展過于局限,不夠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工行在設立機構網點時并沒有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和居民的金融需求,導致大量網點無法從經營業務中獲取盈利,還處于負債狀態,主要是由于一些配套設施如自助機器閑置,導致資源嚴重浪費。
四、提高中國工商銀行盈利能力的發展對策
(一)改善收入結構并加快業務多元化步伐
改善工行的收入結構發展多元化業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一是繼續發展傳統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包括本外幣的支付結算、信托業務、貸款擔保和貸款出售,從而確保基本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持續增長;二是加快開發各種新型金融工具,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工行應加快金融改革創新的步伐,借鑒網絡金融的優勢和便利,創造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理財產品,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多樣化服務;三是利用網絡優勢,擴張營銷渠道,工行需要充分利用網絡低營運成本的優勢,通過網上銀行為客戶提供周全服務,擴寬經濟市場,爭取穩定又優質的客戶資源。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并提升銀行資產質量
銀行在日常經營中遭受的風險要比普通的企業要大得多,目前風險防范、管理和風險控制仍然阻礙我國銀行業進步和發展的一重大難題。建立可行和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工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一是加大在日常經營管理進程中政策風險防范力度。通過對成本進行嚴格控制和全面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工行不必要的成本和費用支出,以此提升整個銀行的成本管理水平;二是實施有效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來抵御。通過調整存貸結構和信貸資產的質量,如減小對中小型企業、新型行業和高新行業的貸款門檻,穩定貸款收入來源,并對貸款項目進行監督管理,從源頭上降低銀行面臨的風險系數;三是健全和完善整個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應放棄過往追求做大規模實現利潤大幅增長的舊模式,做好長遠規劃,培育良好的治理架構、嚴肅的風險文化,穩本固基,夯實全面風險管理基礎。
(三)加強成本控制并提高營運效率
由于工商銀行的成本和營業支出不斷增加,這限制了它自身的盈利能力,工行可以逐步推行網點智能辦公加強對成本的控制,提高經營的效率,即將一些客戶經常辦理,比較簡單和程序化的業務通過自助設備完成,不僅提高辦事效率,從長遠來看還可以減少員工費用,比如自助機器可以幫助客戶辦理簡單的辦卡業務、更換支付密碼、電子銀行業務、信用卡業務等這些都只需要客戶攜帶相關證件去附近網點的自助機器辦理即可,這既節省了客戶的時間,還節約了銀行的人力和財力。
參考文獻:
[1]梁曉玲.中國銀行盈利能力淺析[J].經貿實踐,2017,(17):89.
[2]張鴿.我國商業銀行盈利問題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7.
作者為安徽大學經濟學院2019級金融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