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法隱喻的級轉移和轉移向度關系到對語法隱喻的本質的理解,受到許多學者關注,但觀點不完全一致。本文通過分析概念語法隱喻的兩個次范疇(經驗隱喻和邏輯隱喻)的內涵,并通過實例對兩者與級轉移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概念語法隱喻與級轉移彼此之間均不構成必要條件關系。但是,從一致式表達到隱喻式表達經過的轉換次數越多,發生級轉移的概率越大,其隱喻性也就越高,級轉移的研究對概念語法隱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概念語法隱喻;經驗隱喻;邏輯隱喻;級轉移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45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電機學院科技處人文社科研究專項計劃項目(項目編號:A1-0227-18-016-13)的階段性成果。
語法隱喻理論是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重要理論。關于語法隱喻的級轉移和轉移向度關系到對語法隱喻的本質的理解,學界對此卻有不同的聲音。韓禮德[1]認為語法隱喻是“從上而下”的級轉移,而且是單向性的;胡壯麟在第六屆全國功能語言學大會的發言中贊同隱喻化過程雙向性;劉承宇[2]研究發現概念語法隱喻和人際語法隱喻都涉及某種級轉移,但在轉移向度上存在逆向性規律。范文芳[3]提出,語法隱喻并不一定都是由高級階向低級階的轉移,它也可以是從低級階向高級階的轉移。本文主要討論概念語法隱喻與級轉移的關系,概念語法隱喻是否都涉及級轉移?發生了級轉移是否就一定存在語法隱喻現象?
1 級轉移、形狀轉移
韓禮德從意義進化的視角將語言分為三個層次,自上而下分別是:語義層、詞匯語法層和音系層,層次之間是體現關系。語義層自上而下分為三個等級:序列、言辭和成分;詞匯語法層自上而下分為:小句、詞組/短語、詞和詞素等。語義層在向詞匯語法層轉換的過程中,既有典型的、無標記體現關系,即序列體現為小句復合體,言辭體現為小句,成分體現為詞組/短語,這一過程沒有發生級階轉移,被稱為級階一致性;也有非典型的有標記體現關系,即序列體現為小句或詞組/短語,言辭體現為詞組/短語,這一過程發生了級轉移。Halliday將語義層中的成分依據其語義功能不同,分成實體、過程、環境和關系,在詞匯語法層上分別對應著名詞(詞組)、動詞(詞組)、副詞(詞組)和介詞(詞組)。若這種對應關系沒有發生變化的,則為無標記形式,也被稱為形狀一致性;若這種對應關系發生變化,就具有了標記性,被認為是發生了形狀轉移。
2 概念語法隱喻與級轉移
概念語法隱喻與概念功能相對應。概念功能包括經驗功能和邏輯功能,相應地,概念語法隱喻也包括經驗語法隱喻(下稱經驗隱喻)和邏輯語法隱喻(下稱邏輯隱喻)。
1)經驗隱喻與級轉移。經驗功能主要通過“及物性”和“語態”來體現,及物性是一個語義系統。過程是及物性系統的核心成分,包括六個不同的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經驗隱喻的生成涉及過程選擇、與過程有關的功能成分選擇和體現功能的詞類選擇。隱喻式是對一致式表達的一種偏離,是語義層建構意義時在詞匯語法的一種標記性的非自然選擇。請看下例:
1a. The teacher spoke wonderfully, so the students applauded for a long time
1b. The teachers wonderful speech resulted in lengthy applause from the students.
2a.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
2b. The fifth day saw their arrival at the summit.
