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盟
摘要:圖書館事業作為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之下,圖書館的事業也得到了更新的發展。但從目前我國圖書事業管理模式來看,其藏書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阻礙了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傳統藏書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與局限進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礎之上了如何在現代化技術社會背景下建立以讀者為中心的藏書管理模式,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關鍵詞:傳統藏書;藏書管理;讀者服務
一、傳統藏書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一)教條僵化的編目模式。
從現階段來看,我國大部分圖書館運用的編目模式主要是以分類排架法為主,并配合相關體系的輔助性手段。從傳統來看通過分類排架進行藏書管理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將不同的藏書按照學科的內在聯系進行管理與放置,能夠有效的提高借書與推薦藏書的效率。但近幾年來此類模式的局限性也極為突出:首先則是藏書組織的標記采編人員在進行確認時有一次性完成的,在后期工作中不能進行相應的變化與處理,難以融合不同時代藏書組織的需求問題。其次便是這種分類方法過于依賴分類號以及書標等標記,而忽視了藏書的實際流動及讀者的需求。其三此類分類方法對于大面積的開架藏書是難以適應的。
(二)封閉死板的藏書布局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圖書館事業在不斷發展,但當前圖書館藏書布局模式仍然是一成不變。現階段我國圖書館的藏書布局主要是按照二線制或三線制的布局理論來組織藏書。這種布局管理模式需要根據總書庫的集中調整部分副本作為輔助書庫,但從實際應用而言,此類方法難以在輔助書庫建立之后進行更改,而同時總書庫所采用的是封閉式管理,長時間的擱置導致其效率極為低下。傳統的管理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藏書所存在的調配調整困難以及借閱之間條塊分割等問題,但此類以藏書為主的管理模式,其藏書的層次性與利用率相對較低,這種藏書布局在現代社會難以符合社會大眾的閱讀需求與閱讀習慣。
(三)重內輕外的人員配置
圖書館管理的有效舉措之一就是在與讀者直接接觸的服務窗口及部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從優化讀者的服務體驗,有效提高圖書管理效率。但就實際情況而言這種向一線工作人員傾斜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浮于表面的,難以貫徹到底。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中,其主要骨干一大部分集中為采編,輔導,參考咨詢以及業務領導崗位等等,這些崗位的工作與讀者有一定的間接接觸,但長時間與讀者接觸的大部分是服務接待人員,此類員工的學歷以及相關經驗都相對較低,人員在進行擇崗工作時,大部分會傾斜于內部業務崗位。這又導致圖書館里的優秀人才集中于內部崗位,而與讀者直接接觸的服務崗位,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服務管理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新時期傳統藏書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一)按照讀者獲取知識信息的習慣組織藏書
在圖書館的現代化管理中,更應當將其工作重心放在與讀者相一致的層次上,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藏書的優化管理與排放。要做到以讀者為中心,就必須在了解讀者的知識獲取習慣以及閱讀習慣,針對藏書的布局與組織進行優化改革,跳出傳統藏書管理模式的局限。當前,大部分讀者的借閱形式及借閱需求主要分為兩類,第1類則是有針對性的借鑒對象與借閱需要的讀者,另一類則是普通的知識消費及知識學習讀者。在藏書組織方面可以更多的向"為人找書藏書"的組織模式方向傾斜,能夠極好的滿足第1類讀者的閱讀需求,也能夠有效的提高館藏價值。但要具體兼顧兩類讀者,則需要管理模式,能夠從目錄檢索工具等方面進行優化改良。
(二)建立以讀者服務為主要對象的參考館員體系
以讀者為對象管理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現代化發展。而藏書管理模式的優良最終還需要讀者的借閱需求為檢驗標準。在檢驗標準當中,其主要考慮的指標有讀者的人數流通冊次以及外界書次等常規數據,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在信息爆炸社會環境下藏書的拒接率。當前圖書館的運營時間多為靜止且固態的,時間的固定性難以滿足受眾的持續需求,在此基礎之上有效建立和實行面向讀者服務的參考館員服務體制便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打造和培養圖書參考館員的工作素質,進而達到優化圖書管理模式的最終目標。
(三)建立動態平衡的基本闡述體系。
藏書作為支撐圖書館的重要物質基礎,其主要價值是為讀者提供知識。在傳統圖書館中,對于藏書基礎作用的過分重視,導致其管理模式對于讀者的忽略。在現階段的市場經濟形勢之下的圖書館,圖書管理應當建立動態平衡的基本參數體系,有效平衡讀者與藏書之間的比例與關系,進而實現圖書事業的長遠發展。建立動態平衡的基本參數體系能夠有效協調圖書館的藏書規模以及讀者對于藏書的利用規模。
(四)有效推進圖書資源共享式管理
隨著現代化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共享意識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圖書事業要想取得長久性的發展與進步,就必然要逐漸轉向地域內合作以及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在近年改革下,我國越來越多圖書館逐漸建立起了共建共享機制,例如我國西部地區大部分圖書館已經積極參與到館際合作和資源共享,打破“自建自用”的服務模式,形成開放的多元化的服務方式,利用此類共建共享方式能夠有效的優化藏書管理效率提高傳輸的利用率,將藏書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呈現。因此,當地圖書館可以搜集符合本圖書館的各類文獻資料,如圖書、期刊、報紙、專利文獻、科技報告等,包括紙張型、縮微型甚至電子型和音像型文獻資源,最大限度滿足讀者需求,實現資源共享目標,優化藏書管理模式。
總結:
綜合而言。雖然近幾年我國圖書館事業有了明顯的進步與發展于此同時傳統模式的弊端也就更加明顯。在新時代,常熟管理模式應當以讀者為中心不要讀者的閱讀習慣與知識需求針對性的調整藏書的管理體制與藏書體系,科學合理的轉變傳統藏書觀念,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與手段,最大程度滿足讀者對于現代圖書館的實際需求,推動藏書管理模式的革新。
參考文獻:
[1]范并思,胡小菁.論信息技術對圖書館學的影響,圖書館,2000(1).
[2]韓繼章.中國圖書館發展的人文趨勢.圖書館,2000(1).
[3]張勇.適應新技術理論和觀念構建省館管理模式.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