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長沙市第四醫院接到西藏貢嘎縣衛生服務中心緊急求助信息,他們創建二級甲等醫院的任務重大,急需手術室和院感方面的專家援助。護理部王艷娟主任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麻醉手術科鄒利平護士長,臨時指派麻醉手術科副主任護師楊愛群前往貢嘎縣人民醫院援助。此次援藏任務十分艱巨,且迫在眉睫。鄒利平護士長立即通知到我,征求意愿,我毫不猶豫的答應前往西藏參加援助工作。因為我在手術室工作已三十年,之前負責科室院感工作,現在孩子也大了,家里不需要我操心了,而且我每天堅持鍛煉,身體素質很好,我最合適不過了,請護士長放心我能完成好這個艱巨的任務。鄒利平護士長欣喜之余更多的是不舍和擔憂,憂心我能否經受住高原缺氧環境對身心的考驗,畢竟我已50歲了。就這樣我帶著大家的祝福與囑托,與家人簡單告別,就踏上了去往貢嘎的征途,從通知到出發,僅僅只有三天時間,沒有猶豫,只有任重道遠和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
6月26日,我懷著激動緊張和忐忑的心情,和醫院其他兩位同事,消化內科蔣麗副主任、麻醉醫生唐嘵怡主治醫生,作為長沙市第四醫院業務骨干,選派到西藏貢嘎縣人民醫院進行為期半年對口幫扶支援工作,對貢嘎縣人民醫院進行技術指導并協助創建“二級甲等醫院”,開啟援藏工作之行。
來到令人神往的西藏,云端之上,充滿詩意的地方,剛剛體會到身處藍天、手撫白云的浪漫之后,立即體驗的就是強烈的高原反應,頭痛、胸悶、氣喘、失眠,耳朵里是韓紅飚到天際的高音,身體卻再也離不開氧氣瓶。然而,工作還要繼續。
責任與執著? 不負醫院重托
到達貢嘎后第二天立即開展工作,醫院任命我為手術室護士長,負責手術室和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幫助梳理手術室各項規則制度,提升醫療護理質量及管理水平。
首先,是指導并協助醫院完善麻醉手術科的管理,醫院沒有專門的麻醉醫生和手術室護士,每次有手術都必須請上級醫院的專家來完成手術麻醉配合,手術室環境十分簡陋,業務水平比較差、人力缺乏、護理流程、物品擺放及管理方面存在不規范現象。而今年醫院的重任是創建二級甲等醫院評審工作。為了幫助醫院做好創建評審工作,我們從藥劑、醫療、護理、院感等部門有針對性地幫扶。大家深知責任重大,我和藏族護理姐妹們一起分享內地先進的護理理念和院感知識,我們從最基本的七步洗手法、輸液嚴格三查七對、手術安全核查、護理書寫規范、銳器損傷的預防和應急處理……來進行規范,使其強化和規范手術配合要點和術后器械處理流程。手術室的各項物品擺放也不規范,無菌物品與清潔物品混放,無菌觀念不強,對手術室的改造勢在必行,在院領導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下,集思廣益、獻計獻策、攻堅克難,對手術室進行全面改造,把長沙市第四醫院先進、規范的手術室管理理念帶到貢嘎,按照“二甲”醫院和參照“9S”標準打造手術間,專注細節改造,兩周的時間內便使得手術室煥然一新,為手術醫生提供更好的環境,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針對手術室必備的器械不足的現象,請購手術床一臺、冰箱一臺,液體加溫器一臺、嬰兒輻射復蘇臺一臺、電腦一臺,打印復印聯體機一臺。并制定了新的麻醉手術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實行獨立核算收入。
第二,梳理和完善科室各項管理制度和“二甲”復審資料,規范手術病人接送流程、外科手消毒和無菌技術操作。申請購買病員服15套、洗手衣褲10套、全覆蓋式手術衣10件,并對全院外科醫護人員進行外科手消毒、正確穿脫手術衣、正確戴開放式和閉合式手套操作示教培訓考核,要求人人過關,人人掌握。為全院外科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學習授課《手術病人的準備和護理配合》,培訓《腹腔鏡理論知識和使用操作流程及故障排除處理》,并進行應景演練,受到了院領導和廣大藏族同事們的贊揚。
第三,在醫院既有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發揮“傳幫帶”作用,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已經完成各類手術麻醉配合60例,是以往全年手術量的一倍多。相繼開展了新技術、新業務,開展新手術:脛腓骨骨折外支架固定+VSD膜負壓引流術、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巨大子宮肌瘤剔除術、吻合器痔上粘膜切除術等,提高了貢嘎縣人民醫院的臨床業務水平,提升了全縣醫療服務水平,并為科室后續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云端上的第一臺手術
7月1日上午9時,接到外科索巴主任電話,一位急性壞疽性闌尾炎穿孔的患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必須馬上進行手術。我當時還在高原反應中,進手術間后帶上口罩更加憋悶缺氧,但患者病情危重,容不得半點猶豫,必須立即做好術前準備。接入手術室,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進行輸氧,心電監護,配合麻醉醫生進行麻醉,消毒、鋪單、安全核查,一切按標準流程執行,手術順利開始。漫長的3個小時過去了,手術病人脫離了危險,生命體征平穩。麻醉清醒后,50多歲的藏族漢子躺在手術臺上,不停地對我們說“謝謝”。這一聲聽過無數次的“謝謝”,此刻卻仿佛天籟之音,承載著患者對我們的感激之情和無比信任,比韓紅的歌要好聽多了。這是我來到貢嘎縣人民醫院后的第一臺手術,在內地也許這樣的手術很普通很常見,但在這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感覺卻像是生死考驗,讓人深感醫護人員的不易。缺氧無處不在,雖然環境無處可逃,但是缺氧不缺精神,救死扶傷永遠是第一位的。
