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 要] 減稅降費是國家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其成效主要包括企業宏觀稅負顯著下降、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水平等,但企業的獲得感依然不足,如企業宏觀稅負仍處于高位、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困難、社保費和公積金依然偏高等。因此,提出進一步降低企業宏觀稅負、進一步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進一步降低社保費和公積金的繳納比例等對策建議,以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增加企業獲得感。
[關鍵詞] 減稅降費;政策成效;企業獲得感
[中圖分類號] F812.42;F27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10-0160-03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減稅降費2.36萬億元,超過原定的近2萬億元規模,2020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5045億元。其中小微企業和制造業受益最多。減稅降費作為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的重要政策工具,對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減稅降費政策的主要成效
(一)企業宏觀稅負顯著下降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稅收占CDP的比重連年下降,已經從2012年的18.7%降到2019年的16%。2019年,我國的稅收收入和財政收入的增幅都非常低,根據國家統計局所披露的數據來看我國的稅收收入以及公共預算收入增值都很低,大概3%左右,低于同期GDP增幅。財政和稅收收入增幅雙雙降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在2019年開始大規模實施減稅降費的政策,稅收收入較高的大稅種的稅收收入明顯降低。不過也要看到的是減稅和降費并沒有同時進行,企業的稅費負擔還是很重的,并沒有真正實現減稅降費,各級政府都要切實落實好減稅降費的政策,真正給企業減輕負擔。
我國還是要注重減稅和降費同步進行,不能只減稅不降費,要讓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均有所降低,給企業提供更多的優惠支持。2019年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均有所降低,這說明以往只降稅不降費的現象有所緩解。政府要繼續出臺相關政策,實施好監督職責,尤其是要抓好降費工作,防止個別部門巧立名目。
(二)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我國政府為了能夠拉動產業升級轉型特意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的重要部署。減稅降費政策開始更多地向小微企業以及科技企業傾斜,這也表明了國家支持小微企業和科技企業的決心和態度。國家稅務總局在其官網上專門設立了減稅降費的頁面,公眾可以隨時到網站上查詢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的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小微企業的存活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統計公布》中披露了全年小微企業新登記企業為237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萬戶。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2500億元,國家的優惠政策幫助小微企業走出困境,這些優惠政策都為我國小微企業注入了活力,促進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三)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水平
2019年,我國因個人所得稅率改革共減免了5900億元,平均每個人減少的納稅額度為1760元,切實降低了百姓的納稅負擔,新的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政策實施以后,工薪階層的納稅額度會更低。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有利于保護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提高了這部分人群的收入,直接增加了他們的可支配收入,能夠刺激他們的消費欲望,有利于我國拉動內需,增加市場的活力。新的個人所得稅讓高收入人群繳納更多的稅,充分體現了稅收的調節作用,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2018年名義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據財稅部門測算,減稅降費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87%。從現有數據看,此輪減稅降費在GDP、就業和消費間形成了良性互動,政策效果良好。
二、企業對減稅降費政策的獲得感不足
(一)企業宏觀稅負仍處于高位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宏觀稅負已經連續多年承下降趨勢,但在美國知名雜志《福布斯》上我國的稅負痛苦指數排名一直很靠前。減稅降費確實已經成為我國財稅政策改革的方向,做好減稅降費工作不僅能夠減輕企業的壓力,同時還能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外商投資。我國的稅率的確偏高,尤其是與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做比較,我國與其他國家差距較大,過高的稅率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力。所以,我國要加快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減少企業的壓力,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和生產領域,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二)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困難
目前,我國政府為了推進降費工作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其中比較有效的是建立清單制,即將行政收費項目及政府性基金納入到收費目錄中,目錄外的項目一律不得征收,這對亂收費的項目起到了一定的打擊。2019年我國政府下發了減免47個收費項目的政策,剩余的中央政府設立的基金以及行政性收費大概70項左右,各個地方政府的收費項目基本一致,總數大概在30項左右,數量上確有明顯的降低。盡管中央政府一再強調降費工作的重要性,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但一些地方政府對此項工作的投入并不大,熱情也不高,一些變相收費巧立名目的收費并不少,甚至某些部門為了規避中央政府的審查而采取“紅頂中介”等變相收費模式,中央政府降費的政策大打折扣,企業還是要繳納很多的收費項目,并沒有在根本上降低支出。中央政府還是要加大監管政策,推進地方政府實施降費工作,從根本上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支出,為企業發展謀取更大的利益。
