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繪盈
摘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是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亦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針對服務業存在規模較小,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現代服務業比重不大、產業結構不優、與一二產業的融合度不高等問題,提出創新管理方式、圍繞重大工業項目抓生產性服務業、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服務業、培育新興產業的建議,從而推動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崇左市;服務業發展;路徑思考
加快發展服務業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也是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崇左市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對服務業的支撐先天不足,內部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均衡,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層次較低。如何挖掘和利用崇左市獨具的一些優勢條件,推動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二、三產的并駕齊驅,促進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崇左市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服務業增加值總量不斷增加,發展逐步提速。2019年,崇左市服務業增加值為376.56億元,同比增加7.2%,占全市GDP比重的49.52%[1],增速排全區第6位。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0.60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0.36億元,住宿餐飲業增加值10.86億元,金融業增加值37.18億元,房地產業增加值52.82億元,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70.19億元。與2011年相比,第三產業(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上升了19.5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的速度明顯快于其他產業。
(二)服務業市場主體數量穩步增長,體系日趨完善。截止2019年,崇左市服務業市場主體總數為103289戶,注冊資金936.02億元,分別占各類市場主體總數的87.69%、60.9%。其中14大行業中排在前五位的是:批發零售信息業67923戶,占總數的65.76%;住宿和餐飲業10648戶,占10.3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9336戶,占9.0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7633戶,占7.3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610戶,占3.49%。崇左市服務業已涵蓋14個門類,逐步構成傳統與新興并進、行業逐漸向集群發展的新局勢,服務業體系日益完備。
(三)優勢日益突出,特色加速發展。崇左市立足區位優勢,做足“邊”的文章,大力發展特色服務業,邊境貿易增勢明顯,旅游品牌不斷壯大,生態旅游穩步增長。2019年,崇左市進出口總額達1893.4億元,同比增長28.3%,占全區總量的40.3%,是2015年9.2倍,外貿進出口總額持續十年穩居全區之首,其中出口總額達1300.24億元,同比增長19.0%,進口總額593.15億元,同比增長55.1%。文化旅游產業不斷提升,2019年接待游客4772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30.6%,完成旅游總消費484億元,增長36.4%,崇左市逐漸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興旅游城市。
(四)集聚初步成形,效應不斷顯現。崇左市在重點城鎮、口岸經濟區、工業園區,初步建成包括現代物流、商貿、旅游、養生、金融等為一體的服務業集聚區。同時,增加對中心城區服務業集聚區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導服務業相關企業進入集聚區發展。已建成并啟用的正高國際建材市場目前有500多家商鋪入駐,為集聚區積累了大量人氣[2],即將于今年國慶開業的太平古城以及投資10億元的愛琴海購物公園建成開業后將形成一定規模的生活商貿區,服務業集聚區的經濟效應將更加顯現。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機構不健全,機制不完善。崇左市只有扶綏、天等、寧明、江州等4個縣(區)單獨設立了服務業發展部門,有3個縣(市)還是在政府辦或發改局掛牌,有的縣沒有配備專門的編制和人員,工作力量很薄弱甚至多項工作無人開展。有些縣(市、區)的服務業發展部門即便是有了編制,但由于人事未解凍,人員也無法調動。有部分縣沒有真正重視服務業發展,把退居二線的老干部安排到服務業發展部門,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推進緩慢。