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彤 王晶晶 何閃


摘? 要:人們一直認為孵化后期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影響胚胎的發育,其實不然。研究發現,適時提高出雛器中二氧化碳的水平有助于入孵種蛋的胚胎從絨毛尿囊膜呼吸轉為肺呼吸,就像在自然孵化狀態下一樣。最終的孵化性能也證實,出殼期周圍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水平為0.80%時種蛋的孵化率提高了0.50%,而且雛雞的質量更高。
關鍵詞:孵化;二氧化碳水平;雛雞質量
中圖分類號:S814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8-0040-03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孵化期最后階段入孵種蛋周圍環境中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影響發育中的家禽胚胎,這是一種荒誕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在自然環境中,母雞孵蛋時其胸部下方微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水平至少達到0.40%,甚至更高。這是室外空氣中正常二氧化碳水平的10倍。事實上,母雞臥伏在雞蛋上會切斷雞蛋周圍的氣流,以創造一個受保護的環境,從而使胚胎可以在適合的環境中發育。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過程,Petersime公司著手確定入孵種蛋在出雛過程中的最佳二氧化碳水平以及提高其水平的正確時機。
1? 三個基本水平
眾所周知,孵化場要生產出健康的雛雞需控制以下3個基本要素。
⑴ 溫度:這是入孵種蛋孵化過程中最重要的環境參數,稍微升高或降低都會嚴重影響入孵種蛋的胚胎發育、孵化率和雛雞出殼后的生產性能。
⑵ 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水平:它們會影響入孵種蛋胚胎心血管系統的發育,進而影響胚胎的呼吸。
⑶ 入孵種蛋周圍空氣的濕度:它決定入孵種蛋失水和失重的速率。
2? 從孵化期第18天開始的根本變化
大量研究證實,從孵化期第18天開始,入孵種蛋胚胎的身體和生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最相關的變化發生在內部啄殼開始時,此時雛雞啄開蛋殼內膜后進入氣室。然后,雛雞啄開外面的蛋殼,直到雛雞完全離開蛋殼。
從本質上講,當入孵種蛋的胚胎開始通過肺部充氣進行對流氣體交換(即呼吸)時,入孵種蛋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水平會發生變化。以往的研究表明,氧氣水平會下降到大約14.20%,二氧化碳水平會升高到大約5.60%。有人認為二氧化碳水平過高會對入孵種蛋的胚胎有害——就像人類一樣,但對家禽而言卻并非如此,因為家禽在一定時間內具有額外的呼吸能力。
事實上,從開始內部啄殼起大約24 h,入孵種蛋的胚胎可同時利用血管和肺部的呼吸系統進行呼吸,聯合吸收氧氣,從而提高呼吸能力。
3? 不同的二氧化碳水平
科學證據和商業性孵化場的實際觀察結果證實,從入孵種蛋中的雛雞啄殼開始至完成出殼,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甚至高于1.00%)實際上會縮短出殼期,而不會影響雛雞的質量和健康。事實上,出殼期短對雛雞更有利,因為這會使出殼雛雞的日齡更均勻,雛雞未來的生長發育更有效。
Petersime公司與一家大型現代化商業性孵化場(巴西LAR Cooperativa Agroindustrial公司,每天生產約35萬羽雛雞)和巴西龐塔格羅薩州立大學合作,研究了出雛器內高水平(0.80%)和低水平(0.45%)二氧化碳對入孵種蛋胚胎和出殼雛雞的影響。
320羽出殼雛雞在從內部啄殼(可以通過Petersime公司的Synchro-Hatch技術自動檢測)開始至出殼的最長24 h期間一直處于含不同水平的二氧化碳的環境中。采集雛雞的血液樣本以驗證健康狀況和活力。在測定的多個血液指標中,我們特別注意到兩個指標:
⑴ 嗜異細胞(血液中循環的抗體)的數量;
⑵ 淋巴細胞(一種免疫細胞)的數量。
我們還檢查了所有血液樣本的嗜異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表1)。
4? 結果和討論
結果表明,當出雛器中二氧化碳的水平為0.45%時,出殼雛雞血液中嗜異細胞的數量幾乎是二氧化碳水平為0.80%時的3倍。科學家早已知道,血液中含有較多數量的嗜異細胞(本質上是先天免疫反應的一部分)時,雛雞抵抗炎癥反應和應激的能力會下降。相反,血液中淋巴細胞的水平是評估雛雞免疫力(即預防或控制病原體和寄生蟲感染的能力)的一個極理想的指標。實際上,出殼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水平為0.80%時血液中含有較多數量的淋巴細胞表明雛雞免疫系統具有更強的應答能力。簡言之,在出殼過程中周圍環境含有較高水平的二氧化碳,雛雞很可能更健壯,同時能更好地抵抗疾病。
嗜異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值是衡量雛雞所處應激狀態的擬合參數。Petersime公司的研究表明,當出殼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水平為0.45%時,雛雞血液中嗜異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值為0.27(表明雛雞處于中等應激狀態);當二氧化碳水平為0.80%時,該比值為0.08(表明雛雞處于低應激狀態)。
這些發現表明,家禽在出殼過程中短時間經歷一定水平的二氧化碳刺激是很自然的,而且它們甚至能夠從出殼某些階段遭遇較高水平的二氧化碳的刺激中受益, 這與一些人的認識相反。
5? 出殼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研究表明,出殼階段周圍環境含較高水平的二氧化碳會導致雛雞發生應激反應,并會加快出殼進程。另有研究表明,對處于出殼狀態的雛雞而言,不斷變化的二氧化碳水平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刺激——一個長期存在的荒誕說法最終被揭穿。
因此,在出殼過程的恰當時間段提供適合水平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入孵種蛋的胚胎從絨毛尿囊膜呼吸轉為肺呼吸,就像入孵種蛋在自然孵化狀態下發生的情況一樣(圖1)。最終的孵化性能也證實了這一益處:出殼期周圍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水平為0.80%時種蛋的孵化率提高了0.50%。
原題名:Raised carbon dioxide levels during hatching: a myth debunked (英文)
原作者:Bruno Machado和Eduardo Roman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