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



我讀中學期間跟隨劉征兵先生學習篆刻藝術,受益匪淺。
劉征兵先生為人處世坦率真誠,和睦謙遜,對待學術嚴謹細致,對待學生平易近人。他是一個豪爽開朗的藝術家,創作、研究、傳授都是一絲不茍,在純粹潔凈的心態支撐下,使其藝術水準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劉征兵先生的篆刻注重在廣泛深入地吸收中塑造自我,秦漢時期的朱文、白文、封泥、以至將軍印、古璽都是他研習的對象,在深厚積淀中涉獵明清流派,從而確立了審美取向,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個性。
他的印章用刀爽勁,如書法的用筆,或清麗,或拙樸,大氣中不乏小巧,隨著心境情緒的變化而盡情演繹著用刀如筆的激情。
印面的布局有如書法,在方寸之間因線條與空間的對比而產生韻律美,處處構造矛盾而又尋求和諧平衡,小天地中包羅大氣象,難能可貴。劉征兵先生的篆刻藝術對空間的分割可謂匠心獨運,密不透風與疏朗開張相互融匯,有時候得奇險精絕,有時又平實安然,讀之、品之新奇暢達,有謙謙君子的風度。他的印文變化對比恪守適度,偶爾夸張的線條與空間分布都是在情理之中,從不刻意故作姿態以博嘩眾取寵。
劉征兵先生早年研習繪畫,后來對篆刻藝術產生興趣便一發不可收拾。青年時期當兵入伍,而后人川,結識書畫篆刻名家都對他的藝術創作有重要的影響。從部隊轉業定居在成都,北方與南方的生活習性的變化,以及觀念認知的改變,使他眼界更加開闊,創作源泉豐富深邃。從古至今,生活地域變動和居住環境的遷移都是藝術家成長的寶貴財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密不可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劉征兵先生的積淀方才廣博,創作理念與創作熱情也得到了有力推動。
“學不可以已”“學又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長期以來,劉征兵先生從不以名家自居,時刻保持旺盛的創造力和潛心為學的謙虛謹慎。在創作之余不舍臨摹觀察,在篆刻之外同樣對書法用功甚勤,在創作技巧的提升中又強化文字素養的積累,因而他的作品總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在不斷進步,這是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珍貴處,但凡固步自封絕非為藝宗旨,也絕不是劉征兵先生的初衷與航標。
品讀劉征兵先生的作品,在靜謐和睦的氣氛中,那種刻刀與印石的碰撞鏗然如同天籟。在夜深人靜時,筆墨的揮舞帶給他創造的遐思,一種虔誠,一份耕耘,一個不滅的信念,總會給予他無比豐厚的回報,藝術的魅力散發的書香綿長而雋永,必將愈久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