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詩晴
[摘 要] 田園綜合體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支點和引擎,是農業、農村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是鄉村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是鄉村旅游業和休閑農業升級的新動能。因此,田園綜合體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之一。分析溫州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機遇優勢,以及產業內部動能不足、文化創造力不足、綜合配套設施欠缺及相關技術與人才缺乏等問題,提出夯實產業基礎、強化多主體參與、科學規劃設計、搭建人才體系等對策建議,為溫州市培育創建省、市田園綜合體提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 田園綜合體;溫州;鄉村振興;運作思路;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10-0122-03
2017年,“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正式寫進中央一號文件。總的來說,田園綜合體是我們國家農業轉型的需要。它是指基于鄉村地域空間的概念,以農業農村作為產業驅動,以文化體驗作為鄉村活力,以流通基礎作為設施支撐,以鄉村振興作為宗旨目標,進行復合化、園區化、多元化的綜合開發,形成“生產、生態、生活”有機融合的復合效應,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型復合載體。從農業單一的產業升級為鄉村旅游,從鄉村旅游形成一種行業消費,最后轉變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之一。中央提出“田園一體化”的概念,目的是要夯實農村產業基礎,激活農村發展活力,推進農村生活方式生態化,挖掘農業農村優勢資源,既可以解決農民宜居宜業的問題,又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對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和品質化的鄉村體驗生活的消費需求,為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和“三農”問題探索新的出路,達到“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的目的。
一、溫州市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機遇優勢
(一)省級田園綜合體項目引領建設
目前,溫州共有3個省級田園綜合體項目。一是2017年列入省級田園綜合體創建試點的溫州市永嘉縣楠溪源頭田園綜合體,該項目以“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為工作目標,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確定小舟垟村、嶼北村“兩大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同時采用“鎮企村合作”的運行模式;二是2019年列入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名單的樂清大荊石斛田園綜合體,該項目建設布局有仿野生石斛種植、石斛深加工、石斛博覽園、石斛文創園、親子酒店、農墾樂園、“鐵定溜溜”親子游樂園等,是一個以鐵皮石斛產業為主導、集高效農業、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宜居為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綜合體;三是2019年列入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名單的瑞安曹村田園綜合體,該項目共有五大優勢,即農業基礎優勢明顯、農村改革成效顯著、智慧農業嶄露頭角、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鄉村文化底蘊深厚。
(二)區域特色農業產業基礎雄厚
2019年溫州市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4.2億元,同比增長2.2%,全年呈增長趨勢(主要農產品產量如表1所示)。
鑒于溫州市特色農業產業基礎雄厚,可以地方優特農業為依托,建設全產業鏈延伸的田園綜合體(如表2所示)。
(三)區域傳統歷史文化氛圍濃厚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在2005年被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自此溫州市全面開展非遺保護工作,通過階段性普查,共有55萬余條非遺線索,27000余個有價值項目被確定。在此基礎上,溫州鼓詞、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泰順藥發木偶、永嘉昆曲等被成功申報和公布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17項國家級,78項省級,22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有6位國家級,64位省級。鑒于溫州市區域傳統歷史文化濃厚的淵源,可以以傳統文化挖掘發揚為依托,復興鄉村文化,注重鄉土文化的體驗功能,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的田園綜合體。例如以甌海北林垟、平陽萬全周垟村、蒼南錢庫等為代表,由政府主導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挖掘當地傳統文化,有效融合秀美田園風光與農耕文明,打造“農+X”主題化田園生活模式。
二、溫州市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制約因素
目前,我國的田園綜合體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即醞釀和試點培育期,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特點的發展模式和路徑。在溫州市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及運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制約因素。
(一)產業內部動能不足
首先,產業技術存在短缺。田園綜合體主要以現代農業作為核心的基礎產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以農村為主要陣地,而在這樣一個面廣量大的農業農村基礎上,田園綜合體建設主體難以獨自應對紛繁復雜的農業技術問題。其次,產業帶動力還不足。在溫州市現有的田園綜合體建設運營中,其建設發展對周邊農業產業帶動能力有限,村民通常只能以打工的方式參與當地項目的建設工作,而無法真正參與到田園綜合體的整體發展進程中。最后,產業融合力度不足。田園綜合體主要以農為主,但在其發展中必須要與旅游、康養、教育、歷史、文化、風俗等相結合,形成創意農業、體閑農業、體驗農業,使田園綜合體能夠真正“綜合”起來,進而在產業鏈上得以延伸。
