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楠
摘要:在當前時期,博物館講解員在博物館的發展和運營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博物館講解員能夠將博物館的教育性和功能性變得更加具體化,通過博物館講解員運用語言藝術來講解博物館的陳列品能夠促使博物館的參觀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博物館陳列品背后的故事,這樣的過程也是一種傳播信息和知識的教育活動。因此,從本質上來講,博物館講解員的工作是屬于一種教育類的工作,這便要求著博物館講解員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能夠合理地運用自己的語言來傳播信息傳播教育,對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應用也做出更多的要求,本文針對此問題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語言應用分析
引言:
講解員的工作本質屬于教育事業,在講解的過程中傳播信息和知識,因此,博物館講解員不僅僅是研究員、接待員、宣講員和交際家,更可以將博物館講解員的工作視為一種教育類職業。而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特殊性則在于能夠為我們傳遞更多關于博物館陳列品的相關信息,博物館的講解員通過運用語言來幫助人們了解歷史和歷史進行溝通的,這樣便可以肯定的說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是兩極傳播理論的最佳印證,而講解員所使用的語言則能直接影響到博物館知識傳播的最終效果。
一、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中的語言應用原則
(一)準確性原則
在博物館講解員講解某陳列品的過程中保持語言的準確性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此我們所提到的準確性便指的是博物館講解員所運用的語言一定要符合客觀事實,具體則包含著兩層含義。首先是需要準確無誤的講解內容,其次便是要保證語言講解的規范化,這便需要博物館講解員既要對自己所講解的博物館陳列品有著充分地認知并且做好準備,又需要講解人員能夠熟悉自己的講解詞熟諳于胸,這樣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才能夠侃侃而談。與此同時,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陳列品的過程當中所講解的內容也要符合實際史實,不能隨意杜撰、演繹;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應該保證語言的規范化,無論是語法還是語調都要保證準確無誤,講普通話、運用正確的語音才能夠保證每一名參觀者都聽得懂講解員的講解。
(二)邏輯性原則
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保證語言的邏輯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此過程中既要保持語言的連貫性,又要符合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并且在語言表達時也要有主次順序,講解員要具備清晰的思路敏捷的反應能力,對要講解的內容分清主次、前后順序,并且層層遞進,將將要講解的內容敘述的完整清楚。
(三)生動性原則
之所以要求博物館講解員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保持生動性原則的主要目的便是生動性的講解能夠帶給參觀者平易近人的感受,以生動、幽默、風趣的講解語言可以促使參觀者更加輕松地領悟在博物館陳列品當中體現的歷史情境。因此,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便要保證運用生動性的講解語言,對修辭手法和一些描述性語言要進行合理應用,以此來為參觀者帶來更加愉快、輕松的感受。博物館講解人員首先要對陳列品的資料進行通讀,結合講解資料來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以便能在正式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提高參觀者的游覽興趣;講解的形式也要盡量偏向于口語化,盡可能地避免出現一些過于書面的語言,這樣才能夠在陳列品和參觀者幫中建立起一座橋梁,自然隨和的與參觀者進行交流。
(四)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的實際形式便是需要博物館講解員在參觀者進行參觀的過程當中能夠結合參觀者的實際情況、實際需求來靈活地調整自己的講解語言。例如,聲音的大小、內容的深淺、講解的多少、語言的層次等,以此來滿足參觀者不同層次的不同需求。比方說,在接待外國游客時便要用英語進行解說,而在接待港澳同胞時便可以將語言調整為粵語,以此來更加符合參觀者的實際需求并且滿足參觀者的興趣點以及喜好偏向。與此同時,也可以對游覽點時間的長短以及游覽路線等相關因素來運用講解語言進行深入加工,以此來保證講解語言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運用靈活性的原則來進一步縮減博物館講解員和參觀者的心理距離。
二、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中必備的語言素質
(一)擁有深厚的語言功底
