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脫貧攻堅思想,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積極打造產業、就業、行業、社會四個扶貧平臺,健全工作機制,落實行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匯聚社會力量,堅持開發式扶貧的基本方針,多措并舉打贏脫貧攻堅戰。
關鍵詞:定陶區;脫貧攻堅;平臺;案例
菏澤市定陶區是山東省20個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區之一,下轄11個鎮街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41個村社,83.7萬畝耕地,64萬人,省扶貧工作重點村147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894萬戶、77161萬人。菏澤市定陶區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開發式扶貧的基本方針,始終把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作為增強造血能力的主攻方向,積極打造產業、就業、行業、社會四個扶貧平臺,多措并舉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打造產業扶貧平臺,夯實脫貧攻堅根本
定陶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舉措和首要任務,立足優勢,壯大產業,搭建平臺,創新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2016年以來,共利用市級以上扶貧資金2.546億元,整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4個,累計實現收益約4080萬元,共扶持貧困戶19209 戶44372人。
(一)建設扶貧大棚
2016年以來,全區先后整合資金5600萬元,按照“折股量化、固定分紅”方式,入股茗嘉興、荃富、瑞麟等16個專業合作社,在12個鎮街建設扶貧大棚基地12處、新建扶貧蔬菜大棚1120個,每年按10%的比例固定分紅,收益期15年,收到了良好效果。增強了貧困戶兜底保障能力,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夯實了產業扶貧基礎,增強了村班子凝聚力。2016年以來,全區194個非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分紅收益1680萬元,實現了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政策兜底基礎上的再兜底保障及村集體經濟收入空殼問題。
(二)建設扶貧基地
1、圍繞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特色農業,建設特而精的扶貧產業基地。黃店鎮有種植蔬菜傳統,2017年整合扶貧資金470萬元,建成了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鋼架結構連棟育苗溫室,9個高標準智能日光溫室,普通日光溫室18個,租賃給有一定技術經驗和經濟實力的益民合作社運營。目前全區市級以上“一鄉一業”示范鎮4個,“一村一品”示范村11個、專業村73個。
2、堅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與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相結合,推動扶貧基地真正發揮扶貧作用。探索出符合定陶區實際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精準扶貧模式,初步實現了企業愿意帶、農戶愿意跟、利益聯結緊、盤子做得大的“共生共進”扶貧思路,構建了企業與貧困戶相融互推、同頻共振的良性局面。
3、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扶貧基地打造為融種養加、科研教為一體的扶貧開發綜合示范基地。目前,全區擁有5000畝以上的產業園區、基地26個。同時著力推進以萬畝產業園及12處扶貧大棚基地為重點的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產業向園區集聚,搭建產業扶貧平臺。
(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依托糧油、果蔬、木材加工、山藥深加工等4大產業集群,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搭建扶貧開發產業平臺。2016年以來,全區參與扶貧開發的企業達到12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86家,輻射帶動貧困戶8000余戶。
二、打造就業扶貧平臺,抓好脫貧攻堅關鍵
定陶區實施“一人一崗”就業扶貧工程,把就業扶貧作為扶貧工作的關鍵,分類識別,送崗上門,全面推進有勞力的貧困人口全覆蓋。
(一)建設扶貧車間,充分發揮扶貧車間帶動作用
持續推進“一人一崗”扶貧車間就業扶貧工程,多渠道籌集扶貧車間建設資金,建設標準化扶貧車間118個,把用工密集、工藝簡單、貨源充足的加工項目作為引進重點,引進服裝、食品、工藝品、醫療器械等19個產業門類,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帶動貧困人口務工1000余人。為確保扶貧車間長期發揮就業帶動作用,運營困難的盤活一批、運營穩定的提升一批、有發展潛力的轉型一批,全力推進扶貧車間健康穩定運營。