(二)發展模式單一且文化創造力不足
溫州各地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應該獨具特色,不同地區的田園綜合體,其開發模式、主體合作模式和產業融合態勢等都應因地制宜、各不相同。目前溫州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規劃基本做到以“農”為本,融入二三產業,延伸產業鏈價值,但其與當地民風民俗、鄉土文化的融合度欠佳,沒有有效地利用當地特色鮮明、淳樸深厚的文化歷史及風土人情,缺失了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文化創造力與生命力。只有將自然與人文結合打造出渾然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才可能是“去前心馳神往,去后流連忘返”的旅游乃至移居目的地。
(三)綜合配套設施不完善
田園綜合體不是一個單純的現代休閑農業園區,和傳統意義上的美麗鄉村建設也不同,主要是以農民農業農村為主體,將有機綠色生態農業作為核心的綜合產業,引領鄉村產業升級轉型的發展模式。現階段溫州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大多數依托于當地特色產業的基礎,從而擴大延伸產業鏈發展而來,而這些地方基本離市區較遠,本身還不具備休閑度假及游覽觀光的功能,發展建設初期需要對現代化農業設施、基礎配套設施及觀光休閑旅游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建設高品質田園社區,打造便捷的交通設施網絡,加強鄉村民宿、鄉村教育、鄉村物流、鄉村電商和鄉村醫療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四)作為產業支撐的技術與人才缺乏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需要大量農業生產、農業管理、農業研究、電子商務、旅游服務、餐飲住宿、物流等人才。目前,建設與規劃溫州市田園綜合體項目還處于初期階段,項目經營管理團隊還較為缺少有經驗的農業、工業、電商及文旅等相關專業人士。對于當地人員來講,他們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具有針對性的系統管理培訓,對項目經營和管理的專業知識認識不足,但他們又同時是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由于田園綜合體大多位于城郊,這些地區缺乏自身文化素質偏高的農業工作人員,對于轉型升級的多元化觀念接受度不高,對于作為田園綜合體產業基礎的生態農業重要性重視程度不夠,對于服務品質與體驗感的提升可以直接刺激消費的認知意識不足,使田園綜合體的經營管理受到了制約,這將嚴重阻礙溫州田園綜合體的健康發展。
三、對策建議
(一)夯實產業基礎
農業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的基礎,這就要求做到產業優勢明顯,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溫州市農業資源豐富,永嘉、瑞安、樂清、泰順等均可以挖掘其特色產業,如番茄、茶葉、石斛等作為田園綜合體的基礎產業。從溫州實際出發,把握市場需求,根據當地區域農業資源、農村文化的特點,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創意智慧農業、休閑體驗農業等多種形式;培育一批現代化農民,加強他們農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意識的定期培訓,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打造農產品研究與開發、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銷售與流通、農村農事體驗等多個項目,使產業鏈條不斷得到完善和延伸。
(二)強化多主體參與
田園綜合體屬于新時代共享經濟,因而田園綜合體需要各方參與、合作共贏。在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管理中,農民應該是利益的核心和出發點,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載體,通過土地流轉對土地經營進行中長期產業規劃,發展現代化、多元化、規模化、智能化的農業產業園區,并以此作為建設田園綜合體的基礎。但大多田園綜合體都位于城郊即溫州市區發展外圈層,離中心發展區域較遠,資源配置不齊全,同時又受早期社會經濟等其他因素的發展限制,城郊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難以勝任管理經營工作。這就需要多方參與,協調好政府、企業與村集體、農民四者間的關系,搭建溝通橋梁,形成利益機制,激發農民參與的積極性與責任感。
(三)科學規劃設計
田園綜合體的本質在于“綜合”,因此,建設田園綜合體要緊緊圍繞“綜合”二字,體現功能的復合化、園區的多元化特征,不僅要創新農業農村發展,更要注重保護和突出溫州各個區域獨特的文化遺產和民俗習慣,實現個性化發展,有效達到“田園經濟、田園生活、田園產業、田園生態”四種效應。田園綜合體規劃不是單一的農業園區規劃,而是農業、電商、文旅、餐飲、物流等各種元素高度關聯的綜合性規劃,應當由專業設計團隊統一設計,相關部門和權威專家對其進行反復論證,使整個規劃全局性和獨立性兼具,以此増強田園綜合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搭建高端人才體系
農業產業板塊的發展,在需要大量的高端優秀專業人才投身其中的同時,也需要世世代代以農為生的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農村人口。目前,溫州有關于農業技術、產業管理、旅游服務、民宿運營等方面的人才還比較欠缺,同時由于城鄉間的發展差距,農村的教育投入還不是很到位,農村教育結構不甚合理,導致農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難以適應產業板塊的發展需要。為了滿足溫州市田園綜合體各個產業板塊的發展策略,一方面依托農業整體行業的趨勢發展帶動城市優秀人才涌入聚集農村,另一方面依托家鄉故鄉情懷引導農村走出去的人才回流鄉村本土,在人才體系上注重搭建的多樣性、多元化和多層次。
[參考文獻]
[1]張天柱.創新鄉村振興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發展創建與案例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2]趙沖,楊櫟楠.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J].經濟師,2019(8):22-23.
[3]徐曉敏.關于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要點的若干思考——從城市綜合體到田園綜合體[J].研究論文,2019:67-69.
[4]程巖,周寧麗,祝衛東.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初探——以彌勒市錦屏山田園綜合體規劃為例[J].湖北林業科技,2019(4):47-52.
[5]趙劍,錢寅.打造田園綜合體建設美麗新鄉村[J].江蘇農村經濟,2018(11):48-49.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