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
2015年在《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國辦發〔2015〕 11號)的會議中提到高校足球,其中高校足球運動是校園足球的較高層次,是實現“提高大學生體質、擴大足球人口、夯實足球人才根基”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足球的發展不可忽視。高校足球訓練是業余訓練,校園足球大學生超級組訓練與職業水平運動員訓練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距同樣體現在守門員位置上。從守門員專項技術訓練的角度來看,運動員應持續地承受負荷并進行系統訓練,使專項技術達到積極的累積與強化。根據足球專項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很難通過一次階段性的某項技術練習使專項技術達到適應性改造,這樣就會直接影響守門員組合計數連續有效的發展,隨著現代足球水平的不斷發展與提高,雙方守門員在比賽過程中還承擔著攻防轉換的作用,對足球守門員的攻防技術均衡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
河南大學,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師范大學三所學校常年參加河南省大學生足球賽(超級組),從隊員技戰術到各位置個人能力都有足夠的說服力來代表河南省大學校園足球(大學超級組)的研究對象,在保證球隊的得分前提下,球隊的防守端也必須有著出色表現,由數名場上隊員及守門員組成的后防組合,守門員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在每一次的防守過程中,對方進攻隊員的每腳射門每腳傳中都考驗著臨場守門員的專項技術。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結合實驗研究成果,分析以守門員專項技術并結合多項運動素質的組合技術。討論守門員專項技術的運用對于整支球隊的防守端以及攻防轉換的影響。
足球守門員專項技術是為了在比賽時防止對手進球、接撲對手射門、接撲對手球門區內的威脅傳球以及守門員得球之后發動進攻等來爭取有效的進攻或防守。足球守門員的專線技術主要表現形式是判斷皮球選位、做出合理動作、手拋腳踢球發動進攻等,同時必須要隨著防守態勢來組織整個球隊的移動,以應對對方的進攻態勢。因此,分析與掌握守門員專項技術的運用是提高防守技戰術重要前提。比如,①本方守門員善于出擊,則可以擴大守門員與后衛之間的距離,誘使對方打身后球,此時守門員可以通過出擊球來彌補后衛身后空擋,完成防守戰術。②或者本方守門員善于撲門線球,則可以縮小門將與后衛與中位線的距離,使對方無法進行本方禁區前的傳導球,只能無奈選擇遠距離射門,此時門將發揮撲球技術,完成防守戰術。③還有如果守門員善于摘高空球,則可以制定戰術把對方球員往兩個邊路壓迫,給對方傳中機會,同時門將出擊拿高空球,也同樣是一種防守戰術。
運用守門員防守技術制定戰術并不是單一進行的,需要隨時根據場上變化調整戰術,所以守門員不能只有一項技術特長,必須要均衡發展才是保證完成球隊防守戰術的重要前提。
主要通過球隊雙方控球率和進攻轉化威脅率來判守門進攻技術運用,當一支球隊處于劣勢時,守門員應在拿球之后伺機通過手拋腳踢球來組織進攻,通常在球隊被壓迫時,對方后衛線前提,參于防守人數較少,后方空擋較大,守門員手拋腳踢球成功率較高。
當一支球隊處于優勢時,守門員拿球次數較少,應組織后衛線前提,守門員以及后衛擴大防守面積來防止對方發動反擊,必要時守門員應在球門區外用腳踢球的方式協助后衛隊員組織進攻或者在禁區外踢解圍球。
同樣以球隊雙方控球率和進攻轉化威脅率來判守門防守技術運用,當一支球隊處于劣勢時,球隊后防線被壓縮至距離球門30m,守門員在后衛線與球門線之間距離10m~20m的活動范圍,在對方球隊狹小的進攻范圍內,對方球隊很難傳出威脅地滾球以及威脅高空球,主要是以球門區外射門和防守左右三區的傳中球作為防守任務,此時守門員應做到注意力集中,判斷準確,果斷做出動作,在防守覆蓋范圍內運用接撲球技術完成防守任務。
當一支球隊處于優勢時,整個后衛線前提,守門員防守位置擴大至球門區向前與后衛線保持15m~30m距離,在后方空擋相對較大的情況下,對方很可能通過打己方身后高吊球作為進攻手段,此時守門員指揮有限的防守隊員進行盯防或者區域防守,應在最大覆蓋范圍內運用防守技術,如在球門區外,則運用腳踢球解圍作為主要防守技術。
在比賽過程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需要守門員熟練掌握運用專項技術,這是球隊穩固防守的前提,超級組大學生足球比賽亦是如此,熟練掌握技術不僅是提高球隊防守能力的關鍵,更是提高整個球隊技術水平基礎保障。
測試對象:從備戰2018-2019 河南省特步大學生足球聯 賽( 超級組) 的6名守門員。 對于同一組別的六位守門員,在相同要求下制定了數種測試方法,根據完成結果進行測定和評價。