(二)多種形式積極開發就業崗位
一是對有完全勞動能力的健康貧困勞力,持續開展“春風行動”,進行就業轉移,共轉移農村貧困勞動力3675人。二是積極與本地95家企業對接,幫助2650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稻香村食品、嘉宏蔬菜等4個農字號企業被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批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三是依托扶貧產業基地,實施產業鏈條就業。依托產業扶貧項目,建成扶貧產業基地32個,將1.4萬戶貧困群眾嵌入扶貧產業鏈條。四是開發扶貧公益崗位。結合定陶區社會發展需要,開發了道路維護、保潔保綠、扶貧專員等幾大類共2400余個公益崗位,積極促成貧困勞力就職公益崗。五是發揮揮電商平臺優勢帶動貧困群眾就業。脫貧攻堅以來,培育淘寶鎮3個、淘寶村19個,引導貧困人員參與電商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實現就業。
(三)積極推進殘疾人“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幫扶
殘疾人群體是定陶區脫貧攻堅重點人群,結合殘疾人的身體狀況和受教育程度,針對性采取就業幫扶舉措。一是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區殘聯舉辦殘疾人手工加工、種植、養殖、縫紉、電器維修、電子商務等免費培訓。通過定點企業輸送、福利企業招收等有效手段,為千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二是推進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建設。把貧困殘疾人納入種、養、加產業發展鏈條,實現脫貧增收。金意紡織品有限公司、大亨種鴨廠等3個殘疾人就業基地被評為“山東省殘疾人就業優秀扶貧基地”。三是為殘疾人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扶持。為新開按摩機構每家申請扶持資金1萬元,殘疾人申報自主創業標兵、致富能手分別扶持資金1萬元、5000元。
三、打造行業扶貧平臺,發揮政策保障支撐
定陶區堅持把行業扶貧政策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開展打贏脫貧攻堅戰行業扶貧部門三年集中行動,推進行業政策落實,發揮行業政策保障支撐作用。強化行業扶貧,精準落實政策供給。
(一)積極開展教育扶貧
定陶區把教育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之策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舉措。2016年—2019年,累計發放各種學生資助金4370.04萬元,其中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8851人次、2089.06萬元。全面落實各教育階段扶貧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3—6歲學齡前兒童就近入園享受政府助學金和免保教費;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免學雜費、免書籍費,寄宿生享受生活補助;高中教育階段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免學費和國家救助金;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及救助。以雨露計劃為平臺,實現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接受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扶貧助學金全覆蓋。
(二)實施以“八個一”為主要內容的健康扶貧工程
定陶區針對貧困人口看病難看病貴采取了一系列健康扶貧舉措。一是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兩免兩減半”。2019年定陶區選擇認定了20家健康扶貧定點醫療機構,貧困人口就醫享受到先住院后付費、門診就醫“兩免兩減半”優惠政策。二是實施大病專項救治和大病再救助。定陶區實現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全覆蓋,且經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報銷后,個人承擔的政策范圍內費用數額較大的,可申請大病再救助。三是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門診慢性病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患有高血壓、肺心病、糖尿病、輕型精神障礙等13種慢性病的貧困人口,辦理門診慢性病。四是對嚴重精神障礙、唇腭裂、肺結核患者免費診治。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門診和住院費用,由市、縣財政予以兜底,監護人可享受有獎監護政策。五是為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脫貧攻堅以來,累計為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257人次。六是落實基本醫保定額補貼政策。脫貧攻堅以來,共發放基本醫保定額補貼833.9萬元、惠及貧困人口149747人次。七是聯合區外醫院為貧困戶送健康。攜手菏澤醫專附屬醫院為89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聯合海吉亞醫院為12名貧困戶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
