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米嗩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汪世發訪談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土高坡的震天吼
——綏米嗩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汪世發訪談錄*

2020-12-01 05:18:30采訪整理
文化遺產 2020年5期

梁 琳 采訪整理

汪世發,藝名“斗兒”,男,漢族,1949年出生,綏德縣四十里鋪后街村人。幼時家中貧困,十二歲便跟隨吹嗩吶的舅舅出門行藝,貼補家用。后來跟隨師傅曹來前(1)曹來前(1942-),男,陜西綏德縣四十里鋪后街村人,綏米嗩吶藝人,綏米嗩吶非遺傳承人汪世發的師傅,汪家班的第二代班首。學習嗩吶。十七歲時患上腿病,疼痛不能下床,這對本來貧困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時期,他只有嗩吶相伴,嗩吶不僅消除了他的煩悶苦惱,也給了他支撐下去的希望。他勤學苦練,技藝精進。一年多后,腿病奇跡般好了,又跟隨師傅外出演奏。由于他刻苦勤奮,又懂簡譜,在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技藝超群,音色洪亮,精通近百首傳統曲牌,十九歲出師立班。1984年,電影《人生》中迎親部分的嗩吶演奏,由他來吹奏,一曲《大擺隊》聞名陜北。此后,方圓百里婚喪嫁娶,辦事的人家爭相來請,一年有100多場演奏。同年,陜西省文化廳邀請他錄制了《陜北嗩吶曲牌選集》,暢銷全國。1998年,“綏德漢嗩吶團”成立,汪世發作為主吹,多次參加國、省、市、縣各級大型演出活動,榮獲眾多獎項。2002年在西安參加陜西省第三屆藝術節獲“一等獎”;2003年在北京參加中國老年藝術節獲紀念獎;2009年在成都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國際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幕式“天府大巡游”表演。2010年在上海參加中國世博金玉蘭藝術大賽獲“金玉蘭杯最高獎”等等。2008年汪世發被評為綏米嗩吶省級非遺傳承人,2012年被評為綏米嗩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今七十歲的老藝人,依舊活躍在嗩吶演奏的第一線,精力充沛,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用生命熱愛著嗩吶,沒厭煩過,沒放棄過,嗩吶讓我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汪世發是土生土長的綏德人,五十多年來,他吹著嗩吶足跡踏遍陜北的溝岔梁峁,也震天撼地吹徹了黃土高坡。

綏米嗩吶是陜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綏德、米脂地處荒涼貧瘠、廣袤無垠的黃土高坡,自古為邊塞要沖,游牧與農耕文化在此交匯,胡漢雜居,戰爭頻仍。大嗩吶激昂嘹亮、高亢渾厚的音色,吼天撼地、粗獷豪邁的氣魄正與陜北地理風貌、文化心態、民眾性格、風俗習慣相吻合。綏米嗩吶作為一種民間器樂藝術,具有濃重的地方色彩扎根黃土地,深受陜北民眾熱愛,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具有寶貴的藝術價值。2019年,筆者奔赴綏德縣文化廣場、綏德縣四十里鋪后街村,對傳承人汪世發進行演奏實錄和訪談,探尋綏米嗩吶的藝術魅力。

一、綏米嗩吶的歷史發展與本土改造

綏米嗩吶在陜北淵源已久,其起源頗有爭議:一是傳自波斯、阿拉伯,二是傳自西域(新疆),至今沒有定論。陜北地區演奏所用的大嗩吶,是在民國年間,由藝人李大牛從“雞腿嗩吶”幾經嘗試改造而來,成為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樂器。其結構取材,制作工藝皆有特殊要求。汪世發是土生土長的綏德人,且從藝五十多年,對嗩吶相關情況了解甚詳。

梁琳(以下簡稱“梁”):汪老師您好,今天先觀看了您在綏德縣文化廣場精彩的嗩吶演奏,發現嗩吶聲一響,群眾就自發地從四面八方涌了過來,越聚越多,聽得著迷。

汪世發(以下簡稱):是的,陜北人喜歡聽嗩吶,喜歡到骨頭縫里了。以前辦事吹嗩吶,嗩吶聲響亮傳出老遠,十里八村的老百姓一聽見嗩吶聲就跑過來看,熱鬧得很。

梁:汪老師,請您給我們先講講綏米嗩吶的起源和歷史發展吧。

汪:我是個嗩吶藝人,吹嗩吶吹了五十多年了,但對嗩吶理論的東西研究的少,縣里有了培訓班,我去學習了不少嗩吶知識。說到綏米嗩吶的起源一直存在著爭議:一種是波斯、阿拉伯起源說;一種是西域(新疆)起源說。第一種說法在音樂界基本都認可了,約在北朝至唐代期間,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金、元時期,嗩吶開始流行。明代嗩吶演奏已經非常普遍,戚繼光將嗩吶用于軍樂。他的《紀效新書》記載:“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是要聚官、哨、隊長來分付軍中事務。”(2)(明)戚繼光著,盛冬玲點校:《紀效新書》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第37頁。此外,明代的壁畫、陶俑、話本唱本的插圖中也出現很多嗩吶演奏的形象。清代是嗩吶的繁榮期。據《清史稿》記載皇太極稱帝時,御前儀仗樂器單目中就有“嗩吶”(3)趙爾巺等撰,徐凱等標點:《清史稿·樂一》卷九十四,“御前儀仗樂器,鑼二,鼓二,畫角四,簫二,笙二,架鼓四,橫笛二,龍頭橫笛二,檀板二,大鼓二,小銅鈸四,小銅鑼二,大銅鑼四,云鑼二,嗩吶四。”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62頁。。你看嗩吶進入皇家儀仗,官方正樂。不僅這樣,民間百姓的婚喪嫁娶、節慶娛樂也離不開它了。

梁:那么第二種說法,綏米嗩吶由西域(新疆)傳來,又有什么根據呢?

