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君
【設計理念】
本節寫作指導課的訓練點為“學會正確審題”。許多學生之所以審題不清,是因為思維能力不足,思維品質欠缺。這節課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是:在明確作文審題重要性的前提下,分“三級”挑戰,引導學生首先揣摩關鍵詞的本義、喻義,然后理清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探究關鍵詞的詳略指向,通過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最近有同學跟老師交流,說自己每次寫作文最怕審題,有時候自以為讀懂了題意,但老師在評語中還是會說“不夠切題”。大家也有這樣的感受嗎?
生:有的,我也有過偏題的經歷。
師:請具體說說。
生:有一次,作文題目是關于“自立”的,我寫著寫著,主題卻變成“勤奮”了。
師:這是對關鍵詞的理解不到位,很可惜啊!其他同學呢?
生:上次寫“這一次,我選擇”這個題目,我就沒有好好理解“選擇”的含義,結果也偏題了。
師:看來,作文審題是大家寫作時共同的“痛”。同學們,想要寫出好文章,正確審題是關鍵的一步,不可回避。今天,我們就通過揣摩作文題中的關鍵詞,揭開作文審題的小秘密。
屏顯:
審題就是審察題意
明確作文題的要求
二、初級挑戰——咀嚼詞語的本義、喻義
1.捕捉關鍵詞。
屏顯:
美麗的誤會
翻過那座山
師:咱們先進行初級挑戰。這兩道作文題,你第一眼看到的關鍵詞是什么?
生:我看到的是“誤會”和“那座山”。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
生:我還看到了“美麗”和“翻過”。
(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師:作文審題講究全面。每個詞都是“關鍵詞”,都需要我們細細揣摩。我們來思考一下題目中這四個關鍵詞的含義。
2.理解關鍵詞。
生:“誤會”,我覺得是一種誤解。
師:是的。我們生活中的小插曲,既可能引發糾紛,也可能造成尷尬。那“美麗”如何理解呢?
生:“美麗”指這個誤會是美好的。
師:沒錯,一般的“誤會”引出的都是不愉快的事,但是題目中的“美麗”提示我們:這個“誤會”引出的是一段美好的故事。我們再來解讀一下“翻過”和“那座山”的意思。
生:“翻過”就是越過,可以比喻克服困難。
師:你說到了比喻,說明這是一道帶有比喻詞的作文題。所以,對“那座山”的理解也要關注其比喻義。請你說說“那座山”的意思。
生:“那座山”,既可以指實際的山,也可以比喻生活中的困難與坎坷。
師:舉例說說呢?
生:比如跑1000米,對于我來說,就像一座山,“壓力山大”。
(生笑。)
師:長跑、考試、競賽、別人的誤解、世俗的眼光等,都可以理解為“那座山”,橫亙在大家成長的途中,等待著大家去戰勝,去克服。看來,這些關鍵詞的含義都難不倒大家。我們尤其要注意含有比喻詞的作文題,要能仔細解讀其比喻義,不宜只停留在本義層面。老師還要強調的是:作文題中的每個詞,都是“關鍵詞”,忽略其一,必定偏題。不信我們來看。
3.設想忽略關鍵詞所導致的后果。屏顯:
不審清“誤會”,就會
不審清“那座山”,就會
生:不審清“誤會”,就會寫成一件普通的事,不能表現誤解和糾紛。
生:不審清“那座山”,只寫實際生活中的山,就會忘了它的比喻義。
屏顯:
忽略“美麗”,就會
忽略“翻過”,就會
生:忽略“美麗”,就會只寫誤會引起的不愉快,而偏離了“美好”。
生:忽略“翻過”,就會不寫自己是如何戰勝困難的,而只寫困難。
三、中級挑戰——理清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
1.對比兩道作文題的不同。
屏顯:
走近了,才知道
我所知道的
師:恭喜大家順利完成了初級挑戰,現在要加大難度咯!大家對比這兩道作文題,說說其中的不同。
生:第一個題目中有“走近了”和“才”兩個關鍵詞。
師:“走近了”“才”連起來怎么理解?
生:就是要先“走近了”,“才”能知道。
師:嗯,也就是如果不走近,是不知道的。那第二個作文題呢?
生:第二個作文題,意思是直接寫自己所了解的人、事、景、物。
(生紛紛點頭。)
師:那老師追問一句,像第一道作文題,“才”一般和哪個詞聯結?
生:“才”一般和“只有”聯結。
師:也就是說,“知道”的前提條件是?
生(齊):走近了!
師:所以,這類題目的詞語間隱藏了條件關系。大家一定要審清其中的“前提條件”,在作文中體現出來。
2.理清其他文題的邏輯關系。
屏顯:
因為有你
門其實開著
師:大家再研究一下這兩個題目,看看我們常見的作文題中,詞語之間除了“ 條件關系”之外,還藏著哪些關系。可以小組討論。
(生小組討論。)
師:哪個小組來分享自己的發現?
