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寧


[摘要] 目的 分析PDCA模式在基層醫院新生兒病房院感控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納入2018年1月2019年10月新生兒病房150例患兒,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參照組75例患兒實施傳統護理管理,實驗組75例患兒實施PDCA管理,對比兩組微生物檢測達標率、新生兒感染率。結果 實驗組醫務人員手衛生、病房空氣、設備及儀器、奶嘴及奶瓶、霧化瓶達標率(98.67%、96.00%、100.00%、100.00%、97.33%)均明顯高于參照組(81.33%、80.00%、85.33%、86.67%、80.00%),實驗組新生兒感染率(2.67%)明顯低于參照組(21.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層醫院新生兒病房院感控制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微生物檢測達標率,降低新生兒感染率,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關鍵詞] PDCA;基層醫院;新生兒病房;院感控制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a)-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model in the control of neonatal ward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The included 150 patients in the neonatal ward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75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are management, 75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DCA management, and the two groups of microorganisms were compared of the test compliance rate, neonatal infection rate. Results The hand hygiene, ward air,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s, pacifiers and milk bottles, and atomization bottl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8.67%, 96.00%, 100.00%, 100.00%, 97.3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81.33%, 80.00%, 85.33%, 86.67%, 80.00%), the neonat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2.6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21.3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PDCA management mode in the control of neonatal ward in primary hospita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reduce the rate of neonatal infection.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it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PDCA; Primary hospital; Neonatal ward; Control of hospitalization
新生兒病房是醫院感染率較高的一個科室,由于新生兒機體臟器、組織功能發育尚不完善,對外界病毒、細菌的抵抗能力更低,尤其是早產兒或低體重兒,感染率更高[1-2]。因此加強醫院新生兒病房管理對于控制感染極為重要。PDCA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由P(計劃)、D(執行)、C(檢查)、A(處理)組成,四個環節周而復始的運行,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對于未解決的問題,則及時引入到下一循環中,以階梯式上升為主。基于以上背景,為進一步探究新生兒病房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該文納入2018年1月—2019年10月新生兒病房150例患兒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該項研究。納入病例是新生兒病房150例患兒,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參照組:女性30例、男性45例;日齡在4~25 d,日齡均值為(14.52±1.64)d;體重在1 951~2 965 g,體重均值為(2 405.65±125.11)g。實驗組:女性33例、男性42例;日齡在5~24 d,日齡均值為(14.55±1.61)d;體重在1 985~2 958g,體重均值為(2 404.47±124.96)g。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均為該院出生新生兒;②患兒家屬均已簽署與該項研究有關的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遺傳性、先天性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該項研究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不真實者。
1.2? 方法
參照組:加強對新生兒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嚴格遵醫囑進行對癥治療。
實驗組:(1)P:全面分析新生兒病房當前管理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例如:①醫護人員院內感染認知度不足,監督管理機制形同虛設,院感情況并未納入到醫務人員工作考核中。②新生兒用品并未徹底消毒,奶具以及配奶區域沒有完全分開,進入病房的洗手消毒液不在醒目的地方。③病房過道與送標本過道重合。(2)D:①加強院感教育:醫院應定期對新生兒科的工作人員進行院感認知教育,具體包括院感的控制現狀、預防對策、重要性等。積極學習《消毒技術規范》等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熟知相關規范和制度。②院內感染監督:成立新生兒科院內感染控制小組,對新生兒科進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檢查、督導,對于新入職的清潔人員、護工、護士以及醫生等均進行嚴格院感培訓,所有人員必須考核合格方可進入臨床工作。③優化環境:將配奶以及奶具清潔區域徹底分開,每日嚴格消毒新生兒器具、生活用品、奶具等,暖箱在使用前后必須進行徹底消毒。每日安排2名工作人員對病房進行徹底消毒,包括治療推車、床四周、保溫箱以及地面等,明確送檢標本的專用通道,每隔2周徹底清潔、消毒病房所有的器械、設備。④手部衛生管理:所有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必須徹底洗手,故在每一個治療推車、床、藍光治療箱、暖箱旁邊均應放置洗手消毒液,并粘貼醒目、易懂的洗手流程。(3)C:護士長每日要對新生兒病房的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將所有考核結果納入到相關工作人員的年終考評、職稱、績效中。(4)A:積極總結、反饋新生兒病房管理存在的問題,30 d為一個PDCA循環周期,將該次循環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入到下一循環中。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微生物檢測達標率、新生兒感染率。①微生物檢測達標率:統計醫務人員手衛生、病房空氣、設備及儀器、奶嘴及奶瓶、霧化瓶達標率。②新生兒感染率:統計肺炎、腹瀉、皮膚感染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以SPSS 26.0統計學軟件檢驗,檢驗計數資料(微生物檢測達標率、新生兒感染率),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微生物檢測達標率
實驗組微生物檢測達標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新生兒感染率
實驗組新生兒感染率(2.67%)明顯低于參照組(21.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率明顯增高,對患兒身體健康以及醫療安全均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因此加強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控制極為重要[3-4]。該研究表示:實驗組微生物檢測達標率明顯高于參照組、新生兒感染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新生兒病房院感管理中PDCA循環法應用效果顯著。分析如下:PDCA循環管理模式將監控作為管理重點,防御作為管理前提,利用計劃、執行、檢查以及處理4個階段,將科室所有工作人員均運用到院感控制中,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有責,對新生兒病房展開循環管理,極大地提升了管理質量,提高了地面、空氣等部位的衛生清潔度以及消毒物品合格率[5-6]。增強了新生兒病房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感染預防意識,進一步規范了醫護人員無菌、洗手操作行為,將院感控制、目標監測、PDCA法三者有機結合,持續不斷的質量改進,體現了階梯式上升的質量管理模式,對于預防肺部感染等疾病具有重要意義[7]。在金麗等[8]研究中,PDCA組、對照組感染率分別是4.17%、27.08%,PDCA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接近于該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新生兒病房院感管理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可有效提高微生物檢測達標率,預防皮膚感染等疾病發生,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將該管理模式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芳芳,李崇壽,韓紫敏,等.新生兒病房感染管控中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16,33(10):60-62.
[2]? 孫吉花,黨曉燕,于蘇國,等.三級綜合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患兒醫院感染季節分布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8):1233-1236.
[3]? 朱巍巍,李在玲,韓彤妍,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早產兒產氣腸桿菌醫院感染及藥敏分析[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17,32(4):250-254.
[4]? 張亞昱,霍夢月,宋丹,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早產兒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9, 42(6):537-540.
[5]? 錢敏,韋弘,劉艷林.PDCA循環在新生兒尿標本采集中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11):122-124.
[6]? 蔡敏芬.PDCA管理模式控制新生兒院內感染的效果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8):2345-2347.
[7]? 文小兵,王妮.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控制質量中的運用[J].現代臨床醫學,2016,42(5):348-349.
[8]? 金麗,吳純婉,吳秋賢.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控制質量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8,39(4):779-780.
(收稿日期: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