(三)大力推進安居扶貧工程
定陶區實施安居扶貧,讓貧困群眾“居者有其屋”。一是大力推進危房改造。堅持“應改盡改、應建盡建”,對貧困戶住房情況,每年組織拉網式排查,累計改造危房3462戶,改善和保障貧困戶安全居住條件。二是兜底安置。整合利用民政、住建、扶貧等資源,規劃建設7處“社區集中居家養老中心”、338套周轉房,對需要安置的D級危房貧困戶進行兜低安置。三是落實飲水安全政策。為全部貧困戶免費安裝自來水,實現自來水“戶戶通”。
(四)積極推進財政、金融扶貧
定陶區將財政、金融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點工作,扎實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落地。
1、嚴謹運用扶貧資金。區財政籌措資金和省市扶貧專項資金大部分入股扶貧大棚、扶貧車間及農作物種植、養殖、光伏等扶貧項目,一部分用于購買保險,對項目投資審慎嚴謹,對項目運營情況按時進行風險評估,強化項目審計、資金監管和調度,及時組織驗收,確保扶貧項目健康運營、及時分紅。2017年以來,全區累計利用市級以上產業扶貧資金2.23億元,整合實施扶貧項目94個,為貧困群眾發放扶貧收益2035萬元。
2、開發扶貧小額信貸和富民生產貸。建立覆蓋區、鎮、村三級聯動的小額扶貧信貸服務平臺,扶貧小額貸款“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為貧困戶發展脫貧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3、落實特惠保險政策。截至2020年4月,定陶區累計投入資金4749.36萬元,為所有享受政策貧困戶購買了人身意外險、家庭財產保險和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實現了扶貧特惠保險全覆蓋。累計發放扶貧特惠保險理賠款5415.5萬元,為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筑起“保險堤壩”。
(五)強化兜底保障扶貧
堅持分類精準施策,編密織牢脫貧攻堅保障網,讓“老弱病殘孤”穩定脫貧不返貧。一方面低保做到應保盡保。定陶區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動態調整、逐年提高,從2017年的3600元逐年提高到2020年的5100元,有效保障了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加大特困供養力度。提高特困人員兜底保障水平,救助供養標準逐年提高,基本生活費標準從2017年的每人每年4680元逐年提高到2020年的6630元,有效保障了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2020年,按照省市要求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負面影響,對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5000元的,確?!皯1M保、應納盡納”。2020年貧困人口納1248入低保8915人,特困供養861人。
四、打造社會扶貧平臺,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定陶區充分調動和發揮政府、社會、行業、群眾等各方面的力量作用,引導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激活社會扶貧潛能,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1、積極開展以企業家認領貧困村、兩代表一委員認領貧困戶、志愿者和愛心人士認領貧困兒童和孤寡老人為內容的“四認領”活動。全區先后有1248名“兩代表一委員”認領貧困戶5153戶,17家企業認領17個有扶貧任務的村,122名志愿者和愛心人士認領123名鰥寡孤獨老人、留守兒童。組織重點企業募集扶貧愛心資金、援建扶貧助老服務中心、為村居捐贈林果苗木。組織社會愛心團體,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小學生、益暖齊魯、金暉助老“雞蛋童行、愛心與諾”等一系列扶貧主題活動。
2、積極開展省內扶貧協作。接受扶貧協作資金4455.5萬元,用于提升改造扶貧車間、危房修繕、殘疾人技能培訓、產業發展等。組織全區企業、扶貧車間、扶貧項目等參加菏澤市扶貧車間產品展銷會、濰坊中國農業創富大會、黃島區第二十一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青島—菏澤扶貧車間暨扶貧協作成果展銷會等,現場銷售扶貧車間產品并簽訂產品采購協議812萬元。
3、積極開展文化扶貧,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一是圍繞脫貧攻堅積極推進文藝作品的舞臺轉化,編排戲曲、小品、相聲、歌曲等節目到全區各鎮、村進行巡回演出。二是提升基層文化設施,培養農村文藝人才,成立村級文藝隊伍,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三是采取樹立脫貧典型、開展扶貧宣傳活動等方式,利用村民大會、基層黨校等,常態化宣講精準扶貧政策、脫貧致富經驗做法,鼓勵貧困群眾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作者簡介:李俊玲(1971—)女,山東定陶人,本科學歷,高級講師,長期致力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