生:我們組發現“因為有你”這個作文題的詞語之間形成了因果關系。
師:也就是寫作時要突出前因后果,即因為“你”的存在,所以給“我”或者給身邊人帶來了改變和影響。大家不妨和“我心中的你”這個題目做一番比較。如果寫作時忽略了因果關系的呈現,只寫“你”的特點,即便寫得再好,又怎么能算切題呢?
生:老師,我們組發現“門其實開著”中的“門”是有比喻義的。
師:具體說說呢?
生:既可以指實際的“門”,也可以指“心門”。
師:你們很好地關注了題目中的比喻詞,值得表揚。那么,題目中的關鍵詞之間,形成了什么關系呢?
生:“其實”的意思是“本來不這么認為,后來改變了認知”,所以有轉折的意思。
師:你的分析非常到位。大家可以和“開著的門”做個對比。“門其實開著”在寫作時要能體現轉折關系,也就是說,要交代“我”本來以為“ 門”是關閉的,后來因為一些事情的觸發,才有了不同的發現。如果少了必要的交代,就偏題了。
3.自主設計類似作文題。
師:我們拿到作文題后,不僅要細細讀懂每個關鍵詞的含義,還要能理清詞語之間隱藏的各種關系,比如我們剛才分析的條件關系、因果關系、轉折關系。現在給大家一個命題的機會。請你們設計幾個作文題,要能分別體現以上幾種邏輯關系。
(生思考,師巡視、答疑。)
生:老師,我想了一個因果關系類的作文題——“你讓我懂得了”,可以嗎?
師:你可以具體分析一下詞語間的因果關系嗎?
生:這個作文題里的“你”是“我”懂得的原因。意思就是,因為“你”,所以“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師:沒錯。咱們鎮江市2012年的中考作文題“ 讓我與眾不同”,其實也是因果關系的半命題作文。“與眾不同”是結果,橫線上所填的是原因。
生:轉折關系的,我想了一個題目——“原來如此”。
師:妙!要寫好這個“原來如此”,前面必須有足夠的鋪墊,情節必須有精彩的轉折哦!含有條件關系的作文題,誰來試試?
生:老師,我模仿剛才的作文題想了一個——“失去了,才懂得”。
師:你模仿能力很強啊!這個作文題,將“失去了”作為“懂得”的前提,體現了條件關系的重要性。同學們,作文題的關鍵詞之間,經常隱藏著各種邏輯關系。老師要提醒一下,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邏輯關系外,還有并列關系、遞進關系等。大家要謹慎思考,智慧辨別。
四、高級挑戰——探究關鍵詞的詳略指向
1.大家來找碴。
屏顯:
作文題目:不期而遇的溫暖
一名同學寫自己體育課上不小心摔骨折。圍繞“骨折”一事,他洋洋灑灑寫了四個片段,分別是“骨折瞬間”“眾人相扶”“不眠之夜”“病友鼓勵”。在一、三兩個片段中,他詳寫了自己骨折后的巨大痛苦。
師:作文的審題,不僅要審清詞語的本義、喻義、邏輯關系,還要根據題意恰當地安排文章詳略。這篇文章在詳略上有什么問題?
生:他在文章里詳寫了自己骨折后的巨大痛苦,不符合題意,偏題了。
生:題目是“不期而遇的溫暖”,也就是說,文章要詳寫的應該是“溫暖”,而非“痛苦”。
師:你倆的分析很好。那么,我們該如何根據題意安排詳略呢?
(生沉默。)
2.慧眼識“題眼”。
師: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作文題中的“ 題眼”。比如“不期而遇的溫暖”,“題眼”就是“溫暖”。“題眼”是題目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重點。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節課中的部分作文題。
屏顯:
美麗的誤會
翻過那座山
師:任選一個題目,說說你覺得文章要詳寫的內容。
生:“美麗的誤會”,要詳寫這個“誤會”為什么是“美麗”的。
師:也就是說,要詳寫這個“誤會”所引出的美好故事。“翻過那座山”呢?是詳寫“翻過”呢,還是詳寫“那座山”?
(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
師:老師提示一下,假設這篇文章是寫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膜深厚,而“我”努力換位思考,最終讀懂了父母的行為,化解了隔膜,那么,題目中哪個詞最能表現中心呢?
生(齊):翻過!
師:對。所謂“題眼”,一定是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那個詞。“題眼”指明了文章詳寫的方向。
3.合作來優化。
師:知識貴在學以致用,現在我們一起來優化《不期而遇的溫暖》這篇文章。大家可以將原文的小標題進行修改,明確詳略,突出中心。
(生合作交流。)
生(原作者):我覺得可以將小標題改為“黑夜中的淚水”“病房里的微笑”“休養時的鼓勵”。
師:這三個小標題分別對應什么內容呢?
