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策略研究

2020-12-02 12:09:15
西藏研究 2020年3期
關鍵詞:記憶歷史文化

馮 云

(1.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陜西咸陽712082;2.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廣東廣州528400)

一、引言

珞巴族是我國西藏自治區跨境而居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西藏東南部的門隅和珞瑜地區。歷史上的“珞瑜”通常被稱為“南方之地”,“珞巴”的藏語意為“南方人”。自古以來,勤勞的珞巴族人民就與藏族一起,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經過不斷繁衍生息,珞巴族現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區的米林、墨脫、察隅、隆子等縣。1965年經民族識別,珞巴族被確認為單一民族。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珞巴族總人口數為3682人,屬于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歷史上,珞巴族并沒有形成本民族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珞巴語,其歷史文化的傳承主要依賴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口述文獻,如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歌謠等。珞巴族創世史詩《斯金金巴巴娜達盟》講述了天地起源、日月星辰、自然萬物、人類的誕生和珞巴族的來源和發展等。長篇神話《阿巴達尼》講述了珞巴族始祖阿巴達尼的誕生、氏族的婚配、遷徙、發展和分布、繁衍成為十三個部落的艱苦歷程。在民族交往方面的傳說有《賓鳥追馬》《種子的來歷》等;發明創造的傳說有《斯金金巴巴奈達美和金尼麥包》等[1]。這些口述文獻不僅積淀著珞巴族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變遷,而且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珞巴人主要聚居于喜馬拉雅山地,地理環境較為閉塞,西藏邊境地區社會情況較為復雜,一直以來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尚未引起充分重視。隨著西藏改革開放的深化和脫貧攻堅的開展,珞巴族的居住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改變,口傳賴以生存的文化空間不斷縮減。原本掌握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大多相繼辭世或年事已高,無數珍貴的口傳文化隨著老一輩傳承人的高齡化而即將銷聲匿跡。如果對珞巴族口述記憶不及時進行搶救,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民族文化歷史傳承的斷裂以及民族歸屬感的缺失。因此,加強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整理,搶救即將逝去的民族記憶,已成為新時代我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課題。

二、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的現狀

20世紀50至60年代,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民族識別、少數民族語言與社會歷史調查工作,但由于不具備成熟的條件,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尚未完全展開[2]。直到20世紀70年代,陸續有科研團隊對珞巴族文化進行關注和調查,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由此開展起來??傮w來說,按照收集與保護的主體,當前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主要有科研團隊的自發性收集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政性保護以及民間力量的參與性保護三種形式。

(一)科研團隊的自發性收集與保護

我國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大致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組成立了專門的調研團隊前往喜馬拉雅山地,首次對珞巴族社會歷史開展全面的調查,收集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部分口述文獻,并對相關村民進行了口述采訪,其后整理出版了《西藏米林縣珞巴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珞巴族調查材料之一》(1978)與《關于西藏珞巴族的幾個調查材料:珞巴族調查材料之二》(1978)兩部調查資料。1980—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調研組再次深入珞巴地區進行補充調查,出版了《珞巴族的社會和文化》(1992)[3]。1979年6月至7月,西藏民族學院(現西藏民族大學)的于乃昌先生帶領調研團隊前往米林縣玉公社,通過口述訪談的形式對珞巴族神話、傳說、歌謠、民間故事、民間諺語等民間文學資料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搜集,其后整理匯編為《珞巴族民間文學資料》(1980)[4]。20世紀90年代以來,李堅尚先生和劉芳賢先生對珞巴族、門巴族民間故事進行了整理,匯編為《珞巴族門巴族民間故事選》(1993)[5],其中涉及的珞巴族民間故事大多來自于對珞巴族老人的口述采訪,并在文后標注了流傳地區、講述人、口譯者以及搜集整理者等補充資料。新世紀以來,云南大學中國少數民族村寨調查領導小組西藏珞巴族調研組于2003年7月至8月對西藏林芝地區(現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的瓊林珞巴村開展田野調查,考察隊從瓊林村157名村民中選取了各個社會階層的典型代表人物做了口述訪談,其中涉及到對昔日巫師亞崩、狩獵英雄達戈、書記達久等典型人物的專訪,這些代表人物的口述反映了珞巴族民族村落的整體風貌[6]。以上科研團隊對珞巴族的調查工作奠定了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的基礎。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政性保護

