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內容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伊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逐漸建立鄉鎮行政服務中心。隨著建設鄉鎮行政服務中心,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得以有效推進、管理體制得到合理改革、便民服務能力得到實時有效的落實。本文剖析了我國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鄉鎮;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型政府
一、引言
作為我國最為基層的行政機構,鄉鎮承擔著轄區內鄉村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管理的職能,它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組織者、執行者,在推動社會全方位發展中起著主體作用。2011年《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中指出政務公開要深化、政務服務要加強、逐步建全政務服務體系。隨著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伊始,據統計,我國共計41636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域,其中絕大部分鄉鎮逐步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或便民服務中心。鄉鎮行政服務中心的建立推動了鄉鎮政府實現職能轉變、管理體制改革、便民利民服務實時有效的落實。
二、研究背景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融入到了世界經濟主流之中,為適應世界大環境,我國政府積極應對,對傳統管制型政府進行了變革。《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逐步建全政務服務體系。十八大報告中也曾指出要建設有著優化結構、讓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隨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中提出了“一重點、一關鍵”,要求各鄉鎮須以鄉鎮政府服務功能的強化為工作重點,以鄉鎮干部的宗旨意識的增強為工作關鍵,優化服務資源配置,通過服務供給方式的創新提升鄉鎮行政服務水平。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政府職能要轉變,簡政放權需深化,監督模式得創新,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得增強,建設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自浙江省金華市政府首次建立便民服務中心(行政服務中心)以來,我國各個鄉鎮相繼沿襲其經驗,逐漸設立了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并取得了廣泛的認同。
三、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存在的問題
1.運行管理制度待提高
項目入駐不到位,各個鄉鎮街道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的窗口入駐情況發現,有的職能部門尚未入駐行政服務中心,還有的職能機構雖然入駐服務大廳,但是進駐的事項不是核心解決事項,而且一些程序較為繁瑣的事項,導致群眾辦事無法做到“一站式”解決。
2.法律定位不明確
機構建設法律定位不明確,從各鄉鎮行政服務中心的設置分析,它是在原有行政編制和體制之外設立的另外的機構,沒有明確的法律定位。存在鄉鎮街道行政服務中心與原來的只能部門產生并軌運行的情況,從而讓行政服務中心的管理較為含糊,人員與資源的協調配置上缺乏權威性。
3.行政效率滿意度不高
排隊等候過長,由于各個鄉鎮街道行政服務中心業務量較大,大廳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導致處理排隊等候時間過長的問題。辦事效率較低,各個鄉鎮行政服務中心“一門式”業務中,企業事項與不動產事項占比較大,企業與不動產業務復雜程度就高,處理難度較大,審核、辦理耗時耗力,導致辦事效率較為低下。
4.隊伍建設不規范
人員與任務不協調,根據禪城區行政服務中心人員配備情況來看,各個鄉鎮街道行政服務中心工作量的繁重程度,與工作人員數量之間不成正比,窗口工作人員任務較為繁重。專職在編人員少,專職在編工作人員數量較少,辦事人員較多為被各部門派駐過去,缺少“歸屬感”,且相關部門業務人員專業素質較差對窗口服務質量有一定影響。
四、促進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對策
1、提升運行管理制度
針對有的職能部門尚未入駐行政服務中心,還有的職能機構雖然入駐服務大廳,但是進駐的事項不是核心解決事項的情況,應在加強監督管理機制的前提下,加強與各個職能部門的溝通,督促尚未入駐行政服務中心的職能部門盡快入駐,行政服務中心在原有科室構建的基礎上在設置專門監察部門,以監督入駐行政服務中心的職能部門運行情況。
“互聯網+政務服務”近年來成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治理現代化推進等重要手段。對鄉鎮行政服務中心部門間存在信息孤島的問題,應當進一步推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壁壘,打通系統間的數據連接,完成“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在線聯動”,以減少用戶辦事重復率,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2、明確法律地位
針對鄉鎮行政服務中心是在原有行政編制和體制之外設立的另外的機構,沒有明確的法律定位的情況,國家層面需出臺《行政服務中心組織法》等相關法律,在律法中明確指出行政服務中心的機構屬性、鄉鎮行政服務中心的獨立執行權。
在確保鄉鎮行政服務中心法律保障的情況下,針對鄉鎮行政服務中心數據庫儲備中存在的企業或個人元數據,應進一步完善《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加強依法監督,以保障其元數據安全。
3、深化組織流程
我國多數鄉鎮行政服務中正在打造“一站式”、“一門式”、“最多跑一次”等行政服務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政務服務模式,然而“一站式”、“一門式”政務服務模式處于建設初期,還未完全擺脫傳統政務服務模式的影響,因此,需要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思考與審視,按照新公共服務理論,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建立滿足用戶需求的業務流程,以提升用戶體驗。
在進行業務流程網絡化時可借鑒美國注重競爭趨向、強調顧客導向、崇尚結果導向的無縫隙政府與英國隨時隨地提供服務、注重社會公眾導向、強調個性化服務、集成化與社會化服務的“一站式服務”。
4、加強隊伍建設
就我國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構成來看,除少數工作人員外,較多的為編制外的工作人員,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中有些職員由于聘用門檻不高,業務水平也相對較低,且編制外的工作人員由于缺乏歸屬感,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鄉鎮行政服務中心需要進一步引進具有專業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并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以提升鄉鎮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效率。
五、小結
公共服務能力向來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標,鄉鎮行政服務中心的建設為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給予了重大貢獻。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滿足用戶需求是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目標與方向。本文以我國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針對我國鄉鎮行政服務中心存在的通病給出了提升運行管理制度、明確法律地位、深化組織流程、加強隊伍建設等建議。
作者簡介:趙子華(1999.5.6)男,遼寧大連人,遼寧師范大學2017級學生,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