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毅 袁 蓓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0)
本文以鋼琴曲(胡適熙)《牧民歌唱毛主席》作品為例,將二者貫穿融合,在實踐課堂教學中不僅融入音樂作品背景,寫作構思更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鮮明的情感,體會歷史人物身上蘊藏的熱愛生活、樂觀心態及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在音樂作品教學中做到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并實現知識傳授,價值觀引導統一的規范化,在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同時與專業內容相適應。最后,教師既注重知識與能力育人,也強化思想育人,從而提高學生對鋼琴作品整體的情感把握,更加富有美感地演奏。因此,教師較強的改革意識,積極發揚創新精神,是落實音樂課堂效果的關鍵。
鋼琴教學中將思政理念引入,能夠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從而由演奏實踐真正掌握鋼琴作品中的思政內涵,如感受到鋼琴作品中的人文思想精神以及在歷史變遷中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利用優秀的、能夠映射時代價值的音樂作品積極引導學生領悟時代的發展,感受作品中的家國情懷、創作背景和意義,塑造學生優良的人文理念,傳承中國精神。提升鋼琴課堂思政教學的的實效性,不斷挖掘鋼琴作品中的德育內涵,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胡適熙)《牧民歌唱毛主席》。它強烈的民歌音調以及運用不和諧的二度音程頗具濃郁的民族風格因而很受大家的喜歡。并且它不僅僅用在鋼琴這個西洋樂器中,而且常被改編成別的樂器種類的獨奏曲目。作品中的不同音樂表現手法的運用勾勒出祖國邊疆的絢麗多彩,民族風情,讓人感受到祖國山水的魅力和多民族大家庭的溫暖。這首經典的鋼琴作品飽含著祖國民族人民追求富強、民主、獨立文明的偉大精神。因此,在鋼琴課堂思政教學過程中,抓住作品積極向上的時代情感,把握育人的教學理念,在無形中展開深入的教育工作,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并響應祖國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時光,高效體現出鋼琴思政教學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實踐性。
鋼琴作品的學習由提高學生手指技能彈奏技巧到培養學生處理作品達到藝術層次的能力為教學基礎,通過演奏者的扎實技能和豐富的演奏情感將鋼琴作品中的精神內涵、樂曲的情緒和意境傳達給觀眾。因此,在鋼琴作品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出樂曲的藝術性、科學性、思想性和作品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重視演奏者對鋼琴作品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創作者表達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激發演奏者找到與鋼琴作品的情感價值的共鳴,使演奏者在舞臺表現上將自己與創作者的時代背景相融合。教師在鋼琴作品演奏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樂曲的主調旋律做細致的分析,把握全曲發展的脈絡,深入作品中去感受創作者在作品中要表達的民族風光、草原的遼闊、濃郁的民族風格等。有了這種體驗,會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思政德育的重要意義,學習作品中優秀的品質,通過演奏更好地傳達出作品風格內涵。
如《牧民歌唱毛主席》這一首優秀的鋼琴作品,在彈奏時透過音符節奏將彈奏技巧更好地表現樂曲思想,傳達出作品中引子的舒展、主題的歡快、副題的抒情和再現部的熱烈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作品中帶來的濃郁民族特色,馬兒馳騁的壯闊場面,牧民們開心愉快地跳著舞,好不熱鬧,將這些感受通過指尖的技術,肢體的帶動乃至全身去表達出來。引子部分通過舒緩的指尖節奏帶動,輕快的琶音、短促的和弦猶如春風般將人們帶到了廣闊的草原上。因此,引子處理要輕快,正確彈奏切分音時值,為下面活潑的主調音做鋪墊。在抒情段落,作品中運用了復調寫作手法,各個聲部既獨立又互相映襯。在樂曲中,左手和右手要各彈一個聲部,以右手的旋律為主,左手和弦為輔,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情感進行對比分析。到再現部時與主題彼此呼應,略有不同的是兩次出現的主題旋律一強一弱,仿佛是近景與遠景的對比。速度和主題一樣活潑,相較于主題,人們的情緒會更加激動熱烈,所以速度會稍快一點,但不能過快。最后全曲推向高潮的部分彈奏和弦要結合大臂出力,讓自己身體重心向前,把力量送至指尖上。同時,聲音是彈給遠方的人聽的,要讓自己彈奏的聲音吸引住遠方的人。教師一定要幫助引導學生去感受民族風格的熱烈,使全曲干凈利落地結束,演奏者回歸現實。
在鋼琴教學課堂中,教師的評價方法很重要。它既能反映出學生技能的水平是否有所進步提高,又能表現出學生通過課堂思政藝術教育后思想的感悟。好的教學評價與總結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對課堂教學效果及時反饋并鼓舞學生注重加強思想上的學習,持續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不斷地深入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學情分析,幫助學生很好地提高。如果學生在學習時出現問題,教師不可大意,要認真去分析情況,找出問題的突破口,解決學生問題的根本。評價方法也要多樣化,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思想教育的收獲,肯定學生在學習練習上的突破與進步,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同時,教師進行評價時,要聯系學生實際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與表揚,鼓舞學生不斷學習的士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樹立良好的自信。
