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裝配式結構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通過應用BIM技術能夠提升裝配和相關數據的準確性?;诖?,本文通過探討裝配式結構設計中應用BIM技術的必要性,分析以BIM技術為基礎的裝配式結構設計原則,重點探究應用BIM技術設計裝配式結構的流程,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BIM技術;裝配式結構;施工圖紙
引言
在建筑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建筑技術體系也得到了更新,裝配式結構作為建筑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直接影響建筑質量。因此,要對以BIM技術為基礎的裝配式結構設計進行研究,發揮出BIM技術與裝配式結構原本的作用,從而提升建筑建設質量,促進建筑行業健康發展。
1裝配式結構設計中應用BIM技術的必要性
BIM技術是建筑信息模型,該技術并非是單純的建模程序,也不僅是建筑繪圖軟件,BIM技術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筑模型內所攜帶的大量信息數據。在以往傳統的建筑繪圖技術中,多是點、線、面、體等元素,但是,BIM技術透過參數化的塑模過程,能夠將信息組成參數組件,還可以攜帶其他信息數據,例如材質或是成本等,因此,BIM技術具有可視化和協調性的特點。通過在裝配式結構設計中應用BIM技術,能夠幫助相關人員掌握更加準確的信息數據,提升建筑圖紙的科學性,提升建筑的整體建設質量。而裝配式結構是在建筑施工前,根據建筑需求以及施工圖紙對建筑構件進行預制,之后在施工現場進行拼裝,這對構件之間的匹配性和各項參數的準確性具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在對裝配式結構進行設計時,應用BIM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具體而言,必要性如下:第一,應用BIM技術能夠有效優化裝配式結構的設計方案,增強其科學性和合理性。BIM技術融合多種先進技術,所以,該技術具有較強的模擬功能。在設計裝配式結構時,通過應用BIM技術,能夠根據各項參數以及建筑需求對裝配式結構建筑進行模擬,從而使相關人員能夠直觀地對模型進行檢查,判斷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部分。不僅如此,由于BIM技術的先進性,還可以進行裝配式結構建筑的節能模擬或是熱傳導模擬,從而幫助設計人員以及技術人員設計出更科學、更準確的裝配式結構方案。而且,在實際過程中,相關人員還可以輸入各項數據搭建4D模型,通過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調整,能夠規劃出合理的裝配式結構設計方案。第二,增強各項信息數據的完整性,確保后續的施工作業能夠順利開展。對于裝配式結構的建筑工程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施工圖紙,施工圖紙決定著建筑構件的預制規格以及材料,各項施工作業均需要嚴格按照施工圖紙進行。但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施工圖紙難免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僅憑相關單位的現場考察和分析,無法及時解決問題,從而影響施工進度。但通過應用BIM技術進行建筑建?;蚴橇Ⅲw畫圖,提供給相關人員完整的參數信息,能夠使相關人員快速找到問題所在,進而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后續施工作業順利展開。第三,提升裝配過程的精準度,降低施工成本。通過在裝配式結構設計中應用BIM技術,能夠利用該技術的可視化模擬構造形式,從而提升設計的準確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返工的概率,確保施工作業的有效性。另外,在應用BIM技術設計裝配式結構時,往往是無紙化設計,節能環保,避免出現物力和人力資源的浪費,降低建設成本,提升了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
2以BIM技術為基礎的裝配式結構設計原則
第一,標準化的設計原則。在應用BIM技術開展裝配式結構的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應遵循標準化的設計原則,確保建筑模數、施工材料的統一性,為標準化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提供切實保障。另外,設計人員還應從實際出發,對建筑需求以及具體施工情況進行綜合考量,科學調節各項參數。一般情況下,建筑模數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導出模數和基本模數,只有采用統一的模數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進行設計,才能夠實現建筑構件之間的協同性,確保后續施工作業的規范性,從而有效降低裝配式建筑工程的難度,提升建設質量。而無論是建筑模數屬于零部件的拆分階段,在對該結構進行拆分后,設計人員還應將其進行整合,通過BIM技術查看模數的協調性,使該類型的建筑結構具有互換性,進而提升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二,科學化的設計原則。設計人員在對裝配式結構進行設計時,不僅要遵循標準化的設計原則,還要堅持科學化的設計原則,從而能夠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進行深化設計。設計人員在對裝配式結構進行設計時,需要科學拆分零部件,提升設計流程的規范性和簡潔性;在建筑構件生產過程中,為規范施工人員操作的規范性,應實現生產作業的機械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應用吊車運輸建筑構件以及對接工作,增強施工作業的協調性。因此,設計人員在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進行設計時,應利用BIM技術對施工材料以及該工程進行科學整合,提升預制件能夠滿足施工要求,確保建筑構件的統一性和規范性。除此之外,設計人員還應詳細制定預制件的要求,確保預制件生產的有效性,確保預制件滿足工程建設需要,促進后續施工作業的順利展開。另外,設計人員為進一步深化設計深度,提升設計的科學性,應保證設計程序的完整性。具體的設計程序是:設計深化說明、建筑構建的布置、預制件的深化設計、施工節點設計等,同時,還包括涉及的器械設備以及設備規格,主要是型號、性能以及尺寸等[1]。
3研究以BIM技術為基礎的裝配式結構設計
3.1 施工圖紙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的施工技術體系也得到了極大的完善,有效提升了裝配式建筑結構的施工效率和建設質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在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應發揮出BIM技術的作用,保證各項參數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施工圖紙作為建筑工程建設作業的重要標準,其科學性和準確性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所以,設計人員在應用BIM技術對裝配式建筑結構的施工圖紙進行設計時,需要在短時間內采集到該工程的各項信息數據,并核查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其中包括涉及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材質和規格以及結構強度等。之后,通過BIM技術將收集并核查過的信息數據生產3D圖像,使其參數化,增強施工圖紙設計的直觀性和準確性,及時發現施工圖紙中不合理或是存在安全隱患的內容。而且,若是無法對數據信息進行確認,可通過BIM技術中的云計算技術對其進行科學、規范的計算,從而確保數據的合理性。
