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娜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臨床指標狀況。方法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該院工作的護理人員20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名。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在研究期間需要臨床護理做好記錄工作,最后對比兩組兩組護理人員護理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技能以及健康指導等評分。結果 觀察組在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后護理滿意度為95.46%,而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模式后其護理滿意度為74.69%,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技能、健康指導的評分分別為(18.3±1.6)分、(20.4±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技能、健康指導的評分(12.6±1.5)分、(17.8±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護理管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升護理技能操作、生活護理、健康指導的評分,對患者疾病恢復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 護理管理;護理安全;安全管理;老年患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a)-00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used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200 nurses who worked in th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0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clinical nursing was required to make records. Finally,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were compared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nursing care scores for skills and health guidance.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46% after applying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whil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4.69% after applying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l.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cores of nursing skills and health guid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8.3±1.6)points and (20.4±2.5)point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2.6±1.5)points and (17.8±1.7)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scores of nursing skills operation, life care, and health guidance.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atients' disease recovery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safety; Safety management; Elderly patients; Effect
護理安全管理是患者在醫院接收護理干預時進行的安全護理,這要求護理人員對可能造成患者的傷害因素進行識別和評估,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避免醫療糾紛發生。護理安全管理是基于新時期發展背景下的新型護理管理措施,主要針對老年患者群體,由于傳統意義上的老年患者護理管理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臨床護理的實際需求,因此專家學者針對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的現存問題進行深入研討。老年患者因為自身各器官機能呈現退行性變化,所以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等重要系統的工作效率相對較低,由此可見,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管理必須加強護理效果,切實降低老年患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較高,為了降低其發生的概率,可以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同時,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應急處理能力。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對該院護理人員200名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工作的護理人員200名。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名。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對照組護理人員年齡21~45歲之間,平均年齡(34.98±2.48)歲;護理人員男女比例為13:87;該100名護理人員包括27名N1級護士,31名N2級護士,24名N3級護士,12名N4級護士,6名N0級護士;而觀察組護理人員需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對老年患者實施護理,護理人員年齡22~4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4±3.15)歲;護理男女比例為15:85;該100名護理人員包括26名N1級護士,35名N2級護士,21名N3級護士,13名N4級護士,5名N0級護士。數據資料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該次參與研究的護理人員均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對老年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模式。而觀察組護理人員需要對老年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護理安全管理措施:首先,制定專業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安排專人進行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其次,不斷完善護理安全管理流程,對于參與研究的患者在對其進行護理安全管理前,均需要對其進行全身檢查。護理管理人員還需要做好應急預案,從而有效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緊急狀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患者的傷害,而且需要護理人員對所需運用的機械設備進行檢查,防止使用過程中出現異常。此外,參與護理安全管理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有較強應急反應能力,掌握充足的理論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能。最后,安全管理的相關內容為,院內護理管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資料進行安全管理,還需要護理管理人員充分掌握患者所服藥物的運用藥物種類、用藥機制、不良反應、用藥劑量以及用藥方法等。而護理人員在對老年患者實施安全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患者的安全負責,還需要做好自己的安全保護工作。除此以外,護理管理人員還需要對其進行環境管理、康復訓練、用藥監督、情緒管理、生理管理等并定期進行護理人員管理。①環境管理。需要定期對患者病房開窗通風、消毒,并且嚴格控制探視人員的數量。還需要確保病房內充足的光照,并且要求院內保潔人員在拖完地后,保持地面干燥并且在衛生間、茶水間以及洗刷間等位置放置防滑墊,有效避免患者出現跌倒等不良護理事件。②康復訓練。護理安全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實際運動功能狀況制定合理的康復方案。針對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可以引導其適度活動手部關節、腿部關節等。具有一定運動能力的老年患者,需要在其家屬的陪同下在病房內走動,活動時間為15~20 min/次。③用藥監督:患者需要在護理人員的監督下正確服藥,在服藥前護理人員嚴格核對患者姓名、年齡、藥物名稱、用藥劑量以及用藥禁忌等,并在患者服藥后詳細記錄用藥狀況,避免患者出現用藥不良反應。④情緒管理:老年患者的恢復能力差,并且在治療期間比較容易誘發并發癥,進而會出現不良情緒。需要臨床護理人員適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進而提升治療效果。⑤護理人員管理:院內可以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與培訓工作,進而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法律知識、溝通能力以及應變能力,有效防止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研究觀察組與對照組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臨床使用效果時,其數據評價以護理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技能以及健康指導等評分為主要評判標準。
1.4? 統計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最終研究數據通過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生活護理、健康指導、護理及時性以及操作設備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臨床治療、護理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并發癥出現的概率,延長其住院時間,甚至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除此之外,醫院內具有護理安全管理部門,但是缺乏對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比較容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對總體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醫院不斷完善院內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制定專業化的護理管理流程,并將護理安全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個人。通過該模式的護理使老年患者都能夠得到安全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該次研究護理人員對住院部老年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其護理安全管理主要是以患者安全為護理中心,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制定專業的安全管理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內容,進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護理滿意度。除此以外,大部分老年患者具有合并類疾病,治療配合度比較低,影響治療效果。由此說明,護理管理不僅需要進行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還需要適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另外,老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的安全隱患問題,為了降低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需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安全管理措施。最終實驗結果顯示,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46%,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4.69%,觀察組患者數據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此外,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生活護理、健康指導、護理及時性以及操作設備評分分別為(18.3±1.6)分、(17.5±1.7)分、(20.4±2.5)分、(22.3±2.4)分、(17.7±1.6)分,而對照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生活護理、健康指導、護理及時性以及操作設備評分分別為(12.6±1.5)分、(14.2±1.6)分、(17.8±1.7)分、(18.6±1.8)分、(13.3±1.7)分,觀察組數據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老年患者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升護理技能操作、生活護理、健康指導的評分,減少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解答患者疑惑,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復,緩和護患關系,從而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照麗.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105,116.
[2]? 楊娜,張琳,樊芳.集束化護理管理對老年壓瘡患者的臨床價值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9,27(2):128-130.
[3]? 吳霞萍.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7):171-172.
[4]? 王亞娟.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3):275-276.
[5]? 湯秀梅.觀察護理管理在預防老年患者醫院感染中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1):178.
[6]? 張艷會,張玉玲.探究精細化管理在老年病房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4):19-20.
[7]? 姜麗莎.綜合護理管理方式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4):36-38.
[8]? 吳月娥.介入科的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4):39-40.
[9]? 何婭芝,王麗莎.接受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老年患者實施護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探討[J].智慧健康,2020,6(9):144-145.
[10]? 肖倩,李躍平.自護理論安全教育對于腦卒中老年患者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分析[J].現代養生,2019,6(10下半月版):160-161.
(收稿日期: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