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泫穎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北京 100048)
(1)第一所學校為湖南省某重點中學,生源優質、師資力量強大,學校硬件設施齊全。上課時教師會使用多媒體展示PPT、播放視頻等。該校音樂教師經驗豐富,學校還定期舉辦藝術節、合唱比賽等文藝活動,有益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表現力。
筆者對該校音樂教師孫老師進行了采訪,她說:“遠程音樂教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上課模式。它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學習更加便利,收獲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對于我們教師而言也有一個很好的影響,網絡課上豐富的資源和各種名師課堂也讓我們收獲頗多,對自身的專業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個提升。因此,我很贊成并且期待遠程音樂教育模式的推廣。”
(2)第二所學校是湖南某鄉村中學,學生整體成績相對較差、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其每間教室也都配備了相應的多媒體設備,但對其使用較少。上課時教師依然采取陳舊的教學方式, 音樂學習僅停留在簡單的逐句教唱層面,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 缺乏進行自我對音樂的思考和創新。
筆者對該校音樂教師劉老師了訪問,她說:“現在國家有很好的政策,為我們鄉村中學提供了更多的資源,給更多鄉村的孩子帶來了希望。我們這兒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潑,大家都很熱愛音樂,每次唱歌時,我都能從他們眼睛里看到光芒,我真切的希望他們能接觸到更豐富的音樂世界,我太期待遠程音樂教育的實施了。”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爆發,我國秉持著“停課不停學”的觀念,在全國范圍內迅速開展了遠程教育模式。筆者對湖南省常德市地區這兩所中學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由調查結果可見,大多數學生對遠程音樂教育模式的實施抱有積極的態度,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刺激課堂,在學生原本略微枯燥的學習中增添一些別樣的色彩。遠程音樂教育模式的實施不僅緩解了此次突發性的公共事件,也為今后的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1.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現今,中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無論是學校、家長及學生,都把學習的重心方向放在了語、數、英等主科上面,有些學校則干脆把音樂課當成了其他考試學科的休息課。由于學校不夠重視音樂科目,教師不夠重視音樂教學,學生不夠重視音樂學習,使得音樂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位置日漸低下,想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熱情變得更加艱難,中學音樂育現狀不容樂觀。
2.缺乏“一專多能”型的音樂教師
在新課改后,音樂教師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能—“唱、彈、跳”。由于對教師的技巧和能力要求較高,而該地區許多中學音樂教師并不能完全達到這一要求,教師無法滿足學生對課堂多樣化的需求,以致于音樂教學與學生的需要相脫節,教學質量逐漸變低,無法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3.音樂教學模式單一
在該地區,大多數中學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仍舊采用“填鴨式”教學、單向教學等一系列陳舊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學知識,無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需求,這樣的音樂教學模式無法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無法保證教學效果。
在學校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師用言傳身教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幾乎成為了整個音樂知識的“載體”,學生只能從僅有的上課時間中吸收學習音樂知識。而遠程音樂教學模式,學生可以直接通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方式靈活、自由。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也對傳統音樂教學的空間進行了拓展, 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音樂課堂教學的不足。
對于一些不發達地區而言,教育資源尤其是音樂教育資源稀缺,致使學生對音樂方面的知識涉獵較少。遠程音樂教育模式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獲取音樂教育資源的方式,其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對優秀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豐富的音樂課程、傳遞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同時也給予了學生更多公平使用教育資源的權利,縮短了地域間的音樂教育差距。特別是對與偏遠地區的學生而言,網絡教學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福音,讓他們接受到國家提供的更現代化、更優質的教學資源。
遠程音樂教育模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授課教師將課程用PPT、視頻等多媒體材料對學生進行展示,其內容豐富多樣,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程進行中,學生也可與老師進行實時互動,授課教師可根據整體學生情況及時調整上課模式。教師不再是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出現,而成為了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學生親密的朋友,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逐漸消失,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對學校教育、學生學習起到助推的效果。
互聯網是一張網住無數信息的“巨型大網”,在網絡世界的每一天都有數不勝數的信息在線上傳遞和更新。難免會出現數據更新緩慢、圖片加載無畫面、視頻播放卡頓等網絡擁堵現象,這無疑都會對學生的網絡音樂課程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此,需各大網絡教育平臺增加信息技術人員,對網站進行優化,讓更多學者有效學習,以達到提升自己的學習目的。
眾所周知,在音樂教學中,除了樂理、欣賞等一些音樂理論性的教學內容以外,聲樂和器樂的學習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有很多技巧性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去學習,而技巧性指導,最重要的方式就在于任課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口傳心授。而遠程音樂教育模式僅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去教授,只能一定程度上展示其音樂理念,教師無法最直觀地實施教學,學生也無法更深刻地掌握其中的要領。
在學校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有直接的督促、監督作用。日積月累,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依賴感,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的意識,自主學習能力較弱,他們一旦走出了學校,脫離了教師的監管,就會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失去方向,對學習無從下手。這些都是教學中很大的難題,不僅會影響教師上課的成效,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成果。
遠程音樂教學模式方式新穎,其操作方式既方便又靈活。多種網絡媒體的組合模擬出現實的學習環境,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雙向交流、相互協作的學習模式下, 學生學習的熱情被更加有效地激發出來。學生在網絡直播平臺上直接與老師交流,其疑惑可及時解答,教師也可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這樣一個有效的雙向交流環境,可使得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師生溝通更加方便,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其教學活動質量。
音樂教育是教師在學生中學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實施音樂教育想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正是——美育。音樂是一種具有情感互動特點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出一個合適的氛圍和環境,注意引導學生在聽作品時融入一些真實情感,與創作者產生共情,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由于線下音樂課的時間有限,其知識面的拓展也有限,而簡單的片段式學習,對于音樂文化素養的培養來說意義并不是很大。而遠程音樂教育正好可以為其輔助,教師可將本節課完整的課件及音頻發送給學生,并布置欣賞作業,學生課后可對音樂進行完整的賞析,優化其音樂課程的內容。在海量的音樂資源中看到、聽到更多,通過不斷的學習,思維會更加活躍,其審美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遠程音樂教育模式下,學生不再是木訥地做知識的“接受者”,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是主動的。在這樣一個自主采集的過程中,就更益于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質。在網絡授課的條件下,學生的出生地區、環境等外在因素通通被拋之腦后。在這里,大家是完全平等的,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更容易形成自尊、自強、自愛的人格品質,在不斷的學習和歷練中建立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格。
綜上所述,新的教學媒介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但在帶來巨大優勢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的產生。因此,我們在接受現有遠程音樂教育模式的同時,要合理使用網絡資源,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①,我們要使網絡教育新模式的價值在我國的音樂課堂中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筆者相信,遠程音樂教育模式在音樂教育領域的分量會越來越重。網絡教學不能取代傳統課堂,但它有一個很良好的輔助作用,在很多方面可以進行積極拓展,“線上教學”配合“線下教學”,二者相互加成能為學生學習增添一個良好的助力。因此,遠程音樂教育模式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我們要將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讓現代的、科學的音樂教學理念融入到每個學校的課堂中去,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注釋:
①出自馬南邨《不要秘訣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