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科創板迎來開板一周年,從首批上市25家到110家,總市值突破1.7萬億,試點運行注冊制平穩有序。追蹤首批上市的25家科創企業,從經營業績、研發投入和市場表現等層面研判科創企業的科創屬性,檢驗科創板獨特的市場定位、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等投資者的接受程度。
[關鍵詞] 科創板;上市公司;科創屬性
[中圖分類號] F64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10-0169-02
截止2020年6月13日,科創板開板運行整整一年,共發行115家,上市交易110家,募集資金1323億元,募集資金凈額1225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募集資金11.5億元,總市值達1.7萬億元以上。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鋼對科創板開板一周年的總結是:開局良好,總體符合預期,各方反應積極。從多層面追蹤首批25家上市公司,研判科創屬性和投資者對科創企業的認可程度具有現實意義。
一、從經營業績考量科創性成色
科創企業上市成功,一次募集大量資金改善了企業財務狀況,有利于其更好開展經營和投資。下面分別從營業收入、凈利潤和利潤分配等來考量首批上市科創企業的科創成色。
(一)營業收入考量經營規模與成長性
首批25家上市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有22家增長,占88%,只有瀾起科技、沃爾德和新光光電3家同比下降,分別下降1.13%、2.76%和8.04%;2019年營業收入增長最多的是睿創微納,同比增長78.25%,其次是樂鑫科技,增長59.49%。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有10家增長,15家下降;交控科技和睿創微納增長超過100%,分別增長153.38%和129.54%;天宜上佳、嘉元科技、鉑力特和瀚川智能4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超過50%以上。綜合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首批25家上市公司排名靠前的分別是:睿創微納、交控科技、航天宏圖、安集科技、心脈醫療、虹軟科技、中微公司和方幫股份。
(二)凈利潤考量盈利能力
科創板企業上市后的第一年年報,備受人們的關注。首批25家上市公司2019年凈利潤均為正,中國通號、瀾起科技、嘉元科技、南微醫學、杭可科技和天宜上佳凈利潤排在前五位,分別為38.16、9.33、3.3、3.04、2.91和2.71億元。有20家凈利潤出現增長,占首批25家上市公司的80%;凈利潤增長50%以上的有7家,占28%,其中中微公司增長幅度最大,達到107.5%;容百科技、華興源創、新光光電、天準科技和沃爾德凈利潤出現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容百科技,降幅達到58.9%。受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中航天宏圖、鉑力特、瀚川智能、天準科技和新光光電2020年第一季度出現虧損;凈利潤上漲10家,下跌15家;其中,安集科技、睿創微納和交控科技一季度凈利潤上漲最大,分別上漲425%、265.9%和194.4%;瀚川智能、鉑力特和天準科技凈利潤下跌幅度最大,分別下降1164.2%、643.7%和339.9%。綜合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首批25家上市公司排名前八的靠前的分別是:中微公司、交控科技、睿創微納、心脈醫療、安集科技、虹軟科技、航天宏圖和方幫股份。
(三)從利潤分配考量投資回報
2019年,首批25家上市公司有24家實施利潤分配,占96%,只有中微公司不分配,分紅派息均采用現金分紅。南微醫學、樂鑫科技、心脈醫療、沃爾德、方幫股份、嘉元科技、安集科技和瀾起科技現金分紅最多,分別為每10股稅前派10元、8.75元、6.5元、6.5元、5元、4.3元、3.8元和3元現金。
綜合營業收入、凈利潤和利潤分配考慮科創性成色,首批25家上市公司排位居前的分別為:心脈醫療、睿創微納、交控科技、安集科技、中微公司、航天宏圖、方幫股份和南微醫學。
二、從研發投入挖掘科創性的未來潛力
科創板主要服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行業領先、市場認可度高和符合國家戰略的科技創新企業。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就是增加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包容性,彰顯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科創企業在技術研究開發上的投入、獲得專利項數以及研發團隊數量是科創企業未來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一)技術研發投入考核企業創新力
