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孔繁森是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楷模,更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進入新時代,社會依然呼喚孔繁森精神,人民期盼孔繁森式的領導干部更多涌現出來。2020年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黨員干部要像孔繁森那樣,到脫貧攻堅的第一線,經受考驗,磨煉黨性,積極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1990年,遲浩田將軍聽聞曾在濟南軍區當過兵的孔繁森兩次援藏、無私奉獻的事跡后,親自為他題詞:“心連心,同命運,共呼吸。”在新時代,我們要以孔繁森為楷模,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爭當孔繁森式的黨員干部。
1979年,聊城選拔第一批援藏干部。當時,他的母親已經78歲高齡,他的父親也已70歲,三個孩子中最小的孩子兩歲,最大的也只有8歲,作為家里唯一勞動力的妻子,王慶芝常年體弱多病,一家生活在農村,生活十分困苦。但是孔繁森想,誰家沒有困難呢?這正是黨和國家需要我的時候,于是他做通了家里人的工作,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
1989年,山東省委再一次選拔援藏干部,孔文森因為政治素質高,綜合條件好,又有過進藏經驗,被作為重點考察對象,組織上想讓他帶隊再次進藏。組織問孔繁森有沒有什么困難?孔繁森說,我是黨的人,服從組織安排。在這次決定進藏之前,孔繁森并沒有告訴家人,為了彌補對家人的愧疚,孔繁森在第二次進藏前帶家人到北京游玩。這時,他的母親已近九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親已去世,孔繁森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老母親。臨行前,孔繁森來到母親面前,拒絕了母親的挽留,跪倒在母親面前大哭。
就在孔繁森第二次援藏期滿時,組織決定讓孔繁森擔任中共阿里地委書記,這一決定意味著他將繼續留在條件艱苦的西藏。阿里地區被稱為千山之巔,萬水之源,海拔高、溫度低,也是當時我國唯一一個沒有電的地方。全年7-8級的大風有140多天,溫度常年在0℃下,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1℃,被西方醫學界稱為生命禁區,但是孔繁森毫不猶豫服從了黨的決定。
孔繁森始終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講黨性,顧大局,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經受鍛煉。新時期領導干部應該以孔繁森為鏡,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不畏艱難。領導干部都要學習孔繁森精神,并將其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助力脫貧攻堅,建成小康社會。還要增強黨性鍛煉,用先進的思想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成為孔繁森式的好黨員、好干部。
1992年,孔繁森去震后災區視察時收養了3個孤兒,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3個孩子健康活潑的長大,可孔繁森卻日益消瘦。當時孔繁森每月工資加援藏補助有一千多元,可他每個月要拿出一部分寄給家人做生活費,還經常去敬老院慷慨解囊,現在又加上三個孩子的開支,經常是不到半個月工資所剩無幾。孔繁森不愿意向組織訴說困難,更不愿讓3個孩子受委屈,于是,他三次化名洛珠,在西藏軍區總醫院3次獻血共計900毫升,換來900元錢彌補支出……
這就是一個真正共產黨員所做的,令我們肅然起敬。孔繁森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存。
一次,孔繁森下鄉檢查工作時發生車禍,造成嚴重的腦震蕩和顱底骨折。但身體尚未康復他就回到工作崗位,致使他的右眼留下了終身殘疾。對此他全然不顧,在他的努力下,短短4年間,當地適齡兒童的升學率從45%上升到80%。當地有了第一所職業高中。
孔繁森一生廉潔奉公,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本來,他用公車十分方便,但他從不用公車辦個人的事兒。當時已經是聊城地區行署辦公室副主任的他,為母親看病卻用借來的私家車。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結婚十幾年竟然一直住在農村的破舊房子里。1991年已經是聊城專員的他,組織要給他分房子,可他卻讓給了住房有困難的同志,全家依然住在破舊的房子里,并且謝絕了組織為他裝修房子的建議。
1993年,孔繁森在阿里地委黨校作報告時,工作人員在他的桌上擺了兩盒紅塔山香煙。孔繁森一支未吸還提出批評:“在阿里,一斤羊毛4塊8毛錢,一盒紅塔山20塊錢,吸一盒煙四五斤羊毛就燒掉了……”以他為榜樣,黨校制定了三不準:講黨課一不準吃請,二不準擺放水果和香煙,三不準發放講課費。這就是共產黨員的楷模、始終以身作則、廉潔奉公的孔繁森。
1994年的8月,孔繁森回到家,和家人拍了一張合影,誰能想到96天后孔繁森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親人,這也成為他和全家人最后一張合影。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50歲。而犧牲前5天,他曾寫下“阿里12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竟成了他的高原絕筆。
“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桑梓在高原。只為萬家能團圓,九天云外有青山。”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詩篇,生動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狀態。他說,一個人民公仆,在感情的天平上,始終應該把砝碼放在人民一邊。僅僅是表態嗎?僅僅是說說嗎?不,如果說這是誓言,那他就是用生命踐行了誓言。其實,在西藏工作他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藏十年,由援藏到調藏,他為西藏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嘔心瀝血,傾盡所有。他去世已經20多年了,但他留下的那句話“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將會一直鞭策我們去助力脫貧攻堅,為人民謀幸福。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孔繁森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改革先鋒”“時代領跑者”“最美奮斗者”,孔繁森精神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習近平同志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而孔繁森就是我們脫貧致富 、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先鋒模范。
今天我們發揚孔繁森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今天的社會多么需要更多的孔繁森來領導人民建設我們的國家啊。各行各業和每一個人都應該以孔繁森為榜樣,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踏實苦干的作風,去踐行一個干部和一個黨員所應承擔的責任。
筆者以為,在學習孔繁森精神,助力脫貧攻堅、脫貧致富的路上,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到孔繁森在他的日記所寫得那樣:“勤政、廉潔、求勤、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