汪:第二種說法一直在綏德、米脂一帶民間流傳。過去嗩吶藝人社會地位低下,“下九流”,當地人看不起嗩吶匠,吹鼓手被罵為“龜茲”“龜茲茲”“龜茲孫”“龜子”,后來“龜茲”就成了陜北嗩吶藝人的代稱。當時人們把“龜茲”(qiuci)讀成“guizi”,也都習慣了。榆林榆陽區南6公里處牛家梁鎮古城灘,也稱鹽灣,發現漢代龜茲縣遺址,還有部分殘墻、漢磚瓦片和出土的漢墓壁畫石刻。漢武帝時開始與西域諸國交往,后來龜茲人大批內附,漢庭為安置他們就在上郡(今榆林)設置了龜茲屬國(4)《漢書·地理志》上郡(今榆林地區)條:“龜茲,屬國尉治。有鹽官。”師古曰:“龜茲國人來降附者,處之于此,故以名云。”(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卷二十八,涵芬樓影印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16年。。龜茲以音樂舞蹈聞名于世,尤其是鼓吹樂,對當地音樂演奏影響很大。

梁:除了龜茲縣遺址外,還有什么佐證嗎?

汪:大概在清末、民國初年,綏德、米脂一帶的嗩吶藝人用的嗩吶不是現在的大嗩吶,而是“雞腿嗩吶”,這種嗩吶個頭小,桿子有一尺二,喇叭碗弧度小,音量也就小,聲音傳不遠,音色沉悶黯淡,因樣子很像雞腿,所以就得了這個名字。但它和新疆“蘇爾奈”形制尺寸基本一樣,不過“雞腿嗩吶”喇叭碗用銅做的,“蘇爾奈”的喇叭則是木頭鏇制,又稱木嗩吶。如今在吳堡、佳縣一些偏遠山村里還能看到雞腿嗩吶。這些聯系不一定都是偶然,但目前還沒有資料作支撐。

梁:原來是這樣。汪老師,請您講講陜北大嗩吶是怎樣從“雞腿嗩吶”改造而來的。

汪:民國十七年(1928),嗩吶藝人李大牛(5)李大牛(1909-1982),男,原名李長春,陜西米脂縣城關華嚴寺灣人,1947年定居綏德縣,著名嗩吶藝人。和米脂銅匠呂五合作,把銅碗試著做大。呂五就用上好的黃銅做了一個,這一試不要緊,不僅樣式漂亮了,而且音量大多了,嘹亮有穿透力。咱們陜北綏米一帶山大溝深,梁峁交錯,又經常得在野外山路上吹奏,這個就非常合適。后來同行們爭相仿效,呂家銅活也紅火起來,專造嗩吶銅碗子。到了民國二十二年(1933),李大牛給一戶人家辦喪事吹嗩吶,辦完事,見到墳地里有幾塊舊柏木棺材,就拿回家,他那時也就二十二歲,小伙子什么也不怕,自己銼了個嗩吶桿,比原來雞腿嗩吶短一寸,變成一尺一了,安好一吹,聲音更美了,圓潤清亮,而且吹起來又省氣力。李大牛使用后發現這嗩吶很耐用,不怕風吹日曬,不變形破裂。以后陜北嗩吶就用墳里沒有腐朽的老柏木棺材板,在麻油里浸泡數月,再加工成嗩吶桿。就這樣碗子加大,桿子縮短,綏米嗩吶成了獨具一格的地方樂器。

梁:汪老師,從您在臺上演奏結束,我注意到一個白色的小物件,就被您放到耳朵眼里,是嗩吶的葦哨嗎?請您講講嗩吶的構造。

(汪老師從耳朵中將葦哨取出,放入手心,讓人觀看。)

汪: 是的,這就是葦哨,放在耳朵里不會丟失碰壞。要是一直戴在嗩吶上容易掉下來不好找,還容易壞。放到耳朵眼里,在演出時,隨手取出來很方便,常年累月放在耳朵里,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制作葦哨要選嫩蘆葦中間一小截兒,哨子的軟硬影響嗩吶發音。嗩吶主要由哨子、氣牌、芯子、喉子、音孔、木桿、二碗子、束子、大碗子組成。綏米嗩吶桿子長短不一,有一尺一的、一尺一五的、一尺二五的、一尺三的、一尺三五的。今天在綏德縣文化廣場臺上演奏,用的就是一尺二五的。吹法基本一樣,就是大嗩吶的音比較低沉厚重,小嗩吶的音比較高亮清脆。

梁:綏米嗩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那么嗩吶的制作技藝是否也是“非遺”?制作水平符合綏米嗩吶的演奏要求嗎?

汪:現在咱們綏德有兩個嗩吶制作的非遺傳承人。2018年評的一個是縣級的,一個是市級的。王家橋村王寶成是市級非遺傳承人,四十里鋪馬亞軍是縣級傳承人。他們制作的嗩吶很講究,符合綏米嗩吶演奏要求。

梁:您是怎樣選嗩吶的?