服務業發展委(局、辦)與服務業相關部門工作銜接不夠順暢,這在各縣(市、區)尤其明顯,沒有完全形成全市服務業發展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服務業規模較小,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崇左市服務業產業的各環節均缺乏規模龍頭企業的帶動,使得整個產業在知識創造、技術創新、集群發展、產業整合等方面難以得到大的提升和發展。2019年,全市范圍內自治區重點服務業龍頭企業只有2家,僅占在庫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468家的0.004%,重大項目個數少,項目儲備不足,內部聚集度不高,缺乏大企業、大集團的引領。例如,新開工的市級層面統籌推進項目中,扶南物流公司綜合物流倉儲項目、中國—東盟影視城、廣西龍谷灣文化旅游特色小鎮等服務業項目17個,總投資66.0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55億元,分別占全市新開工項目數、總投資額、年度計劃投資額的11.4%、8.11%、5.5%。
(三)現代服務業比重不大,產業結構不優,帶動力不足。崇左市服務業仍以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較低的傳統型消費為主導,高附加值、技術知識密集型為主的專業技術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娛樂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跟不上,企業總量和規模相對較小,發展相對滯后。截止至2019年底,崇左市服務業上規上限入統企業468家,其中規上企業72家,占總數的15%,新增上限上規入統的117家企業中,大部分為零售、住宿、餐飲大個體,只有17家是規模以上服務業,對第三產業整體拉動力有限。
(四)服務業和第一第二產業的融合度不夠。一是與農業融合規模不大、層次不高。與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結合不夠緊密,農業與互聯網融合的“互聯網+農業”還處于探索的初步發展階段;涉農服務發展滯后,在涉農服供給上,如農業產業發展的資金供給、金融服務、農業保險、農產品的研究、農業新技術推廣、農產品宣傳及農業發展法律服務等,還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二是在結構組成上,崇左市服務業主要以發展消費性服務業為主,生產性服務業的提供明顯不足[3],生產性服務業在與其他產業生產的各環節的聯系還不夠緊密。三是工業落后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由于崇左市工業基礎薄弱,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產業不多,制造業在產業鏈的延長、導入服務等方面對服務業的帶動和結構升級方面明顯不足[4]。
(五)中心城區商業氛圍不濃,輻射帶動力不強。目前,崇左市中心城區還缺乏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商業綜合體,引進的愛琴海等項目還未真正建成運營;酒店數量少、檔次不高;酒吧數量少、檔次低、規模小;餐飲業發展不充分,缺乏高端的消費場所;科技館、圖書館、書店、老年大學等等場所也不齊全,與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不相匹配。
三、崇左市發展服務業的路徑思考
根據崇左市本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自治區對崇左市服務業發展的定位,現階段應著重發展與商品生產有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及康養等產業,重點發展商業、交通運輸、物流、通信業、休閑旅游、健康養老、家政服務,加快發展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同時,中心城區應對標對表先進地區,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補齊短板,全面推進。
(一)盡快健全機構,完善體制機制。一是盡快完成機構改革掃尾工作。部分縣的機構“三定”方案還沒有確定,職責、人員、編制都不明晰,編制部門應盡快確定。二是允許進行人事調動。部分縣(市、區)只是配備了服務業發展局(辦)的領導班子,包括市本級在內的服務業發展部門,工作人員一直無法調動,工作力量比較薄弱。建議組織、人事部門針對新設立部門開設綠色通道,允許辦理調動手續,使人員盡快到位。同時,在編制受限、編制數少的情況下,通過其他途徑適當解決,比如:編制部門多安排一些聘用崗位進行補充。三是財政給予支持。作為新成立的部門,由于編制少加上不能調動,在職在編人數極少,唯一一項人頭費還是按在職在編安排并且與原單位按比例劃分,難以保障正常的業務開展和必要的辦公設備配備。建議財政部門對新設立的部門采取預撥經費或劃撥開辦費的形式解決。四是全面推行兼職委員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市本級兼職委員制已經在運行,相關的配套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效果在逐漸顯現,然而,各縣(市、區)對此機制還沒有認真理解領會,有的縣已行文報當地黨委政府,但沒有得到支持。需要市委以適當的形式在全市推廣市本級的做法,真正形成服務業系統發展高效運行管理機制。
