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鑫
摘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中職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共同認識。多年的數學教學的經驗認為,教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觀察、發現誘發學生思維,類比、歸納培養學生思維,注重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過程;學生;思維能力
中職生的數學基礎普通差一些,對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會產生一種畏懼心理,甚至會有一些抵觸情緒,另外中職學校更加重視實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學習,這樣就導致了中職生數學學習與專業學習相關程度較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本質性的提高與發展。所以,教師要重視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
“思維始于問題和驚奇”,沒有問題和驚奇產生,思維就永遠得不到發展,社會永遠不會進步,任何思維過程都受到一定的情境制約和激發,就像魯賓斯坦曾經說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的情境產生的,并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標。”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創設動人的情境,設置誘人的懸念,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拔響學生思維的琴弦。懸念是一種學習心理的強刺激,使學生“欲罷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引發求知動機。教師要善于設置懸而未決的疑問,引出懸念,給學生造成一種躍躍欲試和急于求知的緊迫情境。例如,在講指數函數這節課前,老師先拿出一張白紙說:“同學們,這張白紙厚度只有0.1mm,經過對折27次,紙的厚度將是多少?大家猜猜看,有那么高?”學生不得其解,老師略作停頓后說:“那將超過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m!”學生驚訝,老師乘勢指出:“學習指數函數后,我們可以算出其厚度約為13442m。”學生定會興趣盎然地投入新課的學習。創設懸念型問題情境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創設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發展。
二、通過觀察、發現,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指人們不受邏輯規則約束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方式,直覺思維邏輯一樣,都是人類思維的基本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應該做更多的工作去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只有通過觀察發現,才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就如前蘇聯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曾經說過:“觀察是智慧最主要的能源。”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教學和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觀察思考,找出他們的內在聯系,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二面角概念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把課本打開直立在桌面上,觀察打開到不同程度圖形的變化(傾斜程度不同),或以教室為例,觀察側面墻與前面的墻所成的圖形,或者與屋頂平面所成的圖形,及三面的交線有什么樣的關系。教學中選擇適當的題目類型,有利于培養,考察學生的直覺思維。例如,換元法是解題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換元可以使復雜的形式簡化,達到化繁為簡,減少運算的目的。
如解方程logx+2(4x+5)-log4x+5(x2+4x+4)-1=0
由于logx4x+5(x2+4x+4)=2log4x+5(x+2)
故設y=logx+2(4x+5),則原方程化為y-2/y-1=0,由于簡化了形式,此題很快得到解決。
三、培養類比、歸納、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思維能力
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例如,完成下列計算:1+3=?1+3+5=?1+3+5+7=?1+3+5+7+9=?根據計算結果,探索規律,把這個問題進一步推廣到一般的情形,推出1+3+5+7+…+(2n-1)= 類比,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的一種推理方法。歸納是通過對一些個別的、特殊的情況加以觀察、分析,從而導出一般結論的方法是一種從特殊到一般的熱推理方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類比、歸納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可以幫助學生從固有的解題模式中解放出來,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可以擴大學生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知識本身的結構、規律、利用、類比歸納,把所學的知識由點變線、由線變面、形成網絡,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四、注重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
1.培養興趣,讓學生迸發思維。教師要精心設計,使每節課形象、生動,并有意創造動人情境,設置誘人懸念,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還要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所熟悉的實際問題。
2.分散難點,讓學生樂于思維。對于較難的問題或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分解,減緩坡度,分散難點,創造條件讓學生樂于思維。
3.鼓勵創新,讓學生獨立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多贊揚、肯定,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發展。
總之,教師要想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在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孫雪,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2年10期
[2]李彬,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考試周刊,2018年28期
[3]師保國,劉霞,余發碧,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創新素養內涵及落實[J].課程.教材.教法,2017年37期
[4]潘萬偉,馮曉娟,中等職業學校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素初探[J].教育科學論壇,2017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