汪:我常去王寶成家買嗩吶,他家的嗩吶好吹耐用。一把好嗩吶不僅要音調準確,音色清潤嘹亮,而且要吹奏起來省氣省力。王寶成手藝好,附近嗩吶藝人都去他那里買,一把嗩吶賣幾百元,有的上千。嗩吶制作非常復雜,選料、打磨、試音、安裝等,每一個步驟都要求嚴格。一把手工制作的嗩吶得上百道工序,光這個銅喉子就得二三十道工序,標準嚴格,一點兒都不能錯,哪怕尺寸上差一頭發絲,音質就變了。他那里生意好,一直想把家庭小作坊擴大規模。他制作嗩吶的手藝不能丟。

梁:汪老師,一把新嗩吶到手是不是要有一個磨合期?

汪:必須要磨合。新嗩吶是要不斷校音,不然音不準。比如我自己有工具就可以校,但其他人還得拿到賣嗩吶那里請師傅校。一把嗩吶吹的時間長了,唾液會把嗩吶桿兒泡悶,聲音就比較粗,吹起來飽脹費力,也不那么洪亮。

梁:那該怎么辦,換一把嗎?

汪:不換。放一段時間后,嗩吶又能自然恢復。一般嗩吶吹上兩年后,它的音色就基本穩定,不會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二、綏米嗩吶的演出情況與不良風氣

綏米嗩吶是陜北人表情達意的音樂方言,渾厚嘹亮,粗獷奔放,吹出了老百姓心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成為陜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汪世發是汪家班的班主和主吹,一年下來,參加婚喪嫁娶等各種活動有一百多場。筆者就嗩吶班的結構組成、表演形式、行規暗語,以及演出市場存在的問題進行訪談。

梁:汪老師,陜北人為什么這么喜歡嗩吶呢?

汪:從明朝算起,綏米嗩吶紅火了五、六百年了。它已經融入這片黃土地的每一粒土里頭了,成了陜北人的音樂方言,能表達老百姓在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就是心里頭的滋味感受。陜北人一輩輩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離不開嗩吶。

梁:據您所知,以前綏米嗩吶有什么重大的演出嗎?

汪:有,當然有。1943年,革命英雄劉志丹壯烈犧牲,從延安到志丹縣,護送靈柩回鄉下葬。米脂縣印斗鄉常石畔村的常文清(6)常文清(生卒不詳),男,米脂縣印斗鄉常石畔村人,藝名常坑,著名嗩吶演奏家,嗩吶技藝精湛,堪稱一代宗師。,帶領常家班,一路吹奏嗩吶送英雄回家。吹的是《粉紅蓮》(也有說《鳳凰令》),吹得凄愴哀涼,低沉悲傷,吹哭了一路趕來悼念英雄的老百姓,轟動陜北。現在的《哀樂》,就是以這曲《粉紅蓮》為底本改編的。1990年,常家杰出吹手常文洲(7)常文洲(1936-2009),男,米脂縣印斗鄉常石畔村人,藝名常安,常家班第十三代傳人,常派嗩吶代表人物,不僅吹嗩吶技藝超群,而且擅長制作嗩吶。,代表陜西到北京參加了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振奮國威,舉世矚目,為綏米嗩吶揚眉吐氣,爭光添彩。

梁:汪老師,請談談您樂班的構成和表演形式。

汪:樂班一般的是五個人。兩個嗩吶,一個吹高音,一個吹低音,然后配鼓、镲、鑼,俗稱“五魁首”。樂器便于攜帶,演出也方便,根據主家辦紅白事的需要,演奏形式主要是分為一動一靜兩種:一種要邊走邊奏。比如說引秧歌,就要走在秧歌隊前面引領著向前表演。或是娶媳婦,從娘家接往婆家送,一路吹奏。另一種是坐著演奏,比如慶壽啊,喝滿月酒啊。

梁:綏米嗩吶傳承已久,在演奏方法、表演方式上有什么變化嗎?

汪:在過去嗩吶演奏都是單獨的吹奏,現在上百人可以集體演奏,而且在演奏中可以加入西洋樂器伴奏。另外,過去都是在露天場地吹奏,如迎親送葬、鬧秧歌就是邊走邊吹,現在很多時候場地變成室內舞臺,音響效果好,但缺少了活力野趣。

梁:汪老師,綏米嗩吶演奏的獨特風格和技術核心是什么?

汪:綏米嗩吶演奏風格是渾厚響亮、粗獷奔放,把咱陜北人的喜怒哀樂都能吹出來,發泄出來,是咱本地本土的風味,符合本地人豪爽淳樸,剛直火熱的性格,“北曲以遒勁為主,南曲以婉轉為主”(8)(明)魏良輔著,古兆申等注譯:《曲律》,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53頁。。嗩吶演奏靈活多變,不斷創新,同一支曲子可以移調、換指、變速、和聲,奏出不同的效果來。演奏的核心是兩個嗩吶的配合,以前是兩個嗩吶,一個高音 ,一個低音。后來出現了四個嗩吶一起演奏,兩個吹高音,兩個吹低音。相互配合好了,聽起來非常和諧,才能演奏精彩。但是綏米嗩吶自成體系,像子洲、吳堡的嗩吶和綏米嗩吶一起吹,就吹不到一塊去。

梁:聽說您忙的時候,一年下來參加婚喪嫁娶就有一百多場,行藝辦事有什么規矩禁忌嗎?

汪:有。比如我們去了辦事人家支鼓,進門吹號。老三鼓(9)老三鼓:陜北大嗩吶演奏的傳統習慣,首場演奏過三鼓,固定曲牌《大開門》《柳青娘》《進屏》。支起來,號一響,邪門歪道的東西都跑了,這就是辟邪的。再比如娶媳婦回來,必須在帳房窯里“響帳”,在帳房窯里吹號辟邪,然后才能讓新人入帳。還有鼓,女人是不讓往我們的那個鼓上坐的,女人坐了以后不好,影響生意,不吉利,這都是老輩兒留下的規矩。

梁:咱們陜北喜歡在迎親路上擺個酒桌,桌上放煙酒,有的還放紅包,這也是規矩嗎?