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會結合博物館的陳列品來介紹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進程,以此來促使參觀者能夠對陳列品的相關信息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樣也能夠幫助參觀者建立起現代時代與過去時代之間的聯系,而這些都需要博館講解員擁有著較為深厚的語言功底才能達到更為理想的講解效果。也正是為了達到理想的講解目標,博物館講解員便要清晰博物館當中陳列品的相關信息,不斷地進行探究和學習、發掘出更多有效的講解方式,并且融合博物館陳列品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此來設計出高質量的講解方案,將博物館陳列品的價值以及形象更加清晰的展現在參觀者的眼前。
(二)掌握各地文化的差異
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工作過程當中,講解員的語言便是參觀者與陳列品之間進行溝通的一家橋梁,因此,博物館講解員一定要清晰地掌握我國各地文化背景的實際差異,盡可能的讓自己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起來,這樣在博物館參觀者游覽的過程當中才能夠通過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獲取到更多寶貴的知識。
(三)把握好語言藝術
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過程當中保證講解的有效性與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只有博物館講解員把握好語言藝術的應用才能夠通過講解為參觀者帶來更加奇妙的參觀體驗,也便能將博物館的實際價值充分地凸顯出來。當前時期,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精神的追求也愈加增長,因此,博物館的參觀者都希望能夠通過參觀博物館獲取到更多寶貴的精神文化,這也便對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語言藝術則作為一把溝通心靈的鑰匙,需要講解員更加合理地運用這把鑰匙來言簡意賅的幫助參觀者記住每一個知識點,并且要帶給參觀者享受的體驗。在生活當中,講解員要不斷的鍛煉自己的語言藝術,結合講解員的實際說話特點來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保證口齒的敏捷程度;結合所要講解的博物館陳列品來設計不同的講解方案,以此來將語言藝術的價值更加全面地凸顯在博物館的講解工作當中,以便能達到更為理想的講解效果。
三、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中的語言應用策略
(一)因人施講展開講解工作
在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延續千百年間的智慧告訴了我們在展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秉承著“因材施教”的理念,而博物館講解員的工作也與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進行講解工作的過程中同樣要以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不同的參觀者群體來運用不同的語言,以便能保證每一名參觀者通過參觀博物館都能獲取到更多關于陳列品的信息以及寶貴的知識。在我國,傳統的博物館講解員工作形式當中通常會選用講解和展覽兩種形式來進行服務,這樣也便缺乏了一定的針對性,而在此方面便可以借鑒一些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運營模式。在很多西方國家的博物館提供的講解類型是極為多樣化的,并且針對不同的參觀人群所運用的講解語言講解形式以及講解風格都有所不同。比方說,在英國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會為兒童、成年人、教師以及其他年齡特征身份特征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務。針對兒童的講解活動會代入一些角色扮演,并且選擇運用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語氣來輕松活潑的講解關于陳列品的各類信息,在講解的過程中會運用一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此來促使兒童集中注意力收聽講解、輕松地理解講解員所講解的內容;而對成人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則會代入更多的歷史背景元素。由此可見,在西方國家對于此問題把握的還是十分巧妙的,通過運用因人施講的方式來進行講解能夠帶給參觀者更加奇妙的參觀體驗,促使每個年齡段、每種職業的參觀者都能通過在博物館參觀獲取到知識以及寶貴的信息,這樣也更加符合符合人們對當前時期博物館講解服務的實際需求。因此,在這方面還需要進行不斷的鉆研和探究,進一步保證講解的針對性以及層次性才能達到更加理想的講解效果。
(二)講解形式多樣化
