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吉增
【摘 要】 目的:探討在治療肺癌腦轉移患者中應用適形調強放療和靶向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選取96例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治療肺癌腦轉移的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48例患者實施適形調強放療治療,觀察組48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再給予靶向治療。分析各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肺癌腦轉移患者中應用適形調強放療和靶向治療的效果比較顯著。
【關鍵詞】 肺癌腦轉移;適形調強放療;靶向治療;安全性;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and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 treated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while 48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argeted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ach group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MRT and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is significant, and it is worth using.
[Key words]Brain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Safety; Curative effect
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且患者預后較差,5年內的生存率僅有15%左右。還容易出現癌細胞轉移,其中肺癌腦轉移的治療難度非常大,主要使用放療和靶向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1]。近年來,人們嘗試用靶向藥物治療肺癌腦轉移,并取得較好的效果[2]。為此本文作者將研究聯合使用放療和靶向藥物治療肺癌腦轉移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96例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治療肺癌腦轉移的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48例,包括: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齡53~79歲,平均(60.27±4.83)歲;觀察組48例,包括: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齡53~78歲,平均(60.34±4.74)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48患者實施適形調強放療治療,調整好患者的體位,然后實施螺旋CT增強掃描,掃描的層厚是3mm,依據CT掃描的圖像劃分各個靶區,全腦是臨床靶區(CTV),其均勻向外擴3mm為計劃靶體積(PTV),頭部病灶區域為大體腫瘤靶區(GTV),其向外擴3mm是計劃大體腫瘤靶區(PGTV)。PTV區域平均劑量是4090cGy,PGTV區域平均劑量是5193cGy,患者放療治療時使用糖皮質激素和甘露醇進行脫水,以防腦部出現水腫。28d是1個周期,4個周期是1個療程,患者持續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對比分析。
觀察組給予放療和靶向藥物治療。放療同對照組,靶向治療之前對病人EGFR突變進行詳細評估,存在EGFR突變的肺癌腦轉移患者可給予厄洛替尼藥物進行靶向治療,每次用藥劑量為150mg,1日1次,治療療程同對照組。治療中若影像學顯示病灶呈現緩慢進展,且臨床癥狀沒有惡化情況者,可繼續使用厄洛替尼片藥物治療。對于出現局部進展的病人,可以應用原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局部治療。對于病灶進展比較快的患者,應更換治療方案。治療期間副作用較明顯時或者病情惡化時,應給予針對性治療,或者停止使用厄洛替尼藥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以及治療效果。其中不良反應從肝功能損傷、皮疹、骨髓移植、消化道反應、脫發等方面統計,治療效果分別是顯效、有效、穩定、無效等四項,其中顯效標準:病灶全部消失,且能維持30d以上;有效標準:腫瘤縮小范圍大于50%;穩定標準:腫瘤縮小范圍在50%以下,且腫瘤增大<25%;無效標準:用藥治療后有新出病灶,且新出腫瘤>25%。
1.4 統計學方法
計算數據用SPSS 20.0軟件計算,用χ2、t進行組間檢驗,用[n(%)]、(±s)表示計量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
相應方式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7.91%要比對照組的85.42%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傷、皮疹、骨髓移植、消化道反應、脫發等不良反應的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腦轉移是指肺癌細胞逐漸的移動到患者顱內,并在顱內形成腫瘤,屬于肺癌晚期現象。肺癌腦轉移治療難度非常大,病情發展還比較迅速,如果不給予有效治療患者僅能存活2~3個月,預后效果非常差[3]。臨床上常使用全腦放療等方式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但是因腦部組織的限制,全腦放療中局部放射劑量無法將腫瘤致死,治療效果較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腫瘤細胞的運動能力、增殖等有著密切關聯,為此,可以使用EGFR的靶向藥物治療肺癌腦轉移,其靶向藥物臨床使用比較廣泛的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這些藥物分子量都比較小能夠通過血-腦屏障,達到局部治療腫瘤的濃度,進而抑制腫瘤生長,能有效延長EGFR基因出現突變的肺癌病人的存活期[4-5]。為了研究適形調強放療聯合靶向治療肺癌腦轉移的效果,本文進行了對比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單獨使用適形調強放療治療的對照組。說明聯合治療效果要比單獨應用放療效果好,能顯著提升病人的免疫力,同時控制腫瘤的發展。觀察組出現肝功能損傷、皮疹、骨髓移植、消化道反應、脫發等不良反應的概率要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程度都比較輕,給予針對性治療后都已經好轉,出現一定的耐受性。說明這種聯合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肺癌腦轉移治療中值得應用適形調強放療聯合靶向治療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參考文獻
[1] 陳澤慧,張躍強.調強放療同步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19):2988.
[2] 范仁亮.吉非替尼聯合腦放療治療EGFR突變陽性肺腺癌腦轉移的療效及預后、安全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11):15-16.
[3] 王慶旭,胡永強.適形調強放療聯合EP方案對比聯合PC方案治療局晚期NSCLC療效分析[J].北方藥學,2019,16(03):125-126.
[4] 茍福勝,余丹緋,林志宇,等.適形調強放療聯合或不聯合化療治療≥5cm的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13).
[5] 劉金娥.同步推量調強放療與序貫三維適形放療治療肺癌腦轉移瘤的療效對比[J].腫瘤學雜志,2018,24(07):74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