口述文獻屬于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03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明確規定:“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7]。新世紀以來,我國不斷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并加快了立法進程,2011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這是關于我國“非遺”保護的一部行政性法律,為我國“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西藏自治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大區,將“非遺”保護作為文化保護的重中之重,加快了對珞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定、記錄、建檔等工作,積極申報珞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推進珞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5月23日,“珞巴族始祖傳說”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珞巴族民族鄉文化部門還針對性的對珞巴族說唱藝人林東老師開展了口述采訪和收集。此外,珞巴族傳統服飾文化有著當地生產生活方式、崇拜傳統自然的烙印,在圖案設計、生產信仰、制作方式、圖騰崇拜等方面體現出獨特性,被譽為研究珞巴族歷史文化與傳統習俗的“活化石”。為了搶救與保護珞巴族服飾文化,2008年6月,米林南伊珞巴民族鄉和山南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的珞巴族服飾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非遺”保護的行政性框架下,珞巴族口述文獻得到了較好的收集與保護。

(三)民間力量的主體參與性保護

珞巴族口述文獻根植于珞巴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珞巴族人民對本民族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在特定的文化圈形成了對本民族文化的依賴,因此對本民族口述文化收集與保護的意愿較為強烈,當地群眾對口述文獻開展了自發性的保護。例如,珞巴民族鄉才召村通過挖掘珞巴民俗特色,組建文藝表演隊,培育民間文化力量。每逢節慶活動或貴賓到來之際,表演隊就會身穿珞巴傳統服飾,載歌載舞進行舞蹈藝術的展演。發動民間力量的文化傳承形式不僅使珞巴族民眾意識到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對本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9]。筆者于2019年7月赴米林縣珞巴族民族鄉對珞巴族始祖傳說林東老人進行了采訪,作為傳承人他對目前珞巴語的失傳困境非常擔憂,表示目前已經有意識地在培養年輕人傳承珞巴文化,在當地文化部門的統一組織下對年輕人教授珞巴語,有意識地培養年輕一代的珞巴族始祖傳說傳承人。民間力量的主體參與性保護使即將消失的珞巴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三、珞巴族口述文獻保護所面臨的問題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珞巴族民間口述文獻進行了初步的收集與整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調研與普查力度不夠

對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的目的在于搶救西藏人口較少民族珞巴族的集體記憶,這些集體記憶是有關珞巴族生產、生活、文化發展的歷史記憶。而從收集到的現有珞巴族口述文獻來看,大多集中于神話、傳說、故事等民間文學,對于能夠反映珞巴族歷史文化發展全貌的其他歷史記憶,如族群文化變遷、歷史沿革、宗教信仰、民俗、民間工藝以及與其他民族的歷史關系等方面的口述記錄還較為欠缺。目前對珞巴族口述文獻開展調研的力量較為單一,由于缺乏必要的現代化口述記憶采集設備,口述文獻收集的質量有待提高。此外,對于珞巴族當下的生活狀態以及對其歷史方面的研究資料還存在嚴重不足,缺乏以歷史見證者的視角審視珞巴族的社會發展變化,對歷史見證者的口述記憶亟待采集,而珞巴族姓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家族記憶等生活領域方面的口述記憶收集重視度不夠。因此,當前亟需由政府主導,提高對珞巴族口述文化搶救與保護的重視程度,有計劃、有組織地對珞巴族口述文獻進行普查與調研,為珞巴族口述文化的搶救與保護奠定良好基礎。

(二)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與組織

如前所述,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后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組、西藏民族大學、云南大學專家調研組對珞巴族社會文化開展調研,對珞巴族口述文獻開展了普查與收集等相關工作,但大部分只是出于研究的需要,屬于研究機構的自發行為,而有組織、有計劃的對珞巴族口述文獻進行專門的普查、收集與保護的工作還尚未全面開展。由于缺乏統一的科學組織與規劃,對于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工作較為零散,由此導致了對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的重復現象。由于研究的需要,一些科研單位及專家學者采集記錄了一批有關珞巴族的口述資料,然而限于當時所處年代錄音、攝影器材與設備的匱乏,專家學者大多以筆錄方式對口述訪談進行記錄,大部分口述文獻多以文字材料的形式留存,為數不多的口述聲像資料散存在不同機關單位及個人手中,存在因保存不善造成流失的風險,也不便于統一保管與保護。

(三)缺乏廣泛有效的合作

口述歷史記憶的搶救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行動,只有通過廣泛有效的合作,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對口述歷史進行搶救與保護。此外,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也是一項跨學科、跨專業、跨部門的實踐工作,需要圖書館、檔案館等各收藏機構與文化、民族、科研、旅游等部門進行共同合作與協調。然而當前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的主體力量仍以研究機構為主,民間力量為輔,官方力量介入不足,而且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搶救范圍和力度還不足,欠缺搶救人口較少民族歷史記憶的主動意識,由此導致對于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