在鋼琴教學《牧民歌唱毛主席》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具備廣博的藝術修養,這樣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有力的評價。在鋼琴教學德育教學模式中,要打破傳統鋼琴教學模式,教師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想法并主動去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在鋼琴教育過程中,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對學生展開立德樹人的教育,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在思想政治理念上的認知,不斷學習、進步和創新,充分將鋼琴課程教育的專業特點與思想政治理念的教育進行融合,通過思政課堂教育的引導,更好地完成思政在鋼琴課中的運用方向和技能提高目標。
充分利用作品的隱性思政元素,攻克技術,如(胡適熙)《牧民歌唱毛主席》曲中右手倚音要靈巧及指尖輕觸鍵,琶音速度要快,手指觸鍵堅定、抒情部分復調手法的彈奏等,每一個點的技術都需要學生不斷地練習,感悟和用心。對于作品,學生一旦彈奏次數多了就會疲倦,會有只彈不想,一遍一遍地應付,這樣與其苦口婆心的督促,還不如進行一些作品以外的新的引入。與學生分享革命視頻,感受當時紅軍的堅毅品格,人民老百姓的樂觀積極向上,學生們的飽滿求知欲等,這樣對比,彈鋼琴的枯燥也就不那么有抵觸了。同時,鼓勵引導學生充滿自信,不服輸,勇敢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這樣學生在練琴時就會多一分堅持。
踏板的使用是產生共鳴的作用,起到把全曲推向高潮的作用,這個技術難點可以引導學生用心聆聽自己彈奏的聲音,如可以將《牧民歌唱毛主席》的結尾的踏板去掉和再使用進行對比,結果是只有用了踏板使鋼琴中全部的制音器都起來,讓聲音產生了強大的共鳴,再結合漸強的快速音群,使樂曲最后好像出現萬馬奔騰的場面,到達全曲高潮。由此,可以使學生有所感悟,讓學生在體會中強化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會在學生后面學習其他作品時積極主動地去找方法,去創新,去傾聽音樂。
打磨過硬技能,享受音樂的美。有良好的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并有很好的表現欲望,打磨過硬的工夫,這樣才能勝任音樂演奏的技巧需要,實現表達音樂情感的目標?!叭魏螘r候,只要它(技巧)本身變成目的,并篡奪了真正的目的,就應當把它清除掉。”很認同霍夫曼的這番話。此話的道理的驗證就如現代科學技術可以把最偉大的作品通過使用先進的電子設備發揮技巧去準確無誤地“演奏”出來,但是它卻永遠無法取代有血有肉的活人所帶來的鮮活的藝術創造力,無法取代人類思想的豐富和對藝術作品的深刻理解,更無法取代具有強烈生命活力的人充滿想象力的藝術情懷。
教師在組織鋼琴教學時,一定要重視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及文化的自信,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
在鋼琴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舞臺表演欲,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參加演出和比賽,在舞臺歷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讓學生在輕松、自如且富有表現力的狀態下進行音樂表達,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舞臺表現力。注重舞臺表演的自信期磨煉和培養,在舞臺實踐中,良好的表現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激勵學生繼續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舞臺實踐中的失誤能夠讓學生發現自身臨場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最終取得進步和自信,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在演奏過程中養成嚴謹的習慣,練習都視作舞臺演練,體會演出的心理過程,鍛煉心理素質。最后,要引導學生總結在鋼琴表演中的收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作品《牧民歌唱毛主席》的演奏,很多學生都會出現,自己練時情感就把握得很好,一旦上臺就容易緊張,不是音錯、節奏錯,就是情感表達不到位。因此,這就是要經常上臺,多參加舞臺實踐的原因。
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法的結合,如達爾克羅茲教學法——體態教學學,柯達伊教學法——手勢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音樂與舞蹈相結合教學等,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潛移默化地養成上進、積極、努力的習慣,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加深了師生信任,促進了能力提升。
教師需面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鋼琴教學。有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接受能力快,教師選取曲目時就可以將難度不一的作品進行交叉教學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冷靜,教師可以用真摯的情感多關注,結合一些練耳聽辯練習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知的敏銳。教師這樣“動靜結合”可以促使每位學生學習提高。如《牧民歌唱毛主席》這首作品,愛動的學生引導他用肢體或語言表演曲中的情感,愛靜的學生多多感受不同的樂器演奏,引導學生用鋼琴彈奏表達或文字抒發,這樣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在快樂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和生動,既鍛煉了學生的彈奏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還可以將鋼琴演奏與鋼配伴奏結合,讓學生根據感知到的音樂情緒進行即興自彈自唱,培養學生的音樂對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及即興伴奏能力,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
通過鋼琴曲(胡適熙)《牧民歌唱毛主席》為例,教學中將德育與鋼琴教育相結合,不僅突破鋼琴專業技能的局限性,更著眼于學生的音樂綜合實力和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學生即學習了作品技術,體會彈奏的情感和藝術的多元,更感受到了人民對毛主席的敬仰、愛戴和歌頌,感恩毛主席的偉大領導奠定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人民的團結一心攻克時艱。這樣的學習將更加深化音樂內涵,鼓勵人心,使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