汪:這個不是規矩。主家為了紅火熱鬧,專門擺下的酒桌讓嗩吶匠多吹一陣,多鬧一陣。一般是放幾盒煙,放幾瓶酒。這個時候我們也會拿出絕活兒來添彩兒,拔一會兒碗子,有時同時吹兩個嗩吶,“三吹三打”,主家和看熱鬧的老百姓都會叫好。有的主家不擺桌,也就不鬧了。

梁:汪老師,綏米嗩吶曲牌有很多,有分類嗎?

汪:如果要把陜北地區的嗩吶曲牌都搜集全了約有一千多首,我常用的曲牌也就一百來個。這些曲牌根據風格的不同大致分為三類,即“迎、慶、送”。“迎”就是歡迎新生命,迎娶新媳婦;“慶”就是在節日慶典和廟會中鬧紅火;“送”就是離別送終的白事了。

梁:汪老師,綏米嗩吶演奏在曲牌上有什么講究呢?

汪:綏米嗩吶傳統曲牌都是藝人們一輩一輩口傳心授留下來的,曲牌音樂在流傳過程中受到詩詞文學、地域民俗、宗教信仰和方言俚語的影響很大。現在啊四十歲以下的嗩吶藝人很少會吹傳統曲牌了。出去行藝辦事吹曲子那得根據辦事內容來定。白事上,就用比較悲痛哀傷的曲子,如《尼姑思凡》《十里長街》《哭伶仃》《哀樂》等這是經常吹的。嗩吶一響,凄凄慘慘,哀傷悲嘆,不光死者親屬頓足捶胸地哭,有時連非親非故的旁觀人也陪著落淚。廟會上獻貢的儀式最是莊重,由嗩吶手在前吹奏引領,就吹《滿堂紅》有儀式感,有氣氛,要是沒有嗩吶,老百姓就會覺得對神靈不尊重。節慶喜事時,比如去娶新娘的時候要吹《大開門》歡天喜地,十里八村的人全趕來看熱鬧。把新娘接回來后,吹《得勝回營》現在叫《大擺隊》勝利凱旋,人人都喜上眉梢。如果是慶壽,給老人拜壽時,就吹《八仙慶壽》,喜慶吉利,添福添壽。

梁:看得出來嗩吶渲染氣氛的感染力很大,可是汪老師為什么在白事上也有吹歡快曲子呢?

汪:一般喜喪時才會吹歡快曲子。因為辦白事的老人活了八九十歲,甚至上百歲了,已經是順心老人,是喜喪,子孫們不是太傷心,這就可以吹歡快的曲子。但是年歲較小得病去世的話,是不能吹歡快曲子,因為親戚朋友都比較悲傷。

梁:婚喪嫁娶中,有的主家會請兩班嗩吶,主家會提前征求您的意見嗎?

汪:不需要。主家自己單獨請兩班就行。

梁:一旦出現兩班,會是怎樣的情況?

汪:對臺吹手。我們都會拿出絕活,拿出真本領來競爭,都好強嘛。你這首曲子吹得高,我下首曲子吹得比你還高,求勝心強,兩班吹手較勁兒,場面非常紅火熱鬧,老百姓爭著來看,主家就會覺得很有面子。

梁:汪老師,聽說嗩吶藝人們有自己的“黑話”,外行人根本聽不懂,您能給我們講講嗎?

汪:有這么回事。“黑話”“江湖話”“行話”都是過去舊社會留下的。當時嗩吶匠社會地位低,俗話說“龜子王八吹鼓手,修腳剃頭下九流”,“剃頭的,唱戲的,嗚哩哇啦送葬的”。出去行藝辦事,被人看不起,受人欺負是常有的事兒。艱難啊,吃糠咽菜。大冬天,主家只給兩個被子。師傅年紀大用一個被子,師兄弟四五個沒有蓋的,用農村毛布袋往腰里一系就睡了。行內說“黑話”一是怕得罪有錢有勢的主家,二是怕辦事時說話犯忌諱。比如說遇上刻薄小氣的主家,不敢直接表示不滿,就說“點家太偏,連點‘死殺兒’也不獻頭”。“點家”就是主家,“太偏”是不好,“死殺兒”是肉,“不獻頭”是不酬謝。過去出門行藝艱難,這也是沒辦法。現在老藝人們有時還用黑話,年輕人就不用了。

梁:在嗩吶演出中,有的吹手臉上戴著豬八戒、孫悟空面具,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汪:說白了,這是對嗩吶藝術的糟蹋侮辱。嗩吶本身是一門藝術,如果戴著五花八門的面具,而不專注嗩吶吹奏,就本末倒置了。通過嘩眾取寵的方式來吸引觀眾,反而忽視嗩吶本身的藝術價值。

梁:在嗩吶演出中您還遇到過哪些不良現象?

汪:一些地方嗩吶手爬到電線桿上吹,房頂上吹,還有的拿啤酒瓶邊噴酒邊敲鼓,還有脫光上衣躺在地上打滾兒吹,曲子都吹錯了。甚至有的嗩吶班子買通陰陽先生,老百姓家要選日子,看山墳等,也由陰陽先生攛掇著吹嗩吶,那都是對藝術的不尊重,對人格的侮辱,嗩吶藝人要靠手藝吃飯。

梁:辦白事時,有的地方嗩吶手還要給逝者端獻飯(10)端獻飯:是為死者準備的各種菜肴面點,由孝子們按照傳統儀式,端送到靈桌上供亡靈享用。一般是在土葬前夜舉行,儀式非常隆重,鑼鼓嗩吶齊鳴,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哭喪,您是怎么看待?

