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紅薇 沙榮軍
前言:
我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起步于1992年,2014年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至2019年底,如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登記繳費總人數32.9萬人。我市從2005年開始經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轉移業務,在業務經辦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并對凸顯的問題進行思考,同時提出探索性的建議。
一、如皋市城鄉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具體做法
1、2005年如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臺了《關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銜接問題的處理意見》(皋勞社險[2005]51號),首次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之間的銜接工作進行了規范。2008年如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又出臺了《如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被征地農民(進城進鎮居住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相互轉換銜接問題的處理意見》(皋勞社險[2008]87號),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轉移年齡、養老保險待遇以及相關手續程序等進一步進行了規范。據統計從2005年至2014年10年間,共有3689人辦理了轉移業務,轉移金額3191.3萬元。
2、2015年7月1日起,如皋執行《江蘇省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實施意見》(蘇人社發[2014]206號),并同時進行了信息化管理,根據統計從2015年至今,共有967人辦理了轉移,轉移金額1299.4萬元。
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存在問題
1、省轉移制度實施后轉移人數大幅減少
在省轉移制度實施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大幅度減少,由原年平均轉移300人降為年平均轉移24人,參保人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后平均一個月只有一兩人選擇辦理轉移,數量較少,可忽略不計。
2、省轉移制度實施后一次性結清個人賬戶人數大幅度增加
從2015年至今,參保人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后只有120人選擇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移至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而有1087人選擇了一性結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不符合退休條件的勞動者,有847人選擇向居民養老保險轉移,但有1446人選擇了一次性結清其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個人帳戶,為選擇向居保轉移的近兩倍。
3、轉移人數大幅度減少、一次性結清個人賬戶大幅度增加的原因
(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合并計算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只能有限增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且重復繳費的部分還要清退,手續相對麻煩,不如選擇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次性結清個人賬戶簡單方便。
(2)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合并計算為城鄉居保繳費年限低。據統計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向居民養老保險平均每人轉移7670元,平均合并計算城鄉居保繳費年限3.56年,而選擇一次性結清后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按最低600元的檔次折算,7670元可以折算城鄉居保11年繳費年限,因此,從增加繳費年限的角度考慮,大多數參保人選擇結清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3)向居民養老保險轉移和選擇一次性結清都是結算其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全部儲存額,對個人來說,其增加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帳戶金額是一致的。
4、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還未實現跨區無縫對接
(1)盡管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系歸集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地有相關政策支持,但在辦理轉移手續時,全省信息化系統沒有一體化,也沒有實現網上申報,歸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系對參保人來說很繁瑣。
(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跨統籌區轉移全省沒有統一的政策規定,各地的做法不一,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跨地區轉移帶來很大障礙。
(3)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查詢服務系統還沒有建立,經辦機構在實際轉移過程中數據比對有一定困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也沒有使用統一的信息系統,城鄉養老保險制度轉移并沒有實現數據網上走,帶來一定的經辦風險。
三、城鄉養老保險的銜接制度有關建議
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可折算。如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目前設八個檔次,最低600元/年,最高標準5000元/年,最高繳費標準已接近靈活就業人員的年繳費額,但在轉移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合并計算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據統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平均轉移金額為6086元/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平均轉移金額為7670元/人,兩種轉移金額并沒有大的差距,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可合并計算為城鄉居保繳費年限,這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移人員來說是不公平的,建議今后在政策層面上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折算計算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這樣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實施意見才有現實操作意義。
2、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納的部分可全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包括個人繳費、集體補助、財政對個人繳費的補貼的本息和,這充分保障了參保人的權益。而對靈活就業人員來說,雖然按20%的基數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但只有8%記入個人賬戶儲存額,當靈活就業人員因各種原因不能繳足15年,轉移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時只能轉移其完全個人繳費比例的40%,顯然是不公平的,這也是造成省轉移制度實施后轉移人數大幅減少,選擇一次性結清的主要原因,建議今后在政策層面上將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賬戶儲存額調整為本人的繳費額,更好地保障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
3、城鄉養老保險信息系統應統一。就如皋來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分別使用的省居保系統和南通金保工程,兩個系統數據不共享、不連接,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業務經辦沒有實現信息化管理,給參保人和業務經辦人員帶來不便。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各類人員在城鄉間的流動規模不斷擴大。當前,我國農民工已超過了2.6億人,他們在長達幾十年的勞動階段,可能會在同時段或不同時段參加兩種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好城鄉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問題,就可以保障他們參保繳費權益完整性。所以做好城鄉養老保險銜接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們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這項得民心、順民意、謀民利的大事做好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