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琴 張敏
[摘要] 目的 對該院的耳鼻喉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相關不安全因素進行研究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護理措施,幫助提高護理安全以及質量。方法 在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該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并將該院的耳鼻喉科中的所有護理人員也作為研究對象,對耳鼻喉科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管理,對護理管理風險防范措施實施前與實施后的護理風險率進行比較,并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統計, 從而對防范措施實施后得到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評價防范措施的實施價值。結果 實施前的風險發生例數10例,發生率為16.7%,實施后的風險發生例數2例,發生率為3.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耳鼻喉科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護理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護士對于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意識,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
[關鍵詞] 耳鼻喉科;護理管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a)-00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unsafe factor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the ENT department in the hospital, and to propose effective p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s to help improv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nursing. 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9,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ENT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9.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the nursing staff in the ENT department will carry out nursing management, compare the nursing risk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make statistics on the existing unsafe factors, so as to obtain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value of preventive measures is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ere 10 cases of risky before implementation,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16.7%.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re were 2 cases of risky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management of ENT nurs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rses' awareness of preventing unsafe factors, great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ENT; Nursing management; Unsafe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目前,中國正處于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人們的維權意識和職業文化的水平逐漸增強和上升,因此耳鼻喉科作為從事醫療的行業要想能夠獲得健康穩定發展和可持續性的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其護理工作和管理,對于該院的耳鼻喉科而言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就對于醫院的耳鼻喉科的護理工作和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技術要求。然而在實際的發展中依舊普遍存在-些不安全的因素嚴重制約了耳鼻喉科護理工作和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1]。該文從該院在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耳鼻喉科的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對幾起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及其原因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對策,為后期的醫院耳鼻喉科的護理工作和管理的發展提供了參考和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年齡最低的患者20歲,年齡最高的患者65歲,組間患者的年齡平均為(47.24±0.18)歲,在開展研究之前,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在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開始進行該次實驗的研究。對比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家庭情況、經濟情況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不安全因素
目前我國存在的不安全護理因素主要是包括了護理者法律意識淡薄、過程安全管理不嚴密、護理服務工作者的護理服務工作態度和自我防護能力的不足、患者心理因素這幾個主要方面,具體的分析如下。
1.2.1 護理操作過程的監管不嚴? 一般認為加強對患者的安全操作過程管理是對護理過程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和保障對患者的護理過程服務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以上的調查中2件醫患之間的糾紛就是由于對患者的護理操作過程的安全監管不嚴格造成的[2]。具體原因和表現主要為對患者的護理過程管理及其護理的實際操作過程未按照國家相關的護理管理制度和法律的規范執行,而是敷衍了事,同時未對患者的實際操作過程病情的分析基礎上對病情進行預見性的分析[3]。
1.2.2 護理工作者服務態度差,能力和經驗不足? 目前隨著新的理念和新醫療技術的推廣和提出,使得我國耳鼻喉科在臨床治療中對耳鼻喉科護理工作者的護理綜合的素質與服務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在對耳鼻喉科進行實際的護理中,部分護理工作者往往責任心缺乏、服務的態度和意識差、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專業護理綜合素質與能力不足,這樣就很容易使得在耳鼻喉科臨床護理治療中遇到的患者很難感到滿意,甚至導致引發不安全事件的情況頻頻發生,對于患者身體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和精神損傷,相關的調查中至少有2件就是由于該護理因素所致[4-5]。
