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經濟已進入新的常態時期,公共管理需要適應新的常態要求,加快公共管理現代化,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部門的公共管理職能非常重要,也關系到每一個公眾的利益,在新常態的影響下,我國的公共管理也面臨著發展的困境。本文首先對新常態進行了概述;詳細分析了新常態下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最后對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的出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常態;公共管理;治理能力;困境與出路
新常態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社會公共管理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研究的重要服務項目和主要工作,涉及文化、醫療、教育等諸多社會問題,都屬于社會公共管理范疇。由此可見,社會公共管理的發展離不開新常態發展趨勢的影響。因此,要在新常態下更好地完善公共管理,找到擺脫困境的出路,就必須認識公共管理的實質意義和面臨的具體困難。
1新常態概述
“新常態”是指從一種不正常的狀態過渡到一種正常的發展狀態。這個概念是基于物質被發展。當然,這種狀態的發展也證明,社會的進步總結在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中。“新”是指全新的、創新的、不同于舊的:“常態”是指固有的狀態,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新常態”界定為一種不同的、更加穩定的狀態,這既是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表現,也是社會進步的有力證明。因此,新常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公共管理工作的難度系數。政府部門應及時認識到這一關鍵點,迅速找出新常態下公共行政的困境,并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探索保障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政治學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益措施。
2新常態下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
2.1管理體系存在問題
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需要從政府層面進行分析,著重點更側重于效率和經濟,多元化已經逐漸取代一元化。我國當前的公共管理體系之中存在著法律建設、社會民主化不完全等問題,社會利益不能平均分配,公共管理也不能保證治理的有效性,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在新的常態環境下,我國雖然具有穩定的政治格局和成熟的經濟體制,但公共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公共管理中,公眾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公共管理的價值不能得到體現。
2.2管理方式單一
市場機制要優先于政府機制,通過多元化經營提高政府績效。公共行政需要利用豐富的技術手段,但目前政府不能有效地利用現代公共行政技術,公共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公共管理涉及復雜的工作,數字化管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目前管理者仍然依靠傳統的管理手段,削弱了數字技術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降低了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的水平。
2.3公共管理改革難度大
在新常態背景之下,公共管理改革推進步伐十分緩慢。公共管理進行改革的時候要以整體利益為基礎,統籌衡量局部利益。公共管理的各項事務要進行從低級到高級、從無序到有序的安排。還要對不同階層之間的工作進行統籌安排,更好的協調基層和頂層之間的各項關系。
3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的出路分析
3.1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新常態背景下,政府機構應加強對管理者的能力培訓,為公共行政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公共管理部門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合理優化管理模式,創新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使公共管理與時俱進。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強基層制度的實施,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評估管理者的綜合能力,選拔思維積極、工作能力強的管理者,同時要重視對管理人員的二次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增強他們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拓寬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途徑,激發公眾的主動性,還要加強對公眾的教育,使公眾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3.2基層建設與管理制度的一致性
政府在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時,應以基層建設的需要為基礎,但在實際的公共管理工作中,基層建設的生存意識不強,管理工作中沒有相應的制度,削弱了建立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不能提高實際的管理效果。因此,政府和有關部門需要以上級部門制定的管理體制為管理過程中的工作指導標準,增強基層管理者的自我監控能力,在提供幫助的同時約束管理者的工作行為,這一方法的推廣對地方管理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了保證地方公共行政體制的順利實施,政府和有關部門需要根據實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為公共行政的實施提供保障,在創新中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使地方公共行政體制與中國公共行政體制相適應,只有上層與下層相統一,具有較高適應性的公共管理體制才能提高我國各級公共管理的控制能力。
3.3加強現代公共管理技術手段的建設
公共管理技術作為一門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的技術,其智能化政府應急管理、績效管理等現代公共管理技術對于國家公共管理現代綜合技術的發展和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顯然,要解決公共管理技術水平面臨的困境,必須加強現代公共管理技術的創新建設。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跳出傳統的政府管理思維,不斷增強主要公共行政部門的思維意識,引導公共行政主體創新,立足于公眾意愿和公共行政的實際市場需求,讓管理主體采用多元化、豐富化、科學化、合理化的方法,優化現代公共管理技術,與時俱進,整合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高校,進一步發展實用性、公共管理的可操作性。要提高公共管理在新的常態環境下處理和管理問題的能力,就必須優化公共管理的技術手段,使公共管理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同時必須保持管理者的思維方式與政府管理模式相一致,突破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將現代新公共管理手段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將信息技術納入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以確保公共管理網絡技術的穩定性,從而優化管理者的工作狀態。
結語
我國公共管理關系到每一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我國公共管理在新常態的背景之下面臨著很多困境,筆者認為可以從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基層建設與管理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加強現代公共管理技術手段的建設等方面完善新常態下公共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馬靈芝.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困境與出路[J].國際公關,2020(03):206.
[2]李卉.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的困境與出路[J].福建茶葉,2019,41(10):57-58.
[3]朱靈子.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的困境與出路[J].管理觀察,2019(28):70-71.
[4]李熙.基于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困境與出路[J].現代國企研究,2019(04):162.
[5]張璽鵬,汲昊峰,王香儒,劉源,計東宇.基于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困境與出路[J].中外企業家,2019(02):228.
作者簡介:王馨鋒(1999.10)男,民族:漢族,籍貫:陜西省西安市,學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