首批25家上市公司2019研發投入42.6億元,比2018年34.6億元增長23.1%。2019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有23家公司,其中12家公司增長幅度超過40%,占48%,新光光電增長最大,增長108.98%;瀾起科技和福光股份2家下降,其中福光股份,降幅達17.24%。虹軟科技、光峰科技、瀾起科技、中微公司和中國通號研發投入絕對額最多,分別為1.96億元、2.02億元、2.67億元、4.25億元和16.02億元。福光股份、方幫股份、瀚川智能、新光光電和沃爾德2019年研發投入相對偏少,分別只有3750萬元、3393萬元、2889萬元、2560萬元和1748萬元。
2019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有14家超過10%以上,比2018年增加4家;嘉元科技、容百科技和中國通號占比不足5%,分別只有4.37%、3.94%和3.85%;天準科技、心脈醫療、安集科技、中微公司和虹軟科技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最大,分別為17.51%、18.19%、20.16%、21.81%和34.75%;瀾起科技、睿創微納、安集科技、中微公司、心脈醫療和福光股份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下降,其中福光股份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1.19%。
(二)發明專利顯示科創屬性
據不完全統計,首批25家上市公司2019獲得專利1356項,平均每家54項;其中,發明專利196項,平均每家7.8項。中國通號、光峰科技、福光股份、交控科技和方幫股份2019年獲批專利總數排名靠前,分別為470項、163項、123項、61項和56項;交控科技、福光股份、虹軟科技、新光光電和天宜上佳2019年獲批發明專利數排名靠前,分別獲得49項、44項、18項、16項和14項;虹軟科技、天準科技、華興源創、新光光電和睿創微納2019年獲得軟件著作權排名靠前,分別為27項、19項、12項、7項和7項。
(三)研發團隊數量彰顯未來發展潛力
2019年研發人員占在職員工比重最高的是樂鑫科技,研發人員246人占在職員工總數345人的71.3%;其次是虹軟科技占67.46%,瀾起科技占64.07%;占比較低的是福光股份和嘉元科技,分別占12.13%和10.55%,不過這兩家公司2019年占比均比2018年大幅提升,福光股份從2018年7.58%上升到12.13%,增幅高達60.03%;嘉元科技從8.51%上升到10.55%,增幅為23.97%。
綜合技術研發投入絕對額、占營業收入比重,發明專利獲批項數和研發團隊數量挖掘科創性的未來潛力,首批25家上市公司排位居前的分別為:虹軟科技、睿創微納、光峰科技、華興源創、中微公司、中國通號、瀾起科技和天準科技。
三、從市場表現研判投資者對科創性認可度
(一)二級市場股價反應投資者對科創企業的追捧度
投資者對新生和稀缺的偏好,首批25家上市公司開市第一天遭到爆炒,平均換手率達77.7%。開板運行一年,經過充分博弈后,股價理性回歸,容百科技、天準科技、新光光電和中國通號4家成為首批上市中股價跌破發行價的公司。中微公司、南微醫學、安集科技、心脈醫療和樂鑫科技5家公司當前價高于上市首日最高價,當前價低于首日最高價有20家公司,中國通號、天準科技、新光光電、天宜上佳、光峰科技和容百科技當前價比首日最高價下跌超過50%以上。當前價與發行價相比,漲幅超過100%的有11家公司,安集科技、中微公司、心脈醫療、南微醫學和瀾起科技漲幅位列前五名,分別上漲652.4%、609.5%、457.3%、270.5%和255.7%;中國通號和新光光電當前價與發行價之間價差不足10%,只有4.4%和5%。當前價與科創板開板運行一年的最高價相比,比較接近的是心脈醫療、南微醫學、安集科技和中微公司,說明二級市場投資者對這4家科創企業認可度較高;當前價與科創板開板運行一年的最高價相比,10家企業股價下跌超過50%,其中沃爾德下跌68.1%,反應二級市場投資者參與科創板交易日趨理性、成熟。
(二)股權集中度反應投資者對科創性的堅守
股東人數是觀察股票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末股東人數與開市初期股東人數對比,均出現大幅減少,降幅在50%以上的有16家,其中天準科技、交控科技、航天宏圖、南微醫學、嘉元科技和中國通號降幅在60%以上。一季度末股東人數與2019年年末相對比,瀾起科技和中微公司出現增長,分別上漲6.7%和15.7%;另外23家股東人數出現減少,樂鑫科技、睿創微納、方幫股份、安集科技和嘉元科技減少最多,分別減少16.6%、17.2%、18.7%、23.0%和25.4%,反應這些科創企業未來二級市場表現可期。
[參考文獻]
[1]證監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一年來開局良好[N].科創板日報,2020-06-12.
[2]黃世秀.基于首批25家上市公司研判科創板投融機會[J].商業經濟,2019(12).
[3]證監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第21號公告][EB/OL].http://www.csrc.gov.cn/zjhpublic/zjh/202003/t20200320_372426.
htm.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