(二)創新管理,推動服務業集聚區及重大項目發展。崇左市有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憑祥綜保區、憑祥紅木文博城、愛店邊境中藥材交易市場等),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平臺、重要引擎和動力源泉,但是其產值僅占服務業增加值的40.41%,集聚區的數量還是偏少、規模小、種類不全、管理松散、輻射帶動效應不明顯。因此,應當創新服務業集聚區的體制機制、強化管理、加快推進。一是分類布局,做好規劃引導。根據服務業發展規劃,結合各地的資源、區位、政策等方面優勢,突出地方特色規劃布局服務業產業,避免同質化。如江州區主要布局商貿、教育、科技、信息產業等集聚區,憑祥市主要布局跨境物流、金融、旅游等集聚區。二是單獨設立服務業園區,提供服務業發展平臺。三大產業中,各縣(市、區)都設立有若干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工業園區作為政府發展工業、農業生產的平臺和抓手,而唯獨沒有服務業的專門園區,這不符合服務業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需求。因此,市本級和各縣(市、區)應當參照發展工業和農業的做法,設立相對集中的服務業發展園區,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例如管委會等),建設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具有牽引作用的上規模服務業企業進駐發展。
(三)圍繞重大工業項目抓生產性服務業,實現二三產融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要圍繞已經投產的南國銅業、東亞糖業、南方水泥、中鋁稀土等重大項目和正在加快建設的龍州氧化鋁項目,挖掘、策劃、推進相關的生產性服務項目落地,主要包括貨物運輸、產品銷售、原料采購、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服務等各類服務行業。
(四)依托資源優勢抓服務業。一是依托口岸優勢發展邊境經濟。口岸是崇左最大的優勢,也是相較于其他地方獨有的優勢。今年8月份以來,雖然受到疫情影響,進出口貿易額有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要抓住國家批準設立廣西自由貿易區崇左片區的重大發展機遇,大力發展跨境貿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勞務合作等產業,打造跨境服務業產業合作示范區。二是充分挖掘旅游資源,做強做大旅游產業。神奇壯美的山水風光、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神秘的邊關風情、豐富多樣的生物種群等構成了崇左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要借助榮獲榮膺2018《魅力中國城》十佳魅力城市、年度魅力文旅扶貧城市,德天跨國瀑布獲評年度魅力生態景區,新冠肺炎疫情全區唯一“零確診”市等影響力,加大崇左市文化旅游的市場營銷力度,大力發展旅游、健康養老、越野賽事、野戰實訓、文旅等產業,加強旅游產品設計、旅游線路打造、旅行社升格水平。三是依托豐富的工農業產品資源,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進一步發展糖業和礦業原料、主產品和副產品運輸,積極開展新產品研發與工業旅游。
(五)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家政服務業領域。立足崇左農業大市的特點,抓住國家批復實施中國(崇左)跨境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的契機,依托全國、全區知名電商平臺把電子商務從城市逐步向農村延伸覆蓋,暢通農產品產銷渠道,讓農村的新鮮、優質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流向城市,市民的消費資金流向農村,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助力。著力培育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電商品牌,如:好青春醋業、大新龍眼、珍珠鴨、天等指天椒、八角香雞、龍州沙糕、桄楖粉,寧明八角,扶綏姑遼茶,東南亞熱帶水果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依托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加快發展家政服務業。
(六)對標先進地區,以完善城市功能為目標發展服務業。城鎮化是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而中心城區是城鎮化的主戰場,是重要引擎。要圍繞打造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的目標,強化引導扶持,推進服務業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商業綜合體建設。加快推進愛琴海購物公園、太平古城、華潤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建設。二是推動住宿餐飲娛樂業發展。提升酒店檔次,發展大眾型民宿旅館;提升酒吧檔次規模;著重發展品種多、大眾能夠接受的低端餐飲市場,三是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建設。興建一批科技館、圖書館、新華書店、學校、老年人活動中心,養老院等場所,增強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何良軍.政府工作報告[N].左江日報,2020-04-29(01).
[2]莫迪.崇左服務業發展“高歌猛進”[N].廣西日報,2019-01-25(13).
[3]王永勝,郁萬榮.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研究—以中山市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20(11)
[4]李文惠.制造業服務化水平區域差異分析—基于稅收貢獻的視角[D].青島科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