表1 6名守門員的基本情況
三位守門員依次在門線上接撲測試者射門十次,根據撲球成功率,接撲球技術動作進行評定。
計評標準:
A:專項技術動作合理規范,做出準確動作、實效性強、協調。
B:專項技術動作較規范合理,動作較準確、有實效性、 協調
C:專項技術動作基本規范合理,動作準確協調一般、實效性 一般
三位守門員逐個進行立定三級跳,以用來評定守門員下肢爆發力量
A: 距離>8.6mB:8.6m>距離>7.8m C:7.8m>距離
三位守門員在發球區內依次接進攻三區左右兩邊高吊傳中球,以及距球門40m附近的高吊傳中球
計評標準:
A:腳步移動迅速且步頻快,球落點判斷準確,起跳至最高點接球,沒有出現脫手情況
B:腳步移動不夠迅速,落點判斷較準確,沒有在起跳最高點接球或在起跳下落過程中接球且沒有出現脫手情況
C:腳步移動緩慢,球落點判斷不準確,沒有起跳接球或出現脫手情況
測試方法:在罰球區邊線延長線至中場線的區域內守門員站在罰球區向中圈踢高球(不限制踢球方式)和手拋球各三次,取腳踢手拋各三次中最好成績相加,落點在規定區域外的球不計成績。
計評標準:
A:距離>80m B:80m>距離>60m C:60m>距離
守門員在賽場中不僅僅是單調的向一個方向移動,而是根據站位及足球的位置做出判斷做不規則方向移動,同時要目光緊盯皮球。不僅要求守門員腳下變向速度,還要求守門員在做出決定后的直線絕對速度。故設計兩種移動速度測試綜合評定守門員移動能力。
測試方法:①兩標志桶相距50cm,守門員目視前方繞八字進行快速腳步移動。②3×15M前進后退折返跑。
計評標準:
A:身體移動速度快,腳步移動步頻高,移動步幅小,每次繞八字軌跡幾乎一致,腳步蹬地有力,在變向時發力最為明顯,上肢自然身體重心低
B:身體移動速度一般,腳步移動步頻不高,移動步幅大,每次繞八字軌跡不一致,腳步蹬地沒有明顯發力,上肢自然身體重心低
C:身體移動速度慢,腳步移動步步頻低,移動步幅大,每次繞八字過程中碰標志物,腳步蹬地乏力,上肢不自然,身體重心高

表2 6位守門員測試結果情況
①門線技術測試主要考察守門員的門線基礎能力,包括接撲球手型,門前選位以及是否作出合理動作處理來球。
②立定三級跳主要考察守門員腿部力量和單腿起跳爆發力,作用于守門員起跳接球和撲球時腿部蹬地動作的爆發力。
③接高空球主要考察守門員移動選位和接高空球手型④遠距離腳踢手拋球可以幫助球隊在門將位置發動進攻,在有遠度之后需要提高準確性,來提升守門員組織進攻成功率。
⑤腳步移動在守門員專項技術中運用較多,所以此項測試綜合體現在各項技術測試中。
通過對河南省“華光杯”比賽錄像以及現場觀賽經歷,采用觀察法對于研究對象進行以下分析:
守門員①是屬于高瘦類型的守門員,這種類型的門將一般優勢是防守的面積大,撲救范圍廣,也有一些缺點比如腳下頻率慢,下地速度慢導致低平球撲救不及時。高空摘球時先提膝保護自己,但是對于球落點的判斷能力還有不足。而在撲球方面也總是不能夠更好地將身體展開,有時也會有一些不必要的丟球。而在今后的訓練中,需要提高的方面,首先在定位球的防守,禁區內爭高球的方面還需多加訓練,更好地判斷落點。還需要多做一些腳下的頻率練習來提升腳感,身體的力量還需加強。
守門員②身體形態偏胖,在撲球時可能存在起跳能力不足的情況,他的優勢在于處理腳下球發動反擊,在禁區內拿到球時,往前跑看遠端邊前鋒的位置,看有沒有對方后衛防守的漏洞,如果有就大腳球往身后開,如果沒有機會就會讓全體進攻壓上,兩個邊后衛會拉開禁區兩邊,這時可以選擇大腳開球讓球員來爭奪球權或者手拋給邊后衛讓他策動組織進攻。在今后的訓練中需要進行減重,同時發展小肌群力量提高柔韌性和靈敏性,加強定位球防守訓練。
守門員③身材中等,但身高偏低。在起跳摘高空球有一定劣勢,但下肢爆發力較強,彌補了在門線撲高球的身高臂展劣勢。不過在出擊得球這方面做的不好,與缺乏這方面訓練和比賽經驗較少有關。在賽場上敢于指揮球隊隊員組織進攻或防守,必要情況下會在球門區外接應隊友組織后場傳導球。在今后的訓練中應多注重練習出擊拿球,提高心理素質,不怕與對方球員沖撞
守門員④身高較低,比賽經驗充足,有很長的運動訓練年限以及扎實的基本功,在比賽中處理球非常合理,專項技術運用能力較強,在站位,手型,接撲球動作以及指揮后防做的都很合理。在受試的七位門將中最為出色。
守門員⑤身高臂長出眾,是守門員運動員選材的標準,但是運動年限較短,比賽經驗不充足,在賽場上個別技術動作不合理,出擊球不果斷,撲球手型有缺陷,相信在往后的訓練中不斷補充技術,發揮身材優勢。
守門員⑥身高較低,體形偏瘦弱,但腳下移動頻率快,處理出擊球果斷且速度快,出擊成功率較高。處理高球射門時是弱點,起跳后身高臂長不足,導致很多高球無法獲得制高點。
1.只有通過不懈的系統、科學、規范的訓練以及大量的比賽來實現足球守門員的成長。
2.作為參加超級組的高校足球中,不能忽視守門員訓練,最好是在兼顧場上隊員和守門員兩方面的訓練,這樣有助于守門員在賽場時與場上隊員更好的磨合
3.雖然是高校校園足球守門員,技戰術各方面無法和職業球隊守門員相比,但是在訓練中培養一位優秀的守門員,同樣可以說是為球隊做出更多貢獻,在校園足球超級組中取得優異成績,幫助球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