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摘要:我國對翻譯人才具有較大的需求。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對翻譯人才的需要,就要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體制改革。對我國的高校教育來說,應該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使人才培養體制能夠更好地適應我國教育的發展。文章通過對當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專業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方法進行探究,以期能夠更好地實現翻譯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使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譯人才培養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專業;課堂教學;改革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缺。但是就我國當前的情況來說,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譯專業課堂教學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很難適應翻譯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就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從而更好地推動教育改革,實現翻譯課堂教學的創新,為社會培養大量的翻譯人才。
一、當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專業發展的問題
當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對翻譯專業的教學依舊存在諸多問題。翻譯專業的教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很難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許多本科院校在進行翻譯教學時,通常會進行案例教學,通過對知識點進行講述,讓學生對案例有深入的理解。當前我國本科院校所進行的案例教學有一定的落后性,教學內容缺乏實時性,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產生一定的偏差,無法更好地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容易造成案例與知識的差異。教師在進行翻譯專業的教學時,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單純進行知識的灌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與現實偏離,很難更好地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釋疑理論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可以說,這是最具影響力的口譯理論之一,同時也是最早的口譯學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口譯并不簡單,這一過程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轉化的過程,不是從源語言到目標語言兩種語言之間的單向轉化過程,而是一個需要翻譯的人理解原始信息并且在此基礎上重新表達思想信息的動態轉化過程。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課堂教學改革的要點
(一)教學主體改革
我國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的教學為主,使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學生的任務量較為繁重,降低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在進行翻譯專業的課堂教學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翻譯學習。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進行自由發揮。進行翻譯的教學,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通過增加翻譯教學的活動、競賽等,增加翻譯教學中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翻譯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翻譯教學的效率。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在進行學習時,要樹立責任感,充分發揮自學的作用,積極學習課堂中的知識。通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能夠靈活地對翻譯知識進行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素質。翻譯專業往往都是與時俱進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方面的教學。為了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適應翻譯教學,跟上時代的潮流,就需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翻譯人才的需要。
(二)發揮教師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翻譯知識的學習,就需要加強教師的教導作用,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對學生翻譯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正確地對學生進行管理,合理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可以通過采用創設情景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中來,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為了更好地推動翻譯專業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就需要加強對應用型翻譯專業教師的培養,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途徑
(一)加強教學內容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應用型人才的應用能力較強,能夠有效地根據市場情況做出改變。因此,本科高校在對翻譯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就需要增強學生對于市場的隨機應變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在進行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時,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對教材進行更改,實現教材內容的細化,讓學生更容易進行理解,同時可以在教材中融入市場所需要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在進行市場案例的教學時,需要對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可以選擇最新的市場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理解。在對翻譯課程的管理中,要將翻譯課程進行詳細劃分,從而更好地進行專業的教學。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轉變,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教學,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實時翻譯的能力。同時,學校可以積極與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在企業中進行實習,同時派遣老師或者由企業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從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注重增強學生的翻譯能力,注重對學生的翻譯能力進行培養。對翻譯的基礎課程要積極創新,堅持在課程中融入實踐技能,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作為導向,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在進行翻譯專業的課程教學之前,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對于翻譯任務進行學習,自主進行問題的解決,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創新課堂活動形式,增加課堂活動中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融入課堂活動之中。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時事的教學,將新聞和熱點與翻譯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能夠應對在翻譯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
四、結語
通過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專業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能夠培養出更靈活的應用型翻譯人才,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從而有效地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高我國改革開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