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勇
摘 要:針對高管腐敗問題,基于政府審計相關理論,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審計機關的獨立性不強以及審計標準較為模糊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健全政府審計的法律法規體系、確保審計機關的獨立性、明確審計評價標準、完善我國政府審計等建議。
關鍵詞:政府審計;審計監督;高管腐敗
中圖分類號:F239.44;D262.6?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9-0115-02
一、政府審計對防止高管腐敗的作用
(一)政府審計能有效抑制腐敗行為
政府審計大大地提高了企業信息的透明度,能夠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政府審計的監督效應有助于國有企業受托經濟責任的實現,因此,加大政府審計的監督力度能有效預防和揭示腐敗現象。政府審計不僅對被審計企業的經濟活動產生影響,還會對未被審計企業產生震懾效應。政府審計的力度越大,所起的震懾效應就越大,對腐敗的抑制就越明顯。加大政府審計的力度,不僅要求審計署在實施審計工作時包含的審計范圍更廣、挖掘的問題更深入,還要增大每年的審計量,讓更多的企業實現高效的審計工作。
(二)促進國有企業科技創新
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成為了國家發展的核心內容,承載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國走中國特色主義創新道路的重要途徑。對創新的重視帶來了更大的研發投入,然而研發投入與產出卻并不成正比,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發資金并沒有“物盡其用”??蒲懈瘮〉陌l生使研發資金的流向偏離國家的意圖,造成了創新動力不足??蒲匈Y金是國有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石,必須嚴格地對其進行管控,才能發揮其促進國有企業創新的作用。科研資金的監管不足會導致腐敗的滋生,侵蝕國家研發資源,阻礙科研的發展。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科研資金管理制度,加強資金的監督檢查,建立高效規范且符合科研規律的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研發資金的流向。除了完善的資金監管制度外,還應充分發揮政府審計的審查監督作用,通過政府審計對國有企業研發資金開展的專項審計工作,對違規行為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做到對研發資金的持續監督和控制。
(三)確保被審計單位合法經營
審計整改是被審計單位根據審計機關所做的處理決定或提出的建議對其自身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進行糾正和改進的過程。審計機關投入大量的資源對被審計單位實施審計程序,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出具審計報告。如果缺乏審計整改工作,審計揭示的問題和發現的風險會被忽視,那么審計的結果只會停留在紙上,被審計單位的問題會屢查屢犯,必然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要促進被審計單位合法經營、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須重視審計整改工作。
(四)政府審計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單一地依靠政府審計機關對如此龐大的國有企業系統進行監督,難免會顯得勢單力薄,且成本較高。尤其是在我國提出審計監督全覆蓋后,審計任務變得更加艱巨。要完成這一任務,不僅要在加大政府審計投入、提高審計覆蓋率上下工夫,還應當充分利用審計監督的各種渠道來增強審計的效率,提高審計的影響范圍。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媒體關注和輿論監督顯示出不可替代的影響力。由于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公眾通常無法了解違法案件的來龍去脈,更無法了解違法人員的懲治情況。但媒體的參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媒體報道相關信息并迅速傳遞給廣大群眾,引起公眾的關注,會給腐敗企業和官員造成無形的壓力。
二、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職能未充分發揮
審計機關主要的工作任務是加強對政府的審計工作,但是當前審計機關的功能和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特別是審計機關監督功能,包括對一些具體資金的使用、項目監督、重要流程風險的審計等問題還不是很明確。這些功能尚未得到有效發揮,制約著我國政府審計工作效果的顯現。審計應該起到更好的監督作用,體現出審計的功能,讓審計真正幫助政府了解到自身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功能和作用,特別是避免風險及加強項目監控、強化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沒有充分體現。
(二)政府審計法律法規不健全
政府審計中的一些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其中審計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當前僅有《憲法》、《審計法》等少數法律法規。雖然《審計法》在1994年就已經頒布,而且在2006年進行了修訂,規定對于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及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但是這僅僅是從原則上進行指導,缺乏細化的規定,缺乏更加明確的關于政府審計和權力監督方面的規定。政府審計的法律體系并沒有完全形成,相關的法條規定還比較概念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依然會面臨一些問題。如果沒有更加明確、細化的關于政府審計的相關法律體系,政府在審計的過程中將缺乏法律支持和依據。