在博物館講解員展開講解工作的過程中絕對不能照本宣科,而是應該靈活地運用自己的語言、觀念、表情來對講解工作進行渲染,促使參觀者獲得更加奇妙的參觀體驗。因此,博物館講解員首先應該從自己的語言風格所著手,在講解的過程中要能夠合理地運用創造性的講解語言進行講解,并不是固定的進行歷史宣講,這樣的講解形式十分容易使參觀者感到乏味、無趣,很難促使參觀者獲得較好的參觀體驗。因此,博物館講解者一定要改變以往傳統乏味的語言風格,幫助參觀者能夠通過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對博物館的陳列內容產生大致的把握,并且逐步形成較強的觀賞意識,能夠以觀賞的視角來參觀博物館。與此同時,博物館講解員也要能夠對語言進行再創造,而在此我們所提出的再創造的具體形式便是需要博物館講解員根據講解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創造講解語言。例如,能夠將一些原本無法作為講解切入點的話題合理自如地展開,并且在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中能夠打破常規傳統的表達形式,逐步達成吸引參觀者注意力的效果。不僅如此,博物館講解者也要避免出現講解語言過于書面化的情況,而是要盡可能地使用一些口語化的語言來進行講解,運用更加靈活的表達方法來講解所要講解的內容,這樣能夠幫助參觀者更加輕松地領會博物館講解員所講解的內容,以此來進一步縮減博物館講解員與參觀者的距離。
(三)把握語言的藝術
語言也是一門藝術,而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運用好自己的語言藝術則更加重要,具體來說,博物館講解員在運用語言藝術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主要會分為三個層次,而這三個層次首先是自然性,也便是博物館講解員需要能夠輕松自如地講解出博物館的展品。第二個層次便是意識性,意識性的意義具體指的是博物館講解員能夠結合不同的參觀者以及不同的展覽,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講解,保證語言和無聲的肢體語言都能做到豐富、扣人心弦。而第三個層次也是最高的一個層次,便是能夠展開藝術性的講解,這需要博物館講解員既要具備著極高水平的講解藝術,也應該有著較高的文化,所講解的內容要突顯出重點,能夠將博物館陳列品的文化知識更加生動的傳遞給參觀者。
(四)在特殊情況下合理應用語言
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而這些特殊情況是超乎于博物館講解員的意料之外的,而在此時博物館講解員的處理方式便顯得格外重要。本身博物館講解員在進行講解工作過程中便屬于是一種信息的人際傳播形式,難免會與參觀者進行互動,而在互動時不同的參觀者也會有著不同的看法、給出不同的反饋,比方說,有很多參觀者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會不愿意積極地傾聽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或是因為一些其他因素大聲喧嘩等,因此,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便需要博物館講解員能夠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并且運用自己的語言來統籌全場靈活地應對這類突發現象,結合具體的情況來運用不同的講解語言解決問題。比方說,在參觀者對游覽興趣不高時博物館講解員便應該將講解詞調整的更具新意,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以此來激發參觀者的游覽興趣或者是結合陳列品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參觀者進行思考,這樣也能夠集中參觀者的注意力,并且還能為參觀者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將參觀博物館的實際價值更加充分地凸顯出來;再或者是當參觀者提出一些比較怪異晦澀的問題時博物館講解員一定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來悉心的與參觀者進行溝通,切勿不能不懂裝懂或者是胡編亂造來編出一個答案搪塞參觀者,比方說,可以與參觀者進行耐心的溝通,友好的與參觀者進行交流,請教參觀者是否有其他見解等,以此來逐步達成共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博物館講解員進行講解的過程當中語言的應用與博物館講解員個人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無論是博物館講解員的應變能力還是思想情操都能直接影響到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結果。因此,博物館講解員一定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講解水平,并且增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在固有的講解模式當中進行不斷地創新,以此來達到通過講解、引導參觀者感受到博物館文化魅力的講解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巧玲.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中的語言應用[J].大眾文藝,2015,000(007):51.
[2]劉薇薇,呂文.博物館講解員在接待講解中的語言應用[J].旅游縱覽,2011,000(002):104.
[3]董遨宇.博物館接待講解中講解員的語言應用分析[J].商品與質量·焦點關注,2012(2).
[4]李冰,魏萌萌.淺談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講解改進與技巧[J].青年時代,2016(19):78-78.
[5]王多斌,趙曉麗.淺析博物館講解中的語言運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