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云分校 黃成鳳
學校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校長教育理念、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是規范辦學的重要體現,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因此,名校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向新建學校輸出優秀學校文化的時候,尤其要注重學校文化的傳承與創生,要通過學校文化建設推動新建學校發展。
學校文化是學校成員關于教育的哲學思想和教育的價值取向,以及其所體現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話語方式,核心是教育的價值取向。它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和創造出來的,是學校的一種氣勢、一種精神現象,是學校的綜合個性。新建學校作為一個新建組織,需要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和主張,需要有自己的發展愿景和辦學目標等價值驅動,尤其是名校集團化辦學背景下的新建學校,家長和社會的關注度更高、期望值更大。學校文化的頂層設計就是一面旗幟,可以明確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增強自信,可以保障新建學校在名校優質教育資源的支撐下實現高起點、高標準發展。在傳承名校優質教育品牌的同時,實現自身品牌的重塑。
學校文化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是“為誰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決定了學校的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這也是學校在每個發展過程中都不可背離的學校文化。只有在發展中始終堅持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才能形成獨特的學校文化。
學校的凝聚力來源于學校的師生員工乃至家長對學校提出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培養目標等的接納、肯定和欣賞。學校文化一旦被成員高度認同,大家就會有強烈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自豪感,學校文化就會被成員們轉化為自覺行動,就能在文化中找到目標和依據。大家會因共同的文化追求而彼此信任,共同成長。
學校特色是學校的名片,是體現學校競爭力的品牌,更是學校文化的一種承載。學校通過特色文化項目的打造,表達學校獨特的辦學思想和價值追求,使得它成為學校文化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例如:紅牌樓小學通過“川劇、書法、篆刻、太極、經典誦讀”五張名片的打造,凸顯學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和雅紅孩子”的學校特色文化追求;龍小祥云的“夢回大唐”等系列傳統文化課程,充分體現了學校“根植傳統,面向世界”的辦學主張。它強烈地吸引著全校師生及家長沉浸其中,享受課程體驗帶來的收獲和快樂,并成為師生及家長熱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祥云方式”。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獨特性之所在,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創造和經營的文明、和諧、美好的生活方式。名校之所以冠之以“名”,根本原因就在于名校自身積淀的深厚文化底蘊。優秀的學校文化必有學校優秀的環境、優秀的管理和優秀的課程支撐。“名校+新校”的初衷,還有家長的心聲,都是希望新建校借助集團名校的優質資源,特別是名校的先進文化理念,快速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名校。故而一所新建學校在沒有任何文化積淀的建校初期,傳承名校文化就成為眾望所歸。
“名校+新校”模式在建校初期,最好采取“無中生有”的文化傳承方式建構學校文化。建校初期會有名校派出的由干部和骨干教師組成的團隊,帶著名校的思想理念到新校開展工作。這樣可以把名校的學校文化“原汁原味”地移植到新校,迅速建立起家長認可的學校文化形象,也會吸引認可學校文化的優秀教師加盟新校團隊。進而,學校師生員工以及家長都會因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清晰的辦學目標而齊心協力,共同奮斗。例如:龍小祥云分校2013 年建立時的辦學核心文化理念均傳承龍江路小學,教師、家長和孩子看到“龍小,夢開始的地方”,“和孩子共同成長”,“做最好的自己,成就心中的夢想”等思想理念時,一種自信和美好油然而生。學校移植龍小的“長短課時制”的課程設置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歡迎。
在名校集團化辦學過程中,新建校在初期移植名校學校文化過程中,如果只是簡單的移植和模仿,不考慮新建校的環境特點、人文底蘊以及教師群體的特點,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新建校全體成員對名校的學校文化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認識,即缺乏認同感,名校文化就難以在新校“生根發芽”。
新建校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通過講解培訓、研討學習、師徒結對、教育教學活動等多種形式,不斷增強對主校物質、制度特別是精神文化的理解認同。同時,新建校還要引導教師培育職業規劃和理想,主動積極地學習主校的先進文化理念,向名校名師學習,縮短成才成名周期。這樣通過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使教師對主校文化達到高度的認可,從而使主校的文化在分校“生根”。
名校集團化辦學的目的是“揚峰填谷”,辦好更多更有特色亮點的優質學校,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而不是完全同名校同質,缺乏自身文化的獨特性。事實上,每一所學校的環境位置、人文底蘊、家庭生源都不同,教師隊伍也不同,永遠不可能形成相同文化特色的學校。因而,新建學校還要在移植和認同名校文化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學校發展實踐和一定的歷史積淀、地域環境文化特點、學校教師隊伍特點、時代新要求等,積極梳理提煉、主動創生學校新文化。創生既是對原有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新文化創造的過程。
我校在傳承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優秀學校文化基礎上,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天府文化要求,找尋學校的校名和社區(地處中糧祥云國際社區)文化元素,不斷梳理學校建校以來的活動故事,經過反復提煉,逐步構建了學校文化體系——“祥云文化·上善教育”。
“祥云文化”的建立,扎根于民族特色的土壤,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本,以現代化、國際化的教育為途徑進行表達、繼承和發揚。