生(原作者):分別寫骨折的痛苦、病友的安慰,還有同學的鼓勵。
師:病友的安慰能具體說說嗎?
生(原作者):我住院的時候,因為疼痛難忍,總是苦著臉,但是鄰床的大哥哥總是微笑著鼓勵我,給我帶來了溫暖。
師:“病友的安慰”切合題意,也側重表現了“溫暖”。但“同學的鼓勵”不應該是預料之中的嗎?是不是不太切合題意?
生(原作者):老師,這個同學不是我們班的,是我小學時的同學。我們已經很久沒聯系了,但他知道我受傷后,第一時間就發信息關心我,實在出乎我的意料,讓我感覺很溫暖。
師:這樣的話,以小標題為線,就串起了“病友的關心“和“同窗的深情”,也就抓住了“溫暖”這個“題眼”。雖是一次意外的骨折,你卻收獲了“不期而遇的溫暖”。
生(原作者):老師,那骨折的痛苦要寫嗎?
師:大家說呢?
生:要的。
生:要略寫。
師:嗯,如此一來,這篇文章便“ 眉清目秀”、詳略得當了。同學們,所謂“詳寫”,就如同中國畫中的“潑墨”,是將水墨揮灑在紙上或絹上,筆勢豪放,墨如潑出;而“略寫”,則如“惜墨”,即不輕易用墨,態度嚴謹,力求精練。所有緊扣題意、中心鮮明的佳作,都是因為作者在審題時能準確地鎖定“ 題眼”,寫作時既有“潑墨如水”的淋漓盡致,又有“惜墨如金”的清醒克制。
五、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通過揣摩“關鍵詞”,揭開了審題的小秘密。現在,我們一起來概括作文審題的注意點。
生:要逐字逐詞地對題目中的詞語進行解釋。
生:要關注題目中的比喻詞。
生:要能理清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
生:最重要的是抓住“題眼”,安排文章的詳略。
師:在寫作中,審題永遠是最重要的一步。唯有正確審題,才可能在寫作的道路上,且行且歌,漸行漸遠。一節課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審題的訓練是長期的。希望大家課后學以致用,聚焦詞語,在作文審題上能有所突破,告別低分作文。讓我們一起加油!
【教后反思】
九年級作文教學中,令很多語文教師感到頭痛的第一個問題當屬“審題”。不管是平時的考試,還是歷年中考,我們都能看到不少學生“下筆千言,離題萬里”,而更多的學生也只是勉強扣題。這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寫作基本功還算不錯的學生。細細想來,審題其實是學生思維品質、思維能力的體現。那么,如何在教學中突破這一難點呢?我從學生的問題出發,設計了這節作文指導課。
課堂以“三級”挑戰為思維階梯,從簡單的“咀嚼詞語的本義、喻義”,到稍有難度的“理清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再到極富挑戰性的“探究關鍵詞的詳略指向”,引導學生全方位聚焦作文題中的“詞語”,細細研究,充分思考,最大限度地挖掘題目中的隱藏信息,以確保正確審察題意。
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主擬題環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也啟發我們在寫作教學中,既要有理性的設計,還要“悅動少年心”,讓學習難點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順利突破。
【名師點評】
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非常重要。審題不清,就可能南轅北轍;審題到位,才能理清行文思路,寫出符合命題要求的作文。
如何正確審題?嚴老師的這節課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
首先,緊扣學生學情,由淺入深。嚴老師通過“三級”挑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審題思維訓練,由易到難,從“初級挑戰:咀嚼詞語的本義、喻義”,到“中級挑戰:理清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再到“高級挑戰:探究關鍵詞的詳略指向”,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兼顧了全班學生的均衡發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確保了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其次,列舉經典作文題,正反分析。嚴老師在本節課中,不僅講解了審題技巧,而且借助經典作文題,深度剖析,正反兩方面分析。例如,講解“美麗的誤會”和“翻過那座山”時,她設計了“設想忽略關鍵詞所導致的后果”這一環節,以此提醒學生審清關鍵詞的重要性。
最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嘗試命題。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使課堂變得靈動活潑,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在此過程中,被教師認可的學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其實,讓學生擬題也是一種換位思考,使學生從答卷人變成了出卷人,可以體會命題人的心態,有助于他們重新回歸答卷人身份時,正確對待審題問題。
另外,嚴老師還通過審題訓練,引導學生確定寫作的詳略: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內容要詳寫,與題目關系不大的內容要略寫,與主題無關的內容不寫。這既是審題的一部分,也是當前很多初中生寫作時容易忽視的地方。
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而審題又與立意、選材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審好題,就可以為立意、選材打好基礎。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審題與立意、審題與選材結合起來進行指導,并且穿插生活中的人和事,讓作文指導更好地為學生的寫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