1.2.3 患者因素? 基于護理治療耳鼻喉的疾病顧名思義,主要是應用于耳鼻喉的診斷和疾病的治療,但由于特殊耳鼻喉是一種疾病,治療復雜且其所需要涉及的治療疾病種類復雜且具有其護理上的多樣性,因此對于特殊的患有耳鼻喉多發性病變的高齡患者而言。就大大地增加了其護理和術后康復救治的工作難度,尤其針對的是大難度手術(如耳鼻喉癌)的高齡耳鼻喉患者,進行大型耳鼻喉手術時,如果不及時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治療進行管理,就會對于患者的預后健康情況和患者日常生活的態度和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影響耳鼻喉多發性疾病患者的正常身心、機體的健康和功能,嚴重的話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大多數患者的死亡。并且多數的特殊耳鼻喉高齡病變的患者還被認為有可能同時伴有慢性心腦病、糖尿病和慢性高血壓等的多種并發癥,如果不及時通過針對性的護理進行干預,則基本上就有可能導致患者發生不良的死亡事件,以上的案例調查中有2件就是由于該患者護理的因素所致。
1.3? 觀察指標
對耳鼻喉科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管理模式后的干預效果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前的風險發生的例數10例,發生率為16.7%,實施后的風險發生例數2例,發生率為3.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326,P<0.05)。
3? 討論
在醫院耳鼻喉科護理的日常管理中確保護理安全至關重要,護理質量也會展現醫院的醫療水平。因此想要提高的全體醫療人員護理和衛生管理質量,就必須從以下幾個重要的工作方面做好護理安全工作著手:
①將醫院責任病房的護理規劃監督機制進一步建立完整;如將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責任病房的護理工作規劃和監督機制在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的責任護理病房內進一步建立和貫徹推行,以此監督機制為主要基礎來將每個病房責任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任務和其護理工作責任明確和貫徹落實,除此之外還要對科室、護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對病房患者的護理和服務工作質量的檢查和監督,對護理病房患者及時收到和反饋的醫院護理病房工作信息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定期的檢查收集和分析檢討,并進一步加強對醫院護理病房患者的工作和護理過程的科學性和安全監管,關心和高度重視醫院護理病房患者,將護理病房工作和護理服務過程工作中的各種安全隱患和病房護理工作存在問題及時加以發現糾正和改進[6-7]。
②加強對執業醫務人員道德和法律意識的教育培養和法治宣傳教育。國家的醫務人員法律保護是為了能夠有效保障和維護一切所有受國家法律侵害者的合法權益與其切身利益[8],無論是醫務的工作者還是醫療患者,因此醫院必須有限度地加強對于醫務人員法治的宣教,促進醫務工作者的醫務人員法律意識和自我權益保護意識的進一步培養和增強[9-11],進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與患者協調醫療糾紛的有效處理,制訂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重新審視對患者實施醫療和護理的工作[12],同時真實、客觀、清楚、及時規范地處理和幫助醫療患者書寫關于實施醫療和護理的相關法律文書和證明材料[13-14]。以此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可將安全隱患和風險大大降低,需要醫務人員承擔風險的醫療事故和意外發生的幾率大大減少,將醫療糾紛和護理事故的最程度地控制和杜絕。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前的風險發生例數10例,發生率為16.7%,實施后的風險發生例數2例,發生率為3.3%,何秀敏[15]的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患者的風險發生例數有4例,發生率為0.9%,干預前患者的風險發生例數有19例,發生率為4.8%。與該次研究結果大致相符,說明該次研究的研究結果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耳鼻喉科患者利用針對性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將醫院責任病房的護理規劃監督機制進一步建立完整,加強對執業醫務人員道德和法律意識的教育培養和法治宣傳教育,將患者的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1]? 管萌敏.目標管理在耳鼻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5,32(7):126-127.
[2]? 孔麗敏,張普.五官科護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防范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43(14):234-235.
[3]? 劉會香.五官科護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4):340.
[4]? 周濤.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1(17):463-464.
[5]? 王曉平.心血管疾病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探究[J].藥物與人(1期),2017,23(42):282.
[6]? 高波.骨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防范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5):153-155.
[7]? 張文穎,謝延香,王春華.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7,35(3):46-47.
[8]? 劉海云.風險管理在老年耳鼻喉科疾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7,26(5):212-213.
[9]? 王芳,魏文華.加強耳鼻喉科病人護理安全管理的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16(8):432-433.
[10]? 李麗.護理安全管理的新措施在耳鼻喉科管理中的成效[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2):152-153.
[11]? 徐梅.耳鼻喉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16(2):62-63.
[12]? 劉麗.五官科護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防范措施探討[J].健康前沿,2017,23(10):120,124.
[13]? 李聰聰,毛啟碧,江定蘭.淺談耳鼻喉科門診護理防范措施及風險因素分析[J].飲食保健,2019,6(17):13.
[14]? 劉慧巧,湯劍芳,葉志芳,等.目標管理在耳鼻喉科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6):69-70.
[15]? 何秀敏.耳鼻喉科護理操作的潛在風險與防范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19(16):46-47.
(收稿日期: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