(三)社保費和公積金依然偏高
我國社會保險的繳費基數是由各個省份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的,每個省份的繳存基數都不一樣,住房公積金的繳費基數是由各個地市自己測算并決定的,即使是同一省份也不盡相同。我國各項福利費率是比較高的,高于美國近23%,高于日本近15%,五險一金繳費基數每年都會根據上一年度工資水平進行上漲,這就使得企業人工成本連年増長,企業負擔比較重,再加上減稅降費的效果還不明顯,企業承擔的費用過多,不利于企業發展。根據有關部門的報告統計我國企業的社保壓力明顯過高,企業用工成本非常大,一些小微企業根本無力承擔這些費用,而且過高的成本和費用也會使得企業沒有更多的資金去進行研發、更換設備、擴大再生產,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企業的發展,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狀況。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降低企業的負擔,扶植我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三、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增加企業獲得感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降低企業宏觀稅負
1.繼續下調增值稅稅率,優化稅率結構。現行增值稅稅率施行13%、9%和6%三檔稅率,雖然較之前16%、10%和6%三檔稅率有大幅度下降,但仍存在亟待優化之處。從發展來看,增值稅改革應該逐步向兩級稅率轉化,精簡稅制,使得增值稅稅率向單一稅率轉變,真正做到簡化稅制。避免因多級稅率而導致的效率低下等問題,提高納稅效率。為了能夠盡快過渡到單一稅率,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制定暫行辦法,但其稅率不宜過高。
2.進一步優化所得稅制度。一是企業所得稅。不斷推進稅率降低工作,增加稅前扣除額度,降低企業的稅負,加大對企業的激勵力度。尤其是要扶持綠色小微企業,擴大其免稅范疇和減稅力度,減輕綠色小微企業的納稅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生產當中。二是個人所得稅。各地方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免征額,讓優惠政策真正發揮其作用。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還要加強對納稅人的監管力度,讓其依法納稅,嚴厲打擊那些故意不繳納稅款或者偷稅、漏稅等行為,并建立黑名單制度,影響其征信。
3.進一步優化其他小稅種稅收制度。一是資源稅類和環保稅。這兩個稅種有利于加快產業升級工作,對那些污染高、消耗大、產能低的企業進行淘汰,對我國環境和資源都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二是加快推進房地產稅改革立法。房地產稅已經研討了好多年,熱度非常高,各地方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從而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房產稅的實施有利于逐漸消化掉房地產存量,擠出房地產泡沫,使得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二)進一步降低企業非稅負擔
1.持續清理不合理的收費和基金。目前,我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和名目,隨著有關制度的完善,這些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已經被逐漸梳理清晰,在今后的改革中也應該做到令行禁止,取締這些不合理的收費,減輕企業的負擔,讓其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生產建設中,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各級政府應該重視這件事情,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有法必究、執法必嚴,堅決打擊巧立名目向企業違規收費的行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的非稅負擔,使其健康發展。
2.持續加強非稅收入的監督管理。政府應該加強對非稅收入的監管力度,對于非稅收入立項環節要建立規范的審議制度,組織政府多個有關部門和企業代表進行審議會議,經過多方論證,才能報上級政府審批,審批通過后才能征收。審批權應該在上級政府手中,比如地市級的項目要經過省級政府審批才能立項,省級政府的項目要經過中央政府審批才能立項,這樣能夠保證一定的公平性。對于非稅收入的使用環節也應該尤為注重,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并接受同級人大的監督,必要時還可舉辦公民聽證會,讓百姓進行監督,提高透明度。
(三)進一步降低社保費和公積金的繳納比例
1.繼續改革養老保險制度。在保證養老保險繳納者基本生活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適當提高個人繳納額度,從而降低企業的繳納標準,為企業進行減負。除此以外,政府還可以對養老金進行投資,獲取養老金的保值和增值,減輕國家支付養老金的壓力。國家應該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機制,國家可以對養老金進行統一調度,建立社會保障籌資機制。
2.降低公積金的繳存比例。現在,我國市場化改革已經走完了初步階段,金融體系的建設也已經逐步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較大提高,百姓買房主要靠在商業銀行進行個人貸款,公積金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弱,國家可以借此機會逐步降低公積金繳存比例,減輕企業的負擔,最終使得公積金制度退出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1]龍麗佳.“六穩”背景下減稅降費理論分析[J].稅收經濟研究,2020,25(3):19-24.
[2]房飛.減稅降費政策使小微企業獲益了嗎——來自西部省份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稅收經濟研究,2020,25(3):43-49.
[3]李穎碩.企業社會保險降費政策效應和問題分析——以河南省養老保險降費政策實施情況為例[J].稅務研究,2020(6):41-44.
[4]賈建宇,寧威.稅費優惠具有企業組織內溢出效應嗎——基于融資約束類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稅收經濟研究,2020,25(2):29-37.
[5]萬廣南,魏升民,向景.減稅降費對企業“獲得感”影響研究——基于認知偏差視角[J].稅務研究,2020(4):14-21.
[6]姚維保,申晨,李淑一.減稅降費促進了民營經濟發展嗎?——基于廣東民營企業的數據實證[J].會計之友,2020(7):120-125.
[7]楊朝繼.新一輪減稅降費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研究[J].理論探討,2020(1):96-101.
[8]魏升民,戎曉暢,向景.減稅降費對企業獲得感的影響分析——基于企業問卷調查(2016-2018)[J].地方財政研究,2019(12):67-73.
[責任編輯:史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