(四)缺乏專業化的團隊

口述文獻的收集、整理是一項對專業化水平要求較高的工作,從前期受訪人的確定、采訪提綱的擬定、現場采訪到后期對口述資料進行轉錄、整理、分類、歸檔等都需要一支訓練有素、團結協作的專業團隊[10]。就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搶救與保護而言,不僅需要能夠熟知口述采訪流程的專業人才,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文史專業背景的人才,特別是急需熟知珞巴族語言、當地風土人情以及珞巴族歷史的人才廣泛參與,為珞巴族口述訪談的實施與口述資料的轉錄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撐。然而,目前對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整理的專門化人才較為欠缺,尚未形成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

(五)數字化傳承與保護較為滯后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現代技術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口述歷史收集、存儲、檢索與利用的方式,口述歷史已經步入數字化時代。采用數字化技術對口述歷史資源進行保存與展示,對口述歷史資源進行數字化管理已經成為搶救與保護口述歷史資源的重要方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2年以來開展的“世界記憶工程”項目,就旨在通過挖掘文獻信息資源、收集口述歷史和影像資料、建設專題資源庫等方式,收集、整合、保存、傳播本民族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集體或個人記憶資源,實現“非遺”信息資源的有序化傳承與發展[11]。數字化保護可以實現口述歷史資源的永久性保存,促進更廣范圍的口述信息資源共享與傳播,尤其隨著當前自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人人都可以通過移動手機等進行口述歷史的創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實現口述歷史的“民主化”。例如,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在聯邦政府的資助下開展了一項名為“加拿大華人故事:不同尋常的歷史”(又稱“加華紀事”)口述歷史項目,為口述歷史的制作提供數字視頻軟件、數字掃描、視頻編輯等方面的指導,讓用戶自主搜集與記錄加拿大華人的口述記憶[12]。然而,當前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還較多的停留在基礎性的保存階段,尚未充分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其進行廣泛的采集與保存,且缺乏數字環境下對口述信息資源的共享、開發與利用意識,因此數字化傳承與保護進程亟待加快。

四、珞巴族口述文獻的保護策略

(一)加強領導,重視對口述文獻的普查

珞巴族作為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保護,不僅事關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而且有利于重塑民族精神,維護民族團結與穩定。鑒于當前珞巴族口述文獻保護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可通過以下途徑加強對珞巴族口述文獻的保護。

普查是了解珞巴族口述文獻總體分布與保護現狀的重要手段,也是對珞巴族口述記憶進行搶救的基礎。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強領導,提高對珞巴族口述文獻普查工作的重視程度,制定專門的普查工作方案,對西藏珞巴族口述文獻進行專門性的全面普查。其次,摸清家底,了解與把握珞巴族口述文獻分布的總體概況,厘清珞巴族口述文獻在研究機構、民間以及其他收藏者中的留存情況,確定科學可行的收集保護措施。再次,對珞巴族口述文化遺產流失的各種不利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積極借鑒和吸收其他省市搶救少數民族口述文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搶救與保護的工作方案,指導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整理與搶救工作有序開展[13]。此外,在普查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重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以及歷史見證者進行口述歷史的采錄,及時搶救和保存即將逝去的民族記憶。

(二)上下聯動,全面收集口述文獻

珞巴族口述文獻的全面收集與保護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通過建立上下聯動機制來實現。首先,可考慮由西藏自治區相關文化部門牽頭成立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對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工作進行統一部署,提供必要的專項經費支持與人才支撐,為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提供必要的物質與技術保障。其次,珞巴族民族鄉等其他地方文化部門按照總體要求與部署,制定合理的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方案,組織協調本地區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普查、采錄與收集工作。再次,從珞巴族口述文獻承載主體來講,要培養珞巴族民眾的口述歷史搶救意識,營造有利于珞巴族口述文獻搶救與保護的良好社會環境與氛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重視對珞巴族群眾運用現代媒體采集口述實錄的能力培養,引導民眾自發采集并上傳口述記憶,鼓勵珞巴族講述自己的民族故事。

