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正在受到廣泛關注。近來,受新冠疫情和美國國內選舉政治激化的影響,中美關系日趨緊張。在試圖理解中美關系的變化及未來走向的同時,我們也驚異地發現,我們自以為熟悉的美國仿佛變得陌生了——美國不僅成為當前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并且隱藏在其社會內部的階級、族群、政治意識等不同類型的矛盾,也在疫情蔓延之時不斷涌現為各種激烈的社會沖突。顯然,美國正在同世界一起,經歷一場百年未遇的變局。因此,要理解中美此輪沖突的性質及變化趨勢,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國際關系研究的分析框架中,而是要將美國自身的變化及其應對方式同時納入考察視野。如此,才能建立起理解中美關系走向及國際格局演變的縱深視角。
封凱棟在《中美沖突:國際經濟層級體系的裂變》中做出如下重要判斷:當前的中美沖突,是一個上升的后發國家與當前國際經濟體系中的霸權國家之間的沖突?!岸稹庇绕涫抢鋺鸷?,美國通過為全球科技和經濟發展提供公共品,建立起一個層級性的國際工業經濟體系,由此確立起自身的霸權。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國內不斷深化的金融化浪潮,逐漸掏空了美國企業的組織管理和技術創新能力,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和美式國際經濟體系正在松動。潘亞玲的文章《尋找新的“敵人”:美國對華戰略加速調整的國內根源》,以翔實的數據揭示了美國在經濟、軍事、財政、教育等領域的衰落,以及在人種構成和經濟轉型的雙重壓力下,美國中下層白人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機。正是這些危機導致特朗普政府急于尋找新的“敵人”,而和平崛起中的中國就成了目標。
美國是如何應對這些變化的?歐樹軍、左亦魯和紀明葵三位作者不約而同地注意到美國的“收縮”趨勢。與國際組織解綁、在經濟活動中“脫鉤”,這些動作都說明美國正在變化中調整自己的身份、收斂自己的觸手。歐樹軍的《從“帝國”到“國家”:美國國家能力轉型進行時》一文表明,在過去兩百多年里,美國的國家能力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甚至支撐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但近年來,美國卻因為過度自滿,出現了國家能力倒退乃至“去現代化”的趨勢。如今,特朗普政府已經意識到,“帝國”負擔和新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經不能使美國獲益,因此意欲從“世界霸主”退位,“降維”為一個比較正常的現代國家。歐樹軍認為此舉未必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也絕非易事。左亦魯的《里根政體的衰敗與美國重建的特朗普道路》一文,在美國政體變遷歷史的視野中重新審視特朗普的種種“特立獨行”。他認為,特朗普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美國的政體,即以重新設定國家定位和對外戰略為支點,再去撬動利益格局固化的國內政治體制。這樣的“從外到內”的重建美國政體的方式,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產生溢出效應,因而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紀明葵的文章《疫情后大國關系新格局》系統分析了疫情發生后各主要大國外交戰略的變化,并在此基礎上指出美國正處于戰略收縮階段,但其依然有著很強的戰略調整能力。
“帝國”的擴張和收縮都會造成世界版圖的震蕩。未來,世界范圍內的利益沖突和各類摩擦或許不可避免。但是,舊有權力結構崩塌的過程,也是改善舊秩序,使其朝更公平互惠方向發展的契機。中國應敏銳地意識到當今世界正在發生一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不能再一廂情愿地停留在記憶中和想象中的昨日世界,而是應該把握機會,及時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積極參與乃至引領新秩序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