(三)審計標準較模糊
從國家層面而言,僅僅規定了經濟性、效益性和效果性這三個審計方向,但在執行審計過程中可供依據的內容比較模糊。比如,經濟效益多少才算合理的效益;經濟增速達到多少才代表著合格的政府績效;簡政放權的力度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相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達到什么力度才是最佳支持等。這些方面相關的標準還比較模糊,并不能為政府審計提供完全客觀的審計標準。這些都給政府審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不利于審計工作客觀、準確地進行,使得審計工作的評價相對主觀。我國政府審計中缺乏更加明確的審計依據,使得具體的審計工作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這也是當前存在的比較大的問題。審計機關在進行審計的時候,缺乏足夠的法律上的細化規定。比如在相關的一些細化性規定上,要按照何種標準來進行審計,在這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規范的地方,無法保證整個審計依據的規范。
(四)審計人員素質較低
當前,我國政府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的素養還有待提升,這制約著政府審計效果的提升。審計人員是確??冃徲嫎藴蕡绦泻鸵幏扼w現的重要基礎和人才保障。但是,由于政府在績效審計方面的專業人員不夠、缺乏培訓,在人才保障方面比較欠缺,因此,審計人員對于相關會計知識、最新會計政策、審計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審計的技術標準等還比較生疏,不能全面理解審計方法和審計特點。這就導致我國在政府審計過程中不能有效發揮出更加良好的效果,制約著我國政府審計效率的提升。
三、完善我國政府審計的建議
(一)確保審計機關的獨立性
政府審計機關在進行審計時要保持獨立性,有必要對審計部門的設置進行優化??梢圆捎么怪斌w系,由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績效進行審計,這樣有利于加強監督,提高審計部門工作的獨立性,確保審計工作公平客觀開展,避免在政府審計過程中出現一些外部干擾因素,強化政府審計的公正性,從制度上避免政府審計中的一些腐敗因素和不當因素。進行相應的權力劃分,可以提高權力的執行效率,提高權力的優化運作,體現出權力的分工負責。如若建立自上而下的、如同國稅局一樣的垂直領導體系,無論是事權還是財權都與同級政府無關,審計局人員的工資由中央財政統一支付,這樣就能夠更好地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避免審計部門收入來源受到同級政府的牽制。
(二)健全政府審計法律法規體系
針對當前我國政府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制定專門的政府審計法,并完善配套的實施細則和地方實施性法律,為政府審計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各個地方政府都要建立相應的政府審計標準和辦法,從而更好地在全國推行政府審計。要嚴格政府審計流程,確保政府審計有法可依,確保政府審計嚴格依照相關流程來進行,確保部門之間的權力運作能相互監督和制約,確保政府審計有序開展,并且在法律法規的約束范圍內進行。
(三)明確審計評價標準
要明確政府審計的評價標準,即采用什么樣的標準來對政府績效進行審計和評價。比如,要跟年初計劃相匹配,就要在全國性的法律中進行相關規定,對政府審計標準進行明確。同時,由于每個地方都有自身的特色,不同地方政治開放性和民主化程度有所不同,服務的現代化程度和服務意識、供給側改革的推行力度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有必要加速政府審計標準的地方化,并報中央政府備案,通過這些明確細化的標準來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審計。
(四)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養
若想要更好提升我國政府審計的效果,就須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性。第一,在招聘環節需要對應聘的審計人員專業素養有全方位了解,對相關經驗素養、會計職業資格考取、審計師相關從業經驗等充分了解,盡量聘請一些有專門技能審計人才加入到政府審計人才隊伍中。第二,重視在職政府審計人員的培養和訓練,不斷提高政府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為政府審計提供人才保障。第三,要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法律法規基礎知識、職業道德培訓,從而保證審計人員的專業性,全面提升其綜合能力,為我國政府審計效果提供充分保障。
結語
通過對我國政府審計的研究發現,當前我國政府審計中存在審計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審計機關缺乏獨立性以及審計評價標準比較模糊等問題。在對這些問題及成因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健全政府審計法律法規體系、確保審計機關的獨立性,并明確審計評價標準等對策建議。通過采取綜合措施對我國政府績效情況的分析,全面評價政府施政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幫助政府更加明白自身的施政效果,有利于改善施政策略,更好優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績效。
參考文獻:
[1]? 林燕.淺思我國政府審計的發展困境[J].時代金融,2017,(20):31-38.
[2]? 馬嫣然.我國政府審計評價標準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7,(18):11-12.
[3]? 王美娟.我國政府審計的研究綜述及展望[J].現代企業,2019,(10):150-151.
[4]? 陳霜霜,趙爽.重視政府審計提升財務管理能力淺析[J].知識經濟,2019,(28):5-7.
[5]? 陳瀟坤.我國政府審計問題及改善策略研究[J].納稅,2018,(15):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