(三)多方合力,共同推進口述文獻的保護

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是一項需要耗費較大人力、物力的系統性工程,需要聚集多方力量廣泛合作,共同推進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工作。首先,加強高校、圖書館、檔案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與科研機構等部門之間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圖書館是口述文獻收藏的最佳場所,而且是當前口述歷史實踐的重要領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有關口述文獻收集與整理的理論與方法。檔案界是口述歷史資源收集與保存的重要領地,對口述檔案也進行了較多的關注,如云南省檔案局圍繞少數民族歷史、文藝、科技、宗教、倫理道德、民俗等方面內容,以口述記憶征集和訪談為抓手,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對少數民族口述記憶進行了搶救保護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通常負責對非遺傳承人的管理工作,擁有一批通曉本民族語言與文化的傳承人,可以為口述記憶的采集提供翻譯幫助,而科研機構能夠為口述歷史收集提供相關的理論指導。其次,廣泛爭取民間力量參與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實踐證明,民間力量是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的主體。由于口述文化根植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重點應由民間保護、民間傳承,這不僅符合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規律,而且有利于提高民眾參與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意識,激發民族文化保護的活力。因此,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合作的方針,進一步強化珞巴族民眾對民族口述文化的認識,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述文化宣傳展示活動,讓人們切身感受身邊的民族文化,使傳承與保護珞巴族文化成為一種文化自覺。再次,積極主動爭取國內外口述歷史合作項目,提高口述文獻收集與保護的質量與效率。通過合作開展口述歷史項目,可以降低口述歷史開展的成本,提高口述歷史采集效率。例如,為了推動云南少數民族口述歷史文獻的搶救與保護工作,2009年云南省檔案局與新加坡檔案館成立了專門的口述歷史合作項目,由新加坡檔案館對云南檔案工作者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口述歷史方法學的培訓,指導云南省完成對阿昌族、布朗族、獨龍族和拉祜族等多個獨有少數民族口述歷史檔案的搶救保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4]。2018年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籌劃啟動了“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計劃對全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進行記錄、翻譯、編目和保存、資源上線服務,并實現典藏成果的轉化、推廣與傳播[15]。對于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整理可以通過爭取國內外項目的支持與合作,從而使口述文獻收集與整理更加規范化,并得到永續保護。

(四)加強培訓,打造專業化團隊

人才是制約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整理的主要瓶頸。針對目前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整理人才匱乏的困境,亟需構建一支專業化團隊。組建珞巴族口述文獻收集與整理的專門人才隊伍,對相關人員進行專門培訓,使其能用專業化的方法完成珞巴族口述資源的采集、整理、宣傳、利用等工作。具體的培訓內容應該包括:一是口述歷史基礎理論與工作方法的培訓,使相關人員掌握口述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工作方法。二是口述訪談技巧的培訓,涉及到口述歷史的特質、個人記憶的特色、口述歷史的對談原則、訪談禮儀、訪談員角色以及記錄方法等。三是軟硬件設備使用的培訓,如對口述訪談過程中所需要的錄音筆、攝像設備、視頻編輯軟件等使用方法與技巧的培訓[16]。最后,要有意識地培養青少年傳承本民族口述文化的意識,為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培育人才。例如,2014年湖南圖書館與三湘都市報、湖南師范大學聯合建立“湖湘口述歷史研究實踐平臺及青少年口述歷史培訓基地”,對青少年進行口述歷史相關培訓,為口述歷史制作儲備人才[17]。需要注意的是,在對珞巴族進行口述訪談還需要了解珞巴族歷史文化、社會風俗與禁忌等,同時注意口述訪談的著作權保護等問題。

(五)加快數字化傳承與保護的進程

當前亟需通過構建珞巴族口述歷史數據庫,運用數字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對珞巴族口述資源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通過文本、圖片和音像等多種形式使珞巴族口述文化資源立體化,促進珞巴族口述資源在數字網絡環境下的共享與傳播。例如,吉首大學圖書館對土家族瀕臨失傳的優秀口傳文化資源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對散佚于各地的土家族瀕??谑鍪妨线M行了系統性征集、整編與研究,自建了武陵山片區土家族口述史料數據庫,初步實現了對土家族口述信息資源的長久保存、傳播與利用[18]。此外,近幾年大數據、數字人文技術的新興技術為口述歷史資源的保存與展示提供了新的應用前景,能夠賦予對珞巴族歷史學者更加多元化的研究視角,為珞巴族口述歷史資料的研究與利用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可借助數字人文技術,從珞巴族口述歷史資源保護的安全性、全面性、原始性、保真性等目的出發,結合民族學、計算機科學、語言學、圖書館學、檔案學、新聞傳播學等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理論,以互聯網技術、語義關聯技術、大數據分析以及可視化展示等技術為支撐,建立珞巴族口述歷史數字人文數據庫[19]。

五、結語

綜上所述,珞巴族口述文獻承載著珞巴族的集體記憶,不僅是研究珞巴族歷史的“活化石”,也是傳承和延續民族記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于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不僅有利于搶救與保存無文字民族瀕危的民族傳統文化,而且對于維護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促進興邊富民、文化扶貧以及珞巴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皆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珞巴族口述文獻的收集與保護,保存民族文化,搶救民族記憶,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記憶歷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誰遠誰近?
記憶中的他們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91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日韩麻豆小视频|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动态图|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无码37.|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福利视频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V网站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女人在线|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激情成人综合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毛片免费试看| 看国产毛片|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18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69免费在线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超碰91免费人妻| 99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一区精品|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