汪:給逝者端獻飯是流傳下來的老規矩,吹鼓手可以做,我的嗩吶班子里就有人端獻飯。但吹鼓手哭喪,我不贊成,我的班子出去不允許哭喪。

梁:汪老師,主家要請您去他那里演奏,是怎樣和您聯系的?

汪:以前都是上門來請,定下日子,說好地點。現在就用手機聯系,定下后會給一些定錢,都是口頭商定,沒有合同。到了日子我就帶著班子去,不能給人家耽誤了。

梁:汪老師,據我所知,現在嗩吶演奏的報酬是幾千到兩萬不等,主要是根據什么來定的?

汪:主要根據演出的天數、內容、難易度,還有主家的財力和打賞。

梁:外地請您出去演奏的多嗎?

汪:有的,去年我就去子洲縣、延安市、吳起縣等地演奏。像子洲、子長也有嗩吶藝人,但本地很少請外地嗩吶藝人演奏。

梁:汪老師,綏米嗩吶和其他地方嗩吶的區別在哪里?

汪:跟周邊的子長、子洲、吳堡來比,都是陜北大嗩吶,但各成體系,就像各自的方言一樣,一個地方一個味道,但是陜北嗩吶的根在綏米。還有大嗩吶和小嗩吶相比,(汪老師打開手機播放張倩淵(11)張倩淵(1989- ),女,浙江臺州人,成長在貴州。青年嗩吶演奏家,金鐘獎、文華獎得主,中國音樂學院教師。用小嗩吶吹奏的《敦煌魂》《關中情》《一枝花》視頻)小嗩吶演奏和大嗩吶相比,更加細膩婉轉,淋漓盡致,表現力強。小嗩吶指法靈活,技藝成熟,有些曲子大嗩吶演奏不了。

三、綏米嗩吶與陜北宗教信仰、民俗風情

陜北廟宇道觀眾多,開光祭祀,廟會迎神,抬樓祈雨等宗教活動也離不開嗩吶。此外,綏米嗩吶與本土的其他姊妹藝術,如秧歌、跑驢、劃旱船、踢場子、轉九曲、耍獅子、鬧龍燈等,緊密結合不可分割,一起參與年節慶典等各類演出活動,效果相得益彰。汪世發和他的班子常年引秧歌、鬧元宵,參與地方上各類宗教民俗活動。

梁:汪老師,綏米嗩吶是陜北土生土長的民間音樂,它跟陜北的宗教信仰、民俗風情應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您給我們講講好嗎?

汪:那是肯定的。嗩吶跟陜北老百姓日常生活聯系最密切,也和本土其他姊妹藝術結合在一起,不能分割。如扭秧歌、踢場子、鬧龍燈、耍獅子、搬水船、跑驢、轉九曲等等,在陜北婚喪嫁娶、生娃祝壽、廟會迎神、節氣慶典都要嗩吶。

梁:請您給我們講講綏米嗩吶是如何參與當地的宗教活動?

汪:好的。陜北廟多,祭祀開光,迎神廟會都要用嗩吶。廟里供的神不一樣,每年從二月到九月,每月都有廟會。小廟會請嗩吶班鼓吹三天,大廟會不僅要吹吹打打,還要唱大戲。廟會最重要的儀式是“迎貢”,向神上貢。人們隊列整齊端著貢品,嗩吶手在前吹奏引路,將貢品獻至廟堂,隆重莊嚴。

梁:汪老師,我看到陜北山頭上龍王廟很多,聽說本地還有抬樓子祈雨的習俗。

汪:是的。陜北廟多,但最多的是龍王廟。黃土高坡,十年九旱,老百姓靠天吃飯,天旱久了,顆粒無收,只能請龍王降雨。抬樓子,樓子是用柳樹枝倒捆一把方椅,再把神像放在中間,由四個人抬著,這四個人得光著腳不能穿鞋。抬樓子祈雨在村里最為隆重,請神、上山,一路走一路唱,一路上敲鑼打鼓,吹嗩吶。除了祈雨外,還有抬樓子治病,抬樓子扶運(運氣差了,通過這種儀式來添好運),除了請的神不一樣,但形式上差不多。

梁:汪老師,請您談談陜北的秧歌和嗩吶吧。

汪:秧歌和嗩吶是絕配,在陜北凡扭秧歌,就離不了嗩吶。俗話說“打起家什來了勁,嗩吶一響就往起蹦”。沒有嗩吶的秧歌就不帶勁兒。嗩吶“引秧歌”走在秧歌隊前面帶路,嗩吶一響,秧歌就跟著節奏扭了起來。經常吹奏《鬧紅英》《獅子令》《打娃娃》等。過街秧歌必須要和吹鼓手提前商議吹什么曲子,把曲子定了,自己在家先練習,到時候就用了。如果在固定的場地上扭秧歌,就不需要了,隨興演奏。在陜北不光是秧歌,如果沒有嗩吶,踢場子也踩不到點兒上,搬水船也“漂”不起來。

梁:請您再給我們講講嗩吶和“踢場子”的配合。

汪:綏德的踢場子很有名氣。原先踢場子也不是為了表演,地地道道的農民有時揎胳膊抬腿就是為了宣泄宣泄心里的憋屈呀,苦悶呀,滋味呀,后來漸漸表演開了。一般是男女二人表演:男的叫“挎鼓子的”,走、跳、扭、踢、搖、擺,動作剛健敏捷;女的叫“包頭的”,舞著扇,纏、甩、繞、揚、顛、閃,動作細膩柔俏。兩人之間相互逗撩,喜樂成趣,陜北老百姓愛看。踢場子表演要大嗩吶伴奏,熱鬧紅火,有勁頭。踢場子跟著嗩吶的節奏,動作踩到點兒上,表演才精彩。

梁:汪老師,那“搬水船”是不是我們常說的“劃旱船”?

