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每年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公認的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11月12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疫苗接種工作正由北向南有序推進。截至11月9日,全國流感疫苗接種量約2500萬劑,已接近去年接種量。
注意個人防護
從我國疫苗分類來看,流感疫苗屬于非免疫規劃的疫苗,即通俗所稱的二類疫苗,由居民自愿、自費接種。據李斌介紹,從我國今年疫苗的產量來看,和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是近5年來供應量最多的一年。
近期,公眾對疫苗接種需求增加,接種意愿加大。國家衛健委增加流感疫苗接種點,提早啟動疫苗接種,實行預約登記,延長接種周期,開展分時接種,增加每日服務時間等,為群眾提供便利化的服務。
接種流感疫苗是有效預防流行性感冒的手段之一。李斌提醒公眾注意個人防護,科學佩戴口罩,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手沒清洗前避免接觸眼、口、鼻部位。另外,進入冬季,家里和辦公室要常通風,注意安全社交距離,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環境,注意個人防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特別提醒廣大公眾,我國疫情防控之所以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戴口罩、多洗手、勤通風、分餐制等衛生習慣的養成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實踐證明,戴口罩可以減少70%以上的飛沫噴濺,堅持戴口罩可以大幅降低各類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概率。
減少非必要跨境旅行
當前,境外染疫風險依然較高。相關主管部門建議,充分關注各國疫情發展態勢,盡量不安排境外旅游,謹慎安排非必要、非急需的跨境活動。
國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長尹成基提醒,一些國家目前對旅游觀光的外國人繼續采取嚴格限制入境或隔離檢疫等措施,一旦在境外不慎感染,難以在當地得到及時有效治療。不僅如此,旅行結束后,由于往返航班有限,可能導致無法按照行程計劃順利回國。回國后,按照現行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入境人員一律需要在入境城市接受集中隔離,期間住宿等費用自理,對于個人來說經濟和時間成本都很高。
“我在這里鄭重提醒建議廣大中國公民,充分考慮個人健康安全和家庭幸福,盡量減少非必要、非急需的跨境旅行。”尹成基說。
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表示,鑒于目前形勢,主管部門不主張放開境外旅游。對于確有特殊情況需要出境的人員,建議提前做好準備,充分了解、遵守各國防疫政策。
中國近期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新舉措。例如,針對近期境外輸入病例增加,核酸檢測偶有漏網情況,主管部門和專家經過反復研究提出“雙保險”,即在人員入境時增加一次血清抗體檢測。10月份以來,境外輸入病例中近一半乘客曾進行過中轉,主管部門要求入境人員在中轉地增加一次核酸檢測。
此外,還將對疫情高發國家采取一些緊縮簽證政策,要求入境人員登機前的核酸檢測由72小時縮減到48小時,航班熔斷機制也將繼續更加嚴格執行。
今冬疫情零星散發
冬季疫情防控要突出“防”字,尤其是今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態勢嚴峻。
李斌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形勢下,我國面臨境外輸入病例導致本地傳播風險增大,冬季將處于疫情零星散發狀態,局部地區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加之冬季其他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期,我國疫情防控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
“國家衛健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外防輸入措施,嚴格實施遠端防控措施,對入境人員境外核酸檢測全覆蓋,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檢驗檢疫力度,開展主動性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完善隔離醫學觀察等措施,強化隔離場所工作人員自我防護。”李斌說。
加快推進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在繼續做好密切接觸者等8類人群應檢盡檢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發熱病例、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和進口貨物從業人員等重點人群,以及醫療機構、農貿市場、冷鏈食品相關環境等的核酸檢測,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
據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介紹,全國海關進一步強化進口冷鏈食品源頭管控,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風險監測,檢出陽性后實施緊急預防性措施。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負責人陳谞在會上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重點抓好進口冷鏈食品風險監測和排查處置工作。組織對涉疫食品樣品進行溯源調查,及時協調跨省信息通報,加強涉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
聚焦學校、養老和殘疾人福利等服務機構、農貿市場、醫療機構等重點場所,落實疫情防控的相關制度和措施,嚴防聚集性疫情發生。同時,引導公眾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應急處置,一旦發生疫情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住。
加強流感等冬季高發呼吸道傳染病和不明原因肺炎監測、預警,加強鑒別診斷,盡早發現新冠肺炎患者,規范開展救治,降低流感等其他呼吸道傳染病與新冠肺炎疊加流行的風險。推動中醫藥全程介入相關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全過程,提升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