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資源是影響遼寧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遼寧省仍然存在人力資源流失問題,給遼寧省的政治與社會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研究人力資源流失這一問題的根源成為當務之急。目前在學術界有很多對人力資源流失問題的研究,主要研究角度是從不同職業領域方面和各省各地區的角度出發研究人力資源流失問題。本文具體從遼寧省人力資源流失現象產生的原因及人力資源吸納策略方面對遼寧省人力資源流失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遼寧省;人力資源流失;原因分析;對策
一、研究背景
在東北振興戰略背景下,遼寧省作為東北的代表地區,其振興情況倍受關注。但近幾年,遼寧省振興受產業結構、人力資源流失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經濟發展緩慢的后果。另一方面,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人的支持,其中人力資源情況的優劣對遼寧振興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近幾年人力資源流失問題逐漸被人們重視。2018年遼寧省出臺了《遼寧省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并啟動了“新遼英才計劃”。之后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培養、保留與吸引人力資源的政策方略。出臺這些政策方略的目的就是為了吸納人力資源,確保擁有可以供給發展的人力資源儲備。在這一大背景下,研究人力資源流失問題是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遼寧省人力資源流失的原因
1.產業結構未能與高等教育結構產生相關性
遼寧省依據“十三五”東北振興計劃對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升級,使遼寧省的產業結構由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為輔的模式轉換為第三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為輔的模式。但是遼寧省要繼續推動產業轉型優化升級,就離不開人力資源的支持。另一方面遼寧省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礎,是具備提供后備人才的條件的,但是根據調查遼寧省的高等教育結構并沒有及時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提供相適應的人力儲備,不足以支撐第二產業的繼續發展,也并沒能滿足第三產業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產業結構難以支撐高學歷的就業需求,這導致遼寧省通過高等教育培養出的高層次人才、高學歷人才,流出了遼寧省,造成培育人力資源的人力資本流失。所以產業結構未能與高等教育結構接軌會導致人力資源的流失。
2.地區企業分布失衡
遼寧省企業分布極其不平衡,出現兩極分化的特點,經濟越發展的地方,企業越聚集,與之相對的經濟次發展的地方,企業聚集程度就欠佳。遼寧省企業大部分都集中在大連和沈陽這兩個地區。經濟增長與人口再分布是相互關聯的,經濟環境的變化是決定人口再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企業多聚集在大連和沈陽,這兩地的經濟環境就優于就其他地區,從而更加吸引人才的聚集,而其他地區因為經濟環境欠佳,對企業的吸引力低,導致到這些地區的企業就少,就業單位就少,對人才的需求就少,人才沒有就業單位就會流失到別的地區,從而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3.經濟環境產生的影響
從遼寧省各大學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以得出,高學歷人才還是傾向于去北上廣等城市發展。究其原因還是遼寧省的經濟落后于北上廣這一類的城市。人是理性人,傾向于去追求利益最大化,當人才面臨更好的發展平臺、更完善的激勵制度等一系列高于遼寧省的條件,人才就會趨向于離開遼寧省追求更優的選擇。于是就造成了人才資源流失。
三、遼寧省人力資源的吸納策略
1、優化經濟結構
人才的去留會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一個省的經濟發展依賴于企業帶動發展,但是遼寧省企業分布過于集中,這樣是不利于地區經濟發展的,容易造成人才的兩極分化。所以為了吸引人才遼寧14個地區各自發揮其優勢發展經濟。例如,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優勢、適宜的氣候條件等優勢發展旅游業等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吸引更多人力資源聚集。
2、人力儲備與產業需求相對接
人力儲備與產業結構不適應是造成遼寧省人力資源流失原因之一。擁有完備的人力儲備不僅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還能夠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完善人力儲備的措施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充分利用本省教育資源,通過加大經費投入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另一方面為高校調整高等教育科類結構提供相關政策傾斜,培養出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的人力,解決人力儲備與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
3、政策具有實用性
在政策方面要堅持保留人力資源與吸引人力資源相結合,既要保留住本地人力資源,又要吸引外來人力資源。因此制定政策的時候雙方都要關注。影響人力資源去留的因素是多樣的,不同類型的人力資源要制定不同的政策。所以根據影響人才去留的因素來制定相關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人才遷入本省需要解決落戶、住房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為人才提供優惠的住房補貼等一系列人力資源保留與吸引政策。為人才自主創新創業提供支持的就業補貼政策、為人才提供繼續深造機會。增加人才的選擇范圍。還要關注人才的基本生活質量,提高基礎工資基準,增加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業余生活,落實醫療保障,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
4、靈活調整用人方式
靈活調整用人方式,不局限于把人留在遼寧,可以采取跨地區合作的方式,將人才的能力發揮作用到本省。例如可以采取一些跨地區項目合作,人才的短期交流之類的活動,解決所需人才空缺。另一方面擴大用人主體的自主權,放寬用人單位用人條件,允許用人單位自主招聘所需人才。
5、建立人力資源流失預警機制
首先在引進人才的時候不要盲目的引進人才,要為崗位尋找最合適的人才。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人才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還會減少人才引進后發現其并不能適應這個崗位,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其次定期對同行業薪資、福利、人才工作環境、工作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調查,了解人才實時的需求,從中靈活的做出調整。
四、結語
本文以遼寧省振興發展為研究背景,分析遼寧省人力資源流失的原因并根據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最后,提出一些能夠解決人力資源流失問題的對策建議。分別從人力儲備、政策實用、經濟環境等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結論認為要想留住人力資源,不僅要完善自身經濟結構,還要關心人力資源個體的需求滿意度。所以遼寧省要吸引并留住人力資源就要大力發展經濟,完善產業結構,另一方面要完善相應的福利政策。為人力資源創建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作者簡介:趙祥奇(1999.5.17)男,遼寧沈陽人,遼寧師范大學2017級學生,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