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何小華(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精神病醫院)
導讀
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使現代社會人群出現抑郁癥的概率越來越高。大多數人都知道患有抑郁癥以后會嚴重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時抑郁癥病情也會反反復復。但針對抑郁癥是否需要服用藥物治療時人們總是持有相反的意見,一方面人們認為抑郁癥沒有清楚的致病原因,是藥三分毒,服用藥物并不能取得有效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人們則認為抑郁癥必須要長期服用藥物才能夠降低抑郁癥病情反復發作的頻率。事實上,無論哪種說法都有一定的現實依據支撐,對于抑郁癥是否需要藥物治療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抑郁癥相關內容和患者抑郁癥的嚴重程度進行治療方式判斷和選擇。那么得了抑郁癥以后到底要不要吃藥?不吃藥又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抑郁癥是以心境障礙為顯著表現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具有反反復復發作的特點。由于患有抑郁癥的患者通常會顯示出明顯的情緒低落癥狀,許多患者長期沉溺在消極悲觀的情緒氛圍當中會導致患者更加自卑,甚至出現輕生或者自殘等行為。也有抑郁癥患者發病時會出現身體木僵、情緒焦慮和幻覺等精神疾病癥狀。
心境障礙。心境障礙是抑郁癥患者最明顯并且持續時間最長的癥狀體現,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情緒低落及悲觀抑郁等問題。抑郁程度較輕的患者主要表現在情緒低落,對事物提不起興趣,重度抑郁癥患者則會表現出強烈的消極厭世觀念。此外抑郁癥患者病情程度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早上癥狀嚴重夜晚癥狀較輕的規律,因此對患者心境障礙及抑郁程度的辨別應該重點關注患者早上階段出現的心境障礙癥狀。
思維遲緩。患有抑郁癥以后患者的思維能力會出現非器質性影響,即患者的思維能力受到情緒影響較,思維聯想的速度和反應變得較為遲緩,在思維創新應用方面也有所不足。思維受影響較大的患者還會出現交流及溝通障礙等問題。
意志活動減退。由于抑郁癥患者對社會活動的興趣受到了抑制,因此在臨床上抑郁癥患者常常會表現出較為明顯和持久的意志活動減退現象。患者較為懶惰并且不愿意出門做事,也不愿意和周圍人產生接觸。抑郁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還會直接拋棄掉正常的生活習慣,甚至出現抑郁性木僵,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受到一定的阻礙。
一般情況下針對抑郁癥患者采取治療手斷時必須要達到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要提高患者臨床治愈的概率,盡可能降低患者出現自殘和輕生情緒的狀況,使患者抑郁癥臨床癥狀得到消除。第二點則是要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第三個目標是要降低患者抑郁癥治療以后再次復發的概率。而根據抑郁癥患者的治療目標再選擇治療方案時應該要遵守以下幾點原則:首先是要尊重個體化治療原則,不同抑郁癥患者的狀況不同,采取的治療方法也有所差異。其次是藥物治療劑量逐步遞增原則,在藥物選擇上盡可能選擇最小的藥物劑量,努力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第三點是要保證完整的藥量和療程治療,也可以針對患者的情況選擇轉換治療以及聯合治療等方法。第四是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抑郁病情的變化及其他不良反應。最后一點則是要積極預防和治療抑郁癥共病其他軀體疾病,避免其他軀體合并癥影響到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
一般情況下,針對抑郁癥選擇的治療方案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必須要結合患者抑郁的程度和具體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中度及以上抑郁癥患者發作抑郁時的主要治療措施。當前臨床上采取的抗抑郁藥物主要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即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還有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等都能取得較為良好的抗抑郁治療效果。但在選擇藥物治療方案時,特別要注意傳統的抗抑郁藥物,如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容易導致抑郁癥患者出現較大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應該慎重使用或者減少使用的劑量。
心理治療。由于一部分抑郁癥患者患病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影響導致,因此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往往還需要采取心理治療的方式。一般情況下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和家庭環境治療等方法,當前在臨床上采取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在抑郁癥患者發作抑郁時已經取得了有效的治療效果檢驗。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和傳統的抑郁癥治療方法不同,主要是對抑郁癥患者進行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大多數時候對于中度抑郁癥患者都能取得較為有效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藥物治療是當前對抑郁癥患者采取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用其他治療方式也只是作為藥物治療的補充。但藥物治療只適用于中度及以上抑郁癥患者,并不適用于輕度且能維持正常社會功能的抑郁癥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一定要結合患者的抑郁癥程度和具體狀況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