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彬,張曉昕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
福建閩江水口水電站樞紐壩下水位治理與通航改善工程(以下簡稱水口壩下工程)位于閩江干流閩清縣境內的閩江河段上,上距水口水電站9km。本工程為三等工程,工程規模為中型,其中左岸擋水壩段、河床無閘門泄洪壩段、一線及二線船閘上下閘首及閘室等主要建筑物為3級建筑物,壩后消能防沖等次要建筑物為4級建筑物。
本工程于2011年通過可研審查,至2015年開工,期間水位等地形條件、政策條件等均發生變化,有些變化對施工總布置是顛覆性的。根據現場的實際條件,設計對施工總布置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滿足施工需要。
根據本工程樞紐布置特點、施工場地條件,可研階段施工總布置方案如下:
北溪布置區位于壩址右岸上游約2.0km,為工程主要臨建設施布置區,G316國道從北溪溝口經過,沿北溪左岸新建道路可達各臨建設施。距溝口約500m,為工程北溪石料場,分布高程40.00~150.00m;距溝口約1.0km,北溪左岸緩坡地,為工程人工碎石加工系統、天然砂篩洗系統、混凝土生產系統布置區。
該場地位于壩址右岸上游約4.50km,高程50.00~150.00m左右,G316國道從北溪溪口通過,接北溪村現有道路至該場地。場地位于北溪村坑原沖溝內,多為林地,種植有毛竹、桔子樹及橄欖樹,沖溝較平緩開闊,溝內常年流水,坡度約15°~25°。布置工程棄渣場,容渣量約為150萬立方米。
雙沙業主及承包人營地布置區位于壩址右岸上游約6.00km,場地寬約50m,占地面積約4.60萬平方米,國道G316從下方通過。該場地為原水口水電站施工期房建工程布置區,作為工程營地。
象尾口布置區位于壩址右岸上游約6.50km,現有G316國道從象尾口下方通過,高程30.00~60.00m,長約520m,寬140~200m。施工臨建設施布置主要集中在63.80m高程平臺,占地面積約4.50萬平方米,該工區布置有混凝土預制件廠、鋼筋加工廠、木材加工廠、金屬結構拼裝場和機械修配站等臨建設施。
該場地位于壩址右岸上游約2.00km閩江沿江,占地面積約14.42萬平方米。有簡易公路連接料場與G316國道,交通方便。該處場地在枯水期可以作為工程臨時場地中轉土石方,汛期考慮到行洪影響,在汛前需挖除中轉的土石方。
該場地位于壩軸線上游左岸岸坡,外福鐵路與閩江之間條形地塊,現有交通條件同蓮池場地。壩址上游新建的交通大橋通車后,從該交通大橋左岸橋頭引一高架橋,后接道路至該場地,公路里程約2.50km。
水口壩下工程于2011年完成可研設計及審查,2015年5月招標,2015年7月承包商進點,招標前后相繼發布并實施了《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35號,2015年5月1日起實施)、《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強臨時占用林地監督管理的通知》(林資發〔2015〕121號,2015年8月31日起實施),原選用的北溪石料場無法使用,經各級政府部門及業主多方協調,選擇距離壩址約12km的建興石料場,由此相應的碎石加工系統等施工臨建設施的布置需進行調整。此外,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隨著征地進展的變化、承包商對承包商營地布置方式等均有了變化。因此,對原規劃的施工總布置進行調整和優化,為后續工程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調整和優化思路如下:
(1)由于石料場發生變化,對碎石加工系統及相應的料場開采區的供水、供電系統進行了調整。
(2)北溪與閩江交匯口,閩江兩岸臺地,位于水庫淹沒范圍,場地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密集分布橄欖樹,可研階段認為該場地前期征地困難,無法布置施工臨建設施;實施階段,地方政府征地效率高、村民配合,該場地較早交付使用。
(3)工程位于閩清縣城,勞務人員為當地村民,無需提供住房;另外,當地閑置房屋多,可作為承包商管理人員租房。
(4)主要施工輔企要服務于主體工程建設,盡量靠近樞紐區布置。
鑒于實施階段政策相關林地審批、使用的政策變化,移民進展情況,以及實施階段現場條件變化,對實施階段的施工總布置進行調整和優化,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取消了雙沙業主及承包人營地布置區和象尾口布置區,增加了建興石料場及碎石加工系統布置區、北溪與閩江交匯口閩江臺地布置區。
由于政策變化,原選用的北溪石料場無法使用,選擇距離壩址約12km的建興石料場,該料場無用料棄渣約127萬立方米,經與地方協調,結合地方造地及城鎮規劃,新增下岐湖、建興碼頭、白石坑、下埕、埕頭村、奎石村、橫五線、閩江公園場平造地區,消耗工程棄渣。
可研階段碎石加工系統布置緊鄰北溪石料場,由于石料場變更為建興石料場,為便于施工管理和減少毛料運輸產生的棄料堆存,減少施工投資,將人工碎石加工系統布置于建興石料場附近,并且布置相應的施工供水、施工供電等設施。
可研工作于2011年完成,至2015年開工相隔4年,期間由于閩江河砂的持續開采及水流的沖刷,導致北溪沿江沙灘幾乎消失殆盡,已經無法作為工程中轉料場。后經多方協調,將北溪沿江位于淹沒區灘地提前完成征地及清表工作,作為工程的中轉料場。

表1 施工場地特性
實施階段,北溪與閩江交匯口,閩江兩岸臺地較早完成征地工作、交付使用;同時,象尾口場地距離工程區較遠,且該處進行部分石方料回采后,場地破壞,基本無法使用,將原規劃于象尾口的鋼筋加工廠、模板加工廠、金屬結構加工廠等施工臨建設施布置于北溪與閩江交匯口臺地。
可研階段承包商營地利用原水口電站遺留設施——位于雙沙的承包商營地,該場地位于壩址上游約6km。結合工程特點,工程位于閩清縣,兩岸居民集中、民房較多,且主要的民工均為當地居民。因此,承包商管理部人員采取租賃房屋的方式,當地民工住房無需另設營地,其余民工住房也采取租賃方式。
本項目開工后,現場的邊界條件與可研階段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施工總布置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和現場邊界條件變化進行合理調整與優化,從服務于工程建設的目的出發。本項目根據現場變化條件,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充分結合地方規劃進行調整與優化,既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又為地方建設提供便利,達到工程建設與地方建設的雙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