1a和2a是一致式表達,1b和2b是隱喻式表達。從語法上看,1a中的動詞spoke和applauded在1b中被分別轉變為名詞speech和applause;從語義上看,兩個過程都轉化成了實體;其他成分也相應地發生了轉化。在級階上,言辭在1a體現為一致式的小句,而在1b中發生了級階轉移,體現為隱喻式的名詞詞組,序列在1a中體現為小句復合體,而在1b中體現為小句。從該實例中可以看出,經驗隱喻的產生涉及級轉移。但與例1不同,2a和2b在詞匯語法層上同屬于小句,并沒有發生級轉移,只是一致式的物質過程轉化為了隱喻式的心理過程。其他成分的功能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由此可見,經驗隱喻的發生既可以涉及級轉移,也可以不涉及級轉移。
2)邏輯隱喻與級轉移。序列中的各個言辭之間的關系通過連接成分來實現,體現在詞匯語法層,就是小句復合體通過連詞來實現小句之間的連接關系。當連接成分被重構為過程、事物、屬性和環境等其他成分,即連詞的功能通過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或介詞短語等來實現,這時,語義層和詞匯語法層就出現了分離和重新耦合,也就是產生了語法隱喻,Martin[4]將這種隱喻明確稱為“邏輯隱喻”。Halliday 明確指出“邏輯語義關系的經驗化同名詞化一樣,都是技術話語語法隱喻的關鍵驅動力”[5]。請看下例:
3a. If such a hearing happens, then justice will be miscarried.
3b. Such a hearing is likely to lead to a miscarriage of justice.
4a. Therefore, you will be charged a late fee.
4b. A charge of a late fee will be resulted.
3a是一個一致式的序列,通過表示條件的連接成分“if...then”把兩個言辭連接起來,而3b是隱喻式,序列被打包成言辭,連接成分被重構為過程 “is likely to lead to”,這一語法隱喻的產生過程發生了級轉移。4a是一致式,4b是隱喻式,4a中的邏輯連接詞therefore在4b中被重構為過程,產生了語法隱喻,但是4a和4b都是言辭,這一過程只是發生了形狀轉移和類轉移,并沒有發生級轉移。
由此可見,邏輯隱喻的發生既可以涉及級轉移,也可以不涉及級轉移。
討論
既然概念語法隱喻的發生不一定涉及級轉移,那么,級轉移一定會產生語法隱喻嗎?先來看以下幾個例子:
a.[[Not having a proper job ]] made my life unbearable.
b.[[How they escaped]]was a mystery.
c.That woman [[(who was ) sitting behind the desk]] reminded me of Tracy.
d.The idea [[that anyone would visit/ of anyone visiting]]seems incredible.
從語義上講,6a和6c是非投射性的言辭分別作為參與者和屬性,6b和6d是投射性的言辭分別作為參與者和屬性。從語法上講,6a和6b是小句降級為名詞詞組的中心成分,分別在行為類小句中充當施事者和在事實類小句中充當載體。6c和6d則是小句降級為名詞詞組的修飾成分。這些例子中雖然都有級轉移的發生,但是由于在語義層和詞匯語法層之間沒有發生分離和重新耦合,這樣的級轉移過程中“不涉及語法隱喻”[6],因此,這些例句都不是語法隱喻。
3 結語
概念語法隱喻是語義層和詞匯語法層的一種錯位對應。從一致式表達到隱喻式表達可能要經過多次轉換,這一過程中很可能會涉及級轉移,但級轉移并非概念語法隱喻的必要條件,有些概念隱喻不涉及級轉移。同時,隱喻性也不是級轉移所固有的特征,有些級轉移中并不具有隱喻性,即隱喻性也不是級轉移的必要條件。一般來講,從一致式表達到隱喻式表達經過的轉換次數越多,發生級轉移的概率越大,其隱喻性也就越高。隱喻度高的隱喻因其具有語義密度高、包容性強等特征,大量存在于科技語篇之中,更有利于科技語篇的連貫。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Edward Arnold,1985.
[2]劉承宇.概念隱喻與人際隱喻級轉移的逆向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4):289-293.
[3]范文芳.試論語法隱喻的綜合模式[J].外語教學,2007(4):12-15.
[4]Martin,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
[5]Halliday,M.A.K.(J.J.Webster ed.)The Language of Scienc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9.
[6]Halliday,M.A.K.& Matthiessen.C.M.I.M.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 London/New York: Cassel Press,1999.
作者簡介
吳連春(1979-),男,山東德州人,講師,研究方向:功能語言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