汪:是的。“搬水船”也叫“劃旱船”“跑旱船”,常跟秧歌在一塊兒表演。水船用木條作架子,彩紙彩綢裝裹。一般是一船三人表演:老艄公在前拿槳劃船,小艄公在后扮丑角,坐船姑娘穿綢衣裳,把船架掛在身上,手拿彩扇或綢巾。表演時動作配合,相互對唱逗說,非常幽默。這艄公劃船,姑娘碎跑和相互說唱的節奏也都是跟著嗩吶走的。

梁:汪老師,咱們陜北非常注重節慶,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您要引秧歌轉九曲吧?

汪:是的。“轉九曲”又叫“九曲黃河燈陣”“轉燈”。相傳是《封神榜》里云霄、瓊霄、碧霄三位娘娘為了報姜子牙殺兄之仇,擺下九曲戰陣,從此這個習俗就在民間流傳下來了。九曲陣像是個方形的迷宮,九曲十八陣,環環相扣,有九十六處彎角,設360盞燈。米脂用豆面作燈碗,綏德用洋芋(馬鈴薯)作燈碗,現在都用小瓷碗了。《米脂縣志》載:“十五日元宵,燈市遍張燈火花炮,鋪戶聚石炭壘作幢塔狀,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晝。(十)四、五、六三日,闔邑僧眾十字街作齋蘸,關城外,以高粱桿圈作燈市,娓曲回環,游者如云,俗名轉九曲。”(12)(清)高照煦編撰:《米脂縣志·風俗志》卷六,《中國地方志集成·陜西府縣志輯42》,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409頁。正月十五,老百姓都去轉九曲,消災去病。沒點燈前,很多還沒生孩子的夫妻就來轉燈,叫“轉黑燈”。因為“燈”字去了火就是“丁”,這樣的話來年能“添丁”,能添個小子。燈場邊還要設“神堂”,供各路神仙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天一黑,燈陣亮了,老百姓就熱鬧了。嗩吶手引著秧歌隊入陣,吹吹打打,老百姓跟在后面,又是說又是笑,高興得很。有的九曲燈陣中間用炭搭起“火塔塔”,有專門的嗩吶班演奏,這時嗩吶不用配合其他活動演出了,人們把“火塔塔”圍個里三層外三層專門聽嗩吶,這也是元宵節鬧紅火的高潮。嗩吶藝人們把壓箱底的絕活拿出來,讓大家過嗩吶癮。

四、綏米嗩吶的學習培訓與承傳保護

汪世發已經七十多歲了,依舊親自帶徒授課,希望嗩吶藝術能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他說“下三等的營生,要上三等的人來做”,徒弟要腦子靈光、肯吃苦,才能學好嗩吶。筆者就嗩吶傳承的收徒條件、培養步驟、技術難點,以及大嗩吶本身的局限性和傳承困境進行訪談。

梁:汪老師,俗話說名師出高徒,請講一講您的師傅吧。

汪:我的師傅曹來前,師傅比我大個七八歲,也是我們四十里鋪后街村人,從小我就跟師傅學吹嗩吶。先是跟著他四處跑著玩,后來跟著學嗩吶,越來越喜歡,就離不開嗩吶了。

梁:您是怎樣學習嗩吶的?

汪:我一開始學習打樂。比如打鼓、打镲、敲鑼。我們基本都是身傳,師傅手把手地教。師傅吹了,我就跟上吹,模仿著吹。就是用耳聽,師傅吹《東方紅》,我也吹《東方紅》,他前面吹,我跟上吹。師傅教了以后,自己下去多練,把曲子記熟在心里。

梁:曹師傅教您時用樂譜嗎?

汪:以前沒有,現在有了。咱們有《綏德文庫·嗩吶音樂卷》,高萬飛《陜北大嗩吶音樂》和《米脂嗩吶》專門收錄陜北嗩吶的曲譜。現在收徒傳藝開始用譜子了。

梁:汪老師,您嗩吶班的學生收的多嗎?

汪:我的徒弟多,現在都各管各的,另立班子了。這二年,跟著我的有幾個。

梁:您收徒弟有什么要求嗎?

汪:過去是拜師磕頭呀,現在不用了。就是有興趣,喜歡就過來跟上吹。但腦子得靈活,老話說“下三等的營生,要上三等的人來做”,講的就是這。一般是不收女的。

梁:汪老師,為什么綏米嗩吶演出,基本沒見到女吹手,傳男不傳女?

