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外,中軸線西,Page One北京坊,這里有關于時間靜止的想象力。一排排高縱至頂的書架,模特穿梭于其間,一靜一動,亦靜亦動,光影之間演繹了一出最為生動的跨界時尚……
一方面,疫情改變了時尚業,中國國際時裝周(2020/2021年秋冬系列)不得已推遲時間、改變形式,卻開啟了另一種全新的嘗試,一種符合當前乃至未來生活方式和流行趨勢的創新,用“線上+線下”“直播+帶貨”拉近了時裝周與普通消費者的距離;另一方面,線下商圈也通過與時尚領域的跨界合作,拉動流量。
這同樣也是線下商圈的一種自救。畢竟,在目前全球形勢下,經濟的提振只能寄厚望于內銷。目前,隨著各地復工復產逐步恢復,政府部門及各家商場都在通過各種政策和活動刺激消費,線下消費有一定回暖,但似乎并沒有看到大家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出于對新冠病毒的忌憚,以及管控措施的影響,人們逛商場的熱情短時間內還無法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除此以外,“不敢消費”也是很大原因,人們的消費更加趨于保守和理性。此次本刊封面專題聚焦于此,記者在北京商圈調研中,也深有感觸。
一邊是線下消費的緩慢恢復,一邊是線上直播的如火如荼。5月21日,頭部直播主播薇婭第三次舉辦線上粉絲節,在福利和流向的雙重加碼下,觀看數據一路狂奔,達到1.17億人次。作為目前零售的“救命稻草”,直播正在不斷刷新我們對這一形式的認知,從賣車、賣房、賣火箭,到明星、內容、生活方式的加持,越來越多的主播、MCN機構、品牌、企業正奮不顧身投身于此。
這似乎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誕生了一個個令人瞠目的線上銷售數據;這似乎也是一個“每個人都在喊虧”的行業,伴隨著頭部主播稀缺、高價坑位費、高傭金、退貨率奇高等一系列問題,背后的風云變幻不亞于疫情初期的“魔幻口罩”。
在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借用當下最熱門女團選秀綜藝的說法,品牌和企業當如何“出圈”?喧囂總會過去,如此經濟下,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與服務,才是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