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杰
胃是空腔臟器,出了問題,通常診斷以胃鏡檢查為主,輔以放射鋇餐檢查。然而,胃鏡檢查常常讓人“望痛卻步”,鋇餐檢查又要接觸放射線,擔心輻射問題的患者同樣“心有戚戚”。
現在,想做胃腸檢查的人又多了一個選擇——“胃腸超聲”。那么,胃腸超聲到底是怎么做?適用于哪些人群呢?
胃腸超聲檢查
在造影劑助力下分辨率高
胃腸超聲的全稱為“胃腸超聲造影檢查法”,又稱“胃腸充盈檢查法”,是通過一種造影劑充盈胃腸腔后,在聲像圖上顯示類似于實質性組織的回聲,可清晰地顯示胃腸壁的層次結構,從而使胃腸內腔產生最佳的聲學造影效果。
在檢查過程中,造影劑充盈胃腸腔,消除胃腸腔內氣體、黏液以及其他內容物對超聲波的干擾,和胃腸壁、肝、膽、脾、胰之間產生明顯的對比效應,使聲束能順利穿透胃壁,透視到胃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及漿膜層,清晰顯示胃壁結構及其病變。
造影劑主要采用薏苡仁、淮山藥、陳皮等中藥加工制造而成,味道可口、無副作用。
該檢測法可提高病灶的分辨率和檢出率,尤其對于低回聲病變具有很強的分辨力,對胃周圍毗鄰臟器和組織也能清晰顯示,特別是胰腺、肝外膽管、胃周圍和腹膜后淋巴結、腹膜后血管的顯示特別清晰,準確并豐富了病變圖像的信息。
檢查的具體操作流程
胃超聲檢查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患者應在空腹狀態下進行。選擇該檢查者一般只需在臨檢前喝500~600毫升造影劑,隨后可立即檢查。做該檢查的人檢查前一日晚餐應清淡飲食,不宜食易產氣、不易消化的食物。檢查前一般禁食8小時、禁飲4小時以上。
檢查過程中,被檢者一般以仰臥位、右側臥位為主,輔以坐位、左側臥位、胸膝臥位。
超聲科醫師一般會按胃標準切面進行掃查——即按胃的各部順序(食道下段及賁門—胃底—胃體大小彎、前后壁—胃角—胃竇—十二指腸),以緩慢移動和連續掃查的方法為基本原則,結合呼吸和體位改變,避免跳躍式掃查和不規范掃查,以免產生漏診。
不過,如果是針對急腹癥(如懷疑胃穿孔、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和腸梗阻)患者,在做胃腸超聲之前會令其先空腹行腹部常規探查,以了解是否有胃腸穿孔、急性胃擴張或腸梗阻等,如有則禁服造影劑。對幽門梗阻的患者則會先檢查有無胃潴留及梗阻狀況等,以確定是否需要服造影劑來進一步明確診斷。
由于胃是薄壁空腔臟器,形態不規則,活動度及伸縮性較大,個體差異明顯,對少數特殊體形或胃位置變異者,醫師有時也不按標準切面掃查。如角型胃,其胃體長短軸切面掃查和標準切面剛好相反。所以,超聲科醫師也會根據受檢者情況及經驗靈活地多方位、多切面掃查。
胃腸超聲適合人群
我國胃癌以每年4萬例數量快速增長,早期胃癌檢出率很低,僅約2%,大多數患者被發現時已是進展期。胃癌患者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我國建議4歲以上人群進行胃癌篩查。
不過,對于胃鏡檢查,由于病人接受度較低,因此目前只針對胃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而胃腸超聲檢查是胃鏡檢查最好的“替代品”。我國的《胃癌診療規范》(2018版)規定:胃腸超聲檢查可作為胃癌病人的常規影像學檢查。
胃腸超聲這種檢查技術無痛、無創、低耗、高效、方便,除了能觀察胃腸道腔內的情況以外,還能直觀全面地觀察胃腸道壁內以及壁外的情況,對病灶的來源、定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其特別適合一些老年人、兒童,以及食管狹窄、吞咽困難、劇烈嘔吐、急性消化道出血和不愿意接受胃鏡檢查的患者。應該說,該技術的開展可用于絕大多數胃腸道疾病的早期篩查,是填補胃腸道影像功能篩查的一項重要空白。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該檢查適用于健康檢查篩查、胃腸道疾病、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腸胃反流、做胃鏡前定位、胃腸術后復查、胃鏡檢查禁忌證、胃鏡檢查不到的疾病,如胰腺癌、膽總管下段癌、腹膜后腫瘤等。但消化道穿孔、消化道活動性出血等屬于該檢查的禁忌證。
胃腸超聲的六大優勢
胃超聲檢查的最大優勢是聲束能穿透胃壁,從而可以顯示胃壁層次結構。它作為一種非創傷性診斷方法,可以給臨床提供胃壁占位性病灶的部位、大小和形態,能估計病變侵犯胃壁的程度,為手術方式的選擇提供參考方案。特別是能了解胃周器官的轉移情況,這是X線鋇餐檢查和胃鏡檢查無法做到的。
近年來,隨著應用的普及,內窺鏡超聲對細微病灶的分辨力有了大大的提升。它將內窺鏡和超聲探頭結合在一起,既能直觀發現胃壁的細微病灶,又可以觀察胃壁內和胃腔外臨近組織的圖像。此外,胃腸超聲還有六大優勢:
1.準確、無痛、無創、無交叉感染、無麻醉傷害、無射線傷害、適應人群廣泛。
2.檢查不需要特殊的準備和要求,可用于大規模的胃疾病的普查及篩查。
3.可實時、多次從不同角度對胃腸進行掃查,同時觀察胃張力、蠕動及排空情況,并適合進行長期隨訪、復查。
4.不僅能夠顯示胃腔內的病變,而且能發現胃腸壁內、胃腸壁外的病變,能夠清晰顯示胃腸黏膜下腫物,便于觀察腫物的內部結構特征和判斷病變浸潤的范圍、程度及病變的界限。此外,胃腸超聲還可以進行腫瘤分期診斷,并能發現病變和周圍臟器的關系,彌補了胃鏡及胃腸鋇餐的不足。如果識別到胃黏膜下腫瘤,該技術還可觀察腫瘤內的結構特征及病變范圍、浸潤深度。
5.提高對鄰近組織器官(胰腺、肝外膽管、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結)的超聲顯示能力。
6. 對胃周圍臟器如肝、膽、胰腺亦有診斷效果,尤其對胰腺疾病診斷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