汪:不是。綏米嗩吶是大嗩吶,講究氣足音滿,需要氣力大,女的氣力不足,音不飽滿,一般吹不上去,吹上去了音也不扎實。吹大嗩吶比較吃力,女生有學習小嗩吶的。

梁:原來如此。那請您講講嗩吶學習的步驟內容。

汪:學習大嗩吶不容易,得一步一步來。先是端正姿勢。兩肩和頭要協調,嗩吶和身體成70度角。如果頭比較低,胸肺就打不開;頭仰得過高,吹起來太累,還不好換氣。而后是嗩吶的拿法。綏米嗩吶是大嗩吶桿子長,八個孔孔距大,要用手指按滿,不然音兒就不準。左手按住上四孔,前三后一,小指不按孔。右手按下四孔,拇指不按孔。練好姿勢和拿法了后,再練口形口風。嘴唇控制哨片,要靠緊氣牌和哨座對齊,不能咬。口形影響音色和音準。口風是基本功,吹入哨子的氣流控制嗩吶音兒的高低強弱。再后是呼吸法和換氣法,吹嗩吶得用“丹田呼吸法”,吸氣要快要滿,吹氣要慢,保持吸氣呼氣的連貫,俗話說“在肚里要有底氣,在嘴里要有余氣”。再練鼓腮換氣,吹嗩吶的不會換氣,就吹不成嗩吶。我讓學生拿秸稈對著盛水的臉盆練習,練到往秸稈里吹氣,臉盆水能咕嘟咕嘟連續不斷地冒水泡,再拿嗩吶來練。

梁:練習嗩吶可真不容易,還有什么難點嗎?

汪:有。綏米嗩吶規格不一,有的是自制的,音孔的大小距離也不太準確,練習“半音”困難。得靠口風和指法來控制,那得反復實踐練習才能掌握。另外“口技”和“指技”也難。這些全靠師傅手把手教,自己再勤學苦練才能掌握,熟能生巧。

梁:您的兒孫跟隨您學習嗩吶嗎?

汪:大兒子不學,出去一年掙的錢比吹嗩吶掙得多。二兒子學一段兒,現在也不學了。孫子小,剛上初中顧學習,文化課占的時間太多,沒有時間學習嗩吶。

梁:汪老師,您有沒有想過進高校培養專業的嗩吶人才?

汪:去高校進行過兼職教學。現在綏米嗩吶有它的局限性很難進行專業化系統教學。

梁:綏米嗩吶的局限性在哪兒?

汪:在于綏米嗩吶樂器本身,規格不統一,比如音孔大小距離也不規范,吹奏的技法還沒有成熟定型。有些曲子小嗩吶可以表演,但是大嗩吶就演奏不了。小嗩吶學個二年就能出師了,大嗩吶學個四五年,也有學不好的。現在,學小嗩吶的比較多,學起來比較容易,學綏米嗩吶的就比較少了。學過小嗩吶再學大嗩吶相對來說容易些。學會小嗩吶后,他就會了一些曲譜、指法,這些都是相通的,然后到我這里學大嗩吶就會比較順手。

梁:汪老師,您吹嗩吶有五十多年了,請問靠吹嗩吶能不能養家糊口?

汪:現在我的那些徒弟和我一樣都是靠吹嗩吶養家糊口的,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收入。

梁:靠吹嗩吶謀生,收入水平如何?

汪:小時候家里很窮,我十二歲就跟吹嗩吶的舅舅出門辦事,打雜掙個塊兒八毛的,買煤油貼補家用。后來跟師傅學吹嗩吶,收入漸漸多了。到了工社勞動那時候,冬天閑下來,我出去給人家引秧歌,正月春節活動,雖然掙得不多,兩個吹嗩吶的引一天秧歌,掙四塊、六塊,有時掙八塊。這樣算下來,一天一人掙四塊,但工社勞動一天只能掙一毛八分錢,差遠了。我就靠吹嗩吶養活全家,當時一天給隊里交八毛錢,自己還能掙三、四塊。后來政策好了,收入更高,前十來年,我在綏德縣城住的時候,一年能收入十來萬。現在我的徒弟一年能掙七八萬,我歲數大了,收入大概在個三四萬吧。像我們這種歲數大的,沒氣力了,漸漸就沒有人請了。

梁:汪老師,如果吹嗩吶的收入越來越低,您有什么樣的擔心和顧慮嗎?

汪:沒有啥顧慮,現在我家里務農,嗩吶收入就是個外塊。

梁:汪老師,您吹嗩吶、教嗩吶這么多年了,對綏米嗩吶的傳承有什么樣的感觸和想法?

汪:我的想法就是在我現有的基礎上,把自己會的都給徒弟們傳授。現在我的徒弟有不會的,會經常來問我,這個曲子怎么吹,叫啥名字呀。以前收下的徒弟,現在還在吹嗩吶,新學的比較少。而且綏米嗩吶受地方限制,就在陜北一帶。另外,現在的年輕娃娃學鋼琴、提琴、電子琴的比較多,學嗩吶的就越來越少了。

梁:您如何看待在傳統嗩吶演奏中加入西洋樂器?

汪:常有的,像長號、小號和電子琴。但這些都是輔助性的演奏,有個烘托,跟隨嗩吶的主調,可這不是傳統綏米嗩吶的味道,都是為了迎合聽眾,趕潮流。

梁:綏米嗩吶近年來曲目更新的情況如何,有新的作品嗎?

汪:像《西風贊》這些老曲目都是上一代流傳下來的東西。現在又有不少新創作的曲子,如《沸騰的黃土地》《鬧元宵》等,都是近年來新創作的。我自己還創作了《雙鳳蓮》《迎春令》《哭思鄉》等。另外,我們每年集體培訓,進行曲譜樂理的學習,對作曲有很大幫助。

梁:綏米嗩吶傳承存在困境,您有什么樣的想法和建議呢?