在施工圖紙初步設計結束后,設計人員應對各項數據進行校核。雖然裝配式結構具有較強的先進性,能夠有效簡化施工流程,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但是,該結構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例如鋼制品的結構等,這些材料對精準度的要求較高,且極易受到天氣條件的影響,所以,設計人員需要在施工方案設計結束后對各項數據進行校核,確保其準確性,促進后續施工作業的順利展開。具體而言,設計人員通過利用BIM技術構建的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對該工程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收集,并對其合理性進行分析,從而判斷其準確性。在此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注意的是,校核工作應多次進行,并根據校核結果對施工方案進行調整,之后再對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最優方案[2]。
3.2 核算工程總量
對于工程的施工單位而言,除了要確保工程的建設質量,還要保證自身的經濟效益。通過應用BIM技術,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分析該工程的施工總量,從而給相關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撐,例如進度管理計劃或是施工成本計劃等。設計人員通過對工程總量進行核算,能夠有效提升工程建設的效率以及各項計劃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而且,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變更的情況,設計人員通過BIM技術對其進行分析,能夠快速的確定波動范圍,從而及時調整相關參數和施工進度。
3.3 工程施工組織的設計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人力資源是最為重要的基礎組成,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建筑工程項目,為提升人工分配的科學性,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設計人員同樣需要對施工組織進行設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第一,設計人員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施工方案的相關要求進行,推進施工方案的落實;第二,設計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工程的施工管理計劃進行編制,其中需要包含的內容有:各個施工環節所需的施工人員數量、施工環節所需的施工技術以及施工設備的操作能力等,通過對其進行明確規定,確保施工作業的規范性。為有效滿足以上要求,設計人員應利用BIM技術對工程施工環節的各項數據和信息進行采集,還要把握施工人員的綜合技能水平,提升人員分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實現工程的精細化管理。除此之外,設計人員還應通過BIM技術構建綜合性的建設材料管理機制,該機制應貫穿于施工材料的采買階段到施工結束后的回收階段,尤其是在采買建設材料時,應明確施工材料應用的先后順序,避免施工材料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質量受損等情況,從而確保施工作業能夠順利開展,提升施工質量和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3]。
3.4 建筑構件制作和安裝方面
對于裝配式建筑結構而言,往往需要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拼裝預制件,在此過程中涉及較多的裝配結構,例如鋼結構等。對于裝配結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對結構誤差進行控制,保證拼裝后的建設構建滿足工程建設需求和質量要求。因此,設計人員可通過BIM技術對誤差進行控制,使其在合理的范圍內,從而提升施工質量,為建筑的后續使用提供安全保障。具體而言,在應用BIM技術時,設計人員應明確認識到BIM技術是由多項現代化技術組成,所以具有極強的精準性。所以,設計人員可在建筑構件制作過程中利用這一特點,通過結合構件參數從而制作合適的建筑構件。以混凝土構件為例,設計人員可應用BIM技術結合施工場地的天氣條件以及溫度和濕度情況,調整施工材料的拌和,并對用料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從而優化材料質量,提升建筑構件的制作質量和制作效率[4]。
在實際的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涉及極多的裝配式構件,這些構件往往需要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進行安裝,甚至需要在工程進行結構的預拼裝。若是在對鋼結構進行安裝時,可以在預制件的供應廠商處完成焊接作業,并對其質量進行科學檢驗,在規格和質量均滿足該工程的建設要求后,再將其裝載至運輸車輛運往施工場地。在施工現場安裝裝配式構件時,施工人員應提高對連接點的重視,確保連接質量,按照相關要求做好構件之間的連接工作。以混凝土結構為例,施工人員在對其進行連接時,需要進行鑿毛處理,從而提升混凝土結構的質量。而BIM技術在該環節,主要是對各項信息數據進行收集,并根據正確的數據構建三維圖像,技術人員通過分析圖像確保數據無誤后,方可進行安裝作業,提升作業的有效性。
3.5 運行維護階段
運行維護作業主要是對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安全隱患進行查找和處理,使該工程在滿足施工要求以及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延長使用壽命。在該階段,BIM技術主要是構建該建筑的立體模型,并對各個部分的受力進行分析,使設計人員能夠直觀的判斷該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若在分析過程中發現裝配式結構綜合強度無法滿足建筑需求的情況,應立刻通過BIM技術構建輔助承重結構,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從而提升建筑的建設質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BIM技術對裝配式結構設計工作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因此,相關人員應深入研究、應用BIM技術,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并將該技術貫穿于裝配式建筑工程始終,從而提升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博.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結構參數化設計應用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20,42(8):73-76.
[2] 裴佑生.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結構設計方法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3):44-45.
[3] 李科.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結構設計方法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10):89-90.
[4] 張忠超,郭馨元,黎虹.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結構技術設計要點[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