精彩的小片段
之前手術間配置的被子又厚又大,手術時根本不太適用,蓋上被子會影響醫生手術操作,影響術野,不蓋被子,麻醉和手術時病人裸露部位還是有點冷。去護理部匯報工作時,得知護理部主任達珍老師那有一床小被子和一床小毛毯,擱置未用,就想著放在手術間給手術病人使用正合適,然后放在太陽下暴曬、消毒。但沒有被套,靈機一動,用一次性手術大單,裁剪……縫補……縫合,大功告成!沒想到非常實用,得到了院長、護理部主任和各位外科醫生、護士姐妹們的一致好評和點贊。
身處藏區,與很多藏民語言不通,交流溝通不暢,特別是進行椎管內麻醉時需要患者積極配合擺放正確體位,麻醉醫生才能更好精準的定位,才能順利的進行麻醉穿刺,經過幾次手勢比劃以后,發現效果不太理想,就想著制作了一套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體位擺放姿勢、步驟、要求的卡片2張,并附注漢語、藏語,放大過朔,一張放在手術間,隨手可以拿給患者看,讓患者一目了然,另一張貼在手術室門口進行宣教。這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特別得到了麻醉醫生的肯定和表揚。
一份責任 一次歷練
回憶援藏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早上全院交班時,婦產科電話通知一例急診手術,一名產婦產后大出血,需立即行剖腹探查術,接到電話后,我立刻趕到科室做好手術準備,醫院在我們去之前沒做過此類手術,手術室連開展剖宮產的手術配合都不多。此時,產婦已經休克,情況真的非常危急!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全院醫護人員參與搶救,院長、護理部主任親自護送患者入手術室,迅速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路,交叉合血,充分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的同時進行剖腹探查手術,這種情況在內地醫院也有遇到過,但從未感覺到搶救一條生命這么艱難!要輸血,沒有血!要止血藥,沒有,要輸注膠體,也沒有!要什么,沒什么!婦產科主任說如果不切除子宮,血這樣出下去,患者只有死路一條。當我們向這位藏族產婦的丈夫解釋必需通過切除子宮才能保住性命之后,那位皮膚黝黑的藏族漢子一下子跪在地上懇請我們:一定要救救她,她還年輕”,這一幕讓所有在場的醫務人員無不動容!我們當時在心里一直默念堅定信心一定要把她救過來。兩個小時過去后,通過全體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手術順利,最終保住了她的性命,直到手術快結束時,申請的血液終于來了,給她輸血時,我第一次感覺到這袋血如此的珍貴。當我們把手術成功的消息告知其家屬時,藏族漢子滿含熱淚的對我們說:“謝謝你們!”此時,即使感覺再累,一切都是值得的。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是長眠在紐約東北部的薩拉鈉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我記得有一臺剖宮產,患者是個高齡孕婦,地道的藏民,43歲,這是她的第三個孩子,前面兩個孩子都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所以這孩子相當珍貴。孕婦一周前來院檢查住院,完善術前準備擇期手術。10月20日09:00在腰麻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手術順利,麻醉滿意,15分鐘后取出一男活嬰,嬰兒啼哭良好,Apgar評分8分,但發現嬰兒唇腭裂,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兔唇”,這是一種頜面部的先天性畸形疾病。唇腭裂危害很大,患兒嘴唇鼻部都出現畸形,嚴重影響面部美觀,還因口腔、鼻腔相通,直接影響發育,嚴重的兔唇患兒會影響到吃奶,不能正常哺乳,會導致患兒營養不良。該嬰兒嚴重唇腭裂,一啼哭嘴唇就發紺,根本不能正常哺乳,喝水吸吮奶汁都很困難,而且不能排除是否還有其他器官、部位畸形,兒科醫生會診后建議轉入拉薩醫院進一步治療。當我們告知產婦和其家屬時,看到他們悲痛的樣子,我們也很痛心。這里醫療條件差,沒有彩超和四維檢查,但慶幸的是現在全國各地都有修復唇腭裂患者免費救助公益活動,西藏拉薩也不列外。我們不斷安慰產婦和家屬,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身為一名醫護人員,深知醫學的局限性,對此也是深感無奈,但除了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本職工作外,醫生護士更應該勇敢的承擔起關愛者的角色,在言語上、行動上,給予患者關愛和鼓勵。
這次援藏工作,是我人生經歷的最艱苦的考驗,雖然偶爾會感覺很孤獨、飲食也適應不了,但我的領導和同事們都非常惦記我,會經常打電話和微信鼓勵我,給我加油鼓氣。貢嘎醫院的措吉院長和護理部主任達珍老師及藏族同事們不定期的給我送西藏特產和新鮮水果,雖然這里條件艱苦,但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關心和照顧,使我從內心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西藏的天很藍、空氣很稀薄但很清新,藏族人民很淳樸和友善,可能落后我們至少十年。可是越是這么艱苦的條件,越是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我們救死扶傷的意義,更是著一身淺綠把規范的護理、嚴謹的管理以及救死扶傷的初心帶到了雪域高原,為藏民的健康帶去福音。
因為援藏、經歷援藏,我的人生因此而充實,因此而精彩。這是一段艱辛而自豪的經歷,也是值得銘記的人生歷程,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