汪:這個問題我一直在考慮。一是國家政府要重視。綏米嗩吶是民間藝術不能斷。政府要有政策和法規去扶持引導和保護。二是要定期集體培訓。嗩吶藝人會演奏,但文化水平低,缺乏樂理知識,得不斷學習。三是要讓綏米嗩吶專業化、規范化。四是要保護版權。

梁:汪老師,請您具體談一談這些想法。

汪:好的,要想搞好綏米嗩吶的傳承,上級政府必須要重視,要及時保護。綏米嗩吶有兩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米脂李岐山(13)李岐山(1945-2015),男,米脂縣十里鋪鄉李家溝村人,著名嗩吶演奏家,綏米嗩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已經去世了,我也七十歲了。另外,得有一定的經費,增加集體培訓的次數。去年縣上給的兩萬塊錢經費,置辦了一些樂器,像嗩吶呀,鼓呀,樂譜呀,就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梁:綏米嗩吶集體培訓的作用大嗎?

汪:起到很大的作用。綏德縣會在一年進行兩三次集體培訓,就在綏德縣文化館。這樣的培訓,一是提高嗩吶藝人演奏水平。比如有生(新)曲子了,就會集體學習,彼此交流。從曲譜的制作到講解演奏,細致到對每個音節的掌握,精益求精。一個新曲子細致學習半個多月,對演奏水平有很大提高。二是對樂理知識水平的學習。嗩吶藝人們文化水平偏低,會吹奏但不懂樂理,有的連簡譜都不認。三是集體表演的協調。過去都不敢想能十幾、二十幾個人一起吹嗩吶,彼此打擾的什么也吹不成。現在幾十個人在一起表演,效果非常好。在陜北民歌博物館開館時還表演了百人嗩吶。

梁:在集體培訓中,您講授什么內容?

汪:我講的是傳統曲牌,傳統的演奏技法。四十歲以下的嗩吶藝人們基本不會吹傳統曲牌了。現代的曲子有別的老師講。

梁:您剛才提到綏米嗩吶專業化、規范化,這怎么去實現?

汪:綏米大嗩吶要想專業化、規范化非常困難。一個是樂器受限制,有的嗩吶是藝人自制的,嗩吶桿尺寸大小不一,連音孔大小和距離都不規范。小嗩吶演奏的不少曲牌,大嗩吶就吹不了,比如我剛才播放中國音樂學院張倩淵《一枝花》,大嗩吶就表演不到位。再比如獨奏《正月十五鬧雪燈》,大嗩吶很難演奏出來,曲子的難度大,指法上不來。大嗩吶的指法沒有小嗩吶靈活,遇到有些音節就含糊過去了,效果就像人說話不真切一樣。同一首曲子,大嗩吶和小嗩吶吹出來味道就不同。要走進專業化,規范化,國家要有專門人才和經費進行研究培訓,讓綏米嗩吶的樂器和演奏技法成熟定型,就像小嗩吶那樣能在音樂院校里進行專業系統地培養。

梁:汪老師,您剛才也談到版權保護問題,現在新媒體傳播技術非常發達,這對綏米嗩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汪:影響很大。像QQ音樂,酷狗音樂等都有我的作品。在陜北地區播我的演奏更多了。我自己在快手上進行直播,在微信公眾號上定期推送。嗩吶演奏通過新媒體技術傳播的更快更廣,讓更多的人了解綏米嗩吶。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那就是版權保護。(汪老師播放自己在84年錄制的《柳青娘》)這是我年輕時演奏的,現在上了年紀吹不了。

梁:您現在演奏技法不是更加成熟了嗎?

汪:上年紀了,歲數大了,沒有年輕時的氣力。年輕時氣力旺,吹嗩吶功底都在氣上。

梁:汪老師,我看到QQ音樂在播放您的《柳青娘》,您是否有版權呢?

汪:84年吹奏錄音后,人家問我要不要版權,要版權就沒有演出費用了。當年對版權不知道是啥就沒有要。現在綏德、米脂、榆林、延安,到處放著我的曲子,我也沒有辦法維權。所以一方面要給嗩吶藝人們普及版權意識,另一方面要健全法規,切實維護我們的權益。這樣才有動力提高演奏水平,翻新曲目,讓綏米嗩吶越來越好。

采訪后記:從汪世發老人關于綏米嗩吶的講述中,我們了解到綏米嗩吶早已根深蒂固地融入到陜北人民的生活中,并與當地其他民間藝術共同構成黃土高坡獨特的文化氛圍。它是黃土地土生土長的藝苑之花,但目前綏米嗩吶的保護傳承還存在諸多困境:地域的限制,流行樂的沖擊,樂器本身的局限性,藝人文化水平偏低和維權意識淡薄等等。尤其是兩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米脂李岐山老先生已經故去,綏德汪世發老先生也已七十歲了,保護工作迫在眉睫。應當保護好傳承人,尊重傳承制度和規則,確保綏米嗩吶吹奏的核心技術及相關內容能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還應當規范綏米嗩吶表演市場,營造良好健康的環境,倡導傳統習俗,并與旅游業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擴大了市場需求,也增強綏米嗩吶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年輕人愿意投入到對它的學習和傳承中。此外,從政府層面,除了政策的扶持引導外,還可借鑒國際上關于非遺保護比較成熟可行的經驗和法規,切實保護綏米嗩吶及藝人的各項權益。從政府到民間共同促進綏米嗩吶的保護傳承和繁榮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网站| 久久免费视频6|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精品30p|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成人在线亚洲|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丝袜第一页| 亚洲综合天堂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影院|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另类欧美日韩|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乱码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久久婷婷六月|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婷婷六月天激情| 亚洲第一区在线| 日韩第八页| 欧美日韩第二页|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日本午夜影院|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伊人福利视频|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看| 青青草欧美|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青青操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91亚洲精品第一| 黄色片中文字幕|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三级色|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婷婷色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人成网址|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第一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