從祥云的“向上、多樣、和諧、仁善、志向”五個維度,體現出“祥云文化”的積極樂觀,個性自由,博大包容,尚德篤行,堅持奮進。在這樣極具浪漫色彩的教育氛圍里,圍繞“祥云文化”的精神核心,陶冶師生高尚情操,挖掘其內在潛力,培養真善美的品質,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
1.辦學理念——七彩陽光耀祥云
云之所以能夠發出絢麗斑斕的光芒,是因為有陽光的存在。陽光的心態,陽光的身體,陽光的智慧,都是云彩的內涵。用七彩的陽光照耀朵朵祥云,讓每一朵都由內而外地煥發自我的光彩。我們要讓教育的陽光照耀校園,浸潤每個師生的內心,不斷探索適合孩子學習和發展的多彩課程,給他們提供自由活動的個性空間,為他們的自主選擇提供源源不斷的仁善能量。讓每個師生都自然而然地洋溢出與眾不同的光芒,最終成就“和諧溢彩,向上向善”的祥云學校。
2.學校使命——踏著祥云去遠方
教育的使命是要增進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教育賦予伴隨師生成長的力量,指引其未來發展的正確道路,使其一生受益。生命好比一場旅行,在旅途中,我們背著小小的行囊,不斷用自己所見所聞的美麗風采和累累碩果充實著它。我們要通過教育的力量,將“祥云文化”植根于師生內心,化為師生的外在行為動力和核心價值觀念。
3.教育理念——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所謂教育,就是我們每一個生命展現出最美的狀態,去喚醒另一個生命含苞待放的最美狀態,要培養內心充盈的學生,首先要有內心充盈的教師,為人師表的崇高精神,是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之上,承載著塑造學生追求美好、自由、公正、希望和愛的終極價值的重任。學校和教師要做學生身邊的一朵云,用平等的姿態伴隨孩子的成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用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溫暖、包容,潤物細無聲的姿態,呵護每一個孩子的美好心靈。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喚醒內心的自覺,只有自我覺醒成長的力量,才能散發出個性魅力,才能不斷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所有因自我覺醒而獲得的知識,都可以閃閃發亮。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教育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靈魂喚醒”。
4. 培養目標——培養新一代勇敢善良、自由靈動、個性生長的云彩少年
隨著時代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革,為響應“祥云文化”內涵的精神需求,我們著重培養孩子勇敢善良的品格力、自由靈動的思慧力和個性生長的創造力。讓孩子的個性盡情張揚,陽光生長、不畏困難、勇于挑戰,富有愛心與責任感,放飛自由靈動的思維,放手創造無限奇跡,描繪未來的五彩斑斕,成為具有新時代新風貌的云彩少年。
5.校訓——崇品篤學云煥彩
“崇品”表達了祥云對師生品德樹立與培養的重視,立德于學,修德積學。“篤學”是要學有所得,更要踐行所學,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明確目標、堅定意志的人,才能做到博學不窮、篤行不倦。在“七彩陽光耀祥云”的辦學理念下,提倡師生的多元發展、個性生長。要求師生拓展靈動思維,激發廣泛興趣,挖掘自身內在生命力,在云與云的碰撞、心與心的喚醒下,由內而外煥發出絢爛多彩的生命魅力。
6.校風——云云之韻 和而不同至善不爭
云云之韻:晴空之中,滿天都是朵朵祥云,表面上看起來沒什么不同,但仔細觀察,會發現每朵云都不同。正如每個人一樣,不管教師還是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特長,都有自己閃閃發光的地方。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學校師生都要做有德行和志向的人,彼此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包容。同時,在求同存異之中,也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色和不同于普通大眾的理想和智慧,不做隨波逐流的海草,方可達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繁榮云景。至善不爭:大道至簡,至善不爭。做學問,是厚積薄發的力量,要帶著立言傳世的使命,求真問實,以達到極致的境界,不爭名逐利,只求無愧于心。做教育,更要有一顆大方無隅的心,包容并理解每一個孩子之間的差異和個性。
7.教風——孜孜以求 循循善誘各有千秋
孜孜以求:教師作為知識的教授者,要有不知疲倦的鉆研精神。學貫中西,以求真理,授以學生,充實自我。同時樹立榜樣作用,以勤學樂學的精神感染學生,助力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使師生共同進步。循循善誘:《論語》有道“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教師之責,于其育人之道,耐心與愛心缺一不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制定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案和技巧,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各有千秋: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業精于勤,教師要合理運用自己所學之專長,不斷強化自身的技藝和能力,還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勢,讓他們在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之中,盡情展現自己的個性魅力。
8.學風——謙謙君子 善善從長靈動飛揚
謙謙君子: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之下,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學校教育便要注重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有一顆真善美的心。本色純真自然,學會關愛、理解他人,保持虛心好學的心態,團結友愛,尊敬師長,嚴于律己。善善從長:“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同學之間要善于發現對方的美德,并予以贊美和學習,互相激勵、共同進步。靈動飛揚:雖然要學習他人之長,但也不可全然拋棄自己的個性。每個孩子從一出生,都是一朵白云,通過后天的學習,才成就了獨一無二的自己。
9.發展愿景——做朵云,和諧溢彩,向上向善
這朵云,與其他普通的云不同,它是日出時帶著朝霞光輝的云,是一朵多彩多姿的云,散發出迷人魅力的七彩光暈,還鑲著一層閃閃的金邊,有著輕盈柔軟、包容萬物的身體。祥云師生在其滋養下,酣暢淋漓地汲取著它的溫暖與愛,倍感幸福和滿足。龍小祥云分校植根于民族傳統的“祥云文化”底蘊,一脈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底蘊,兼容東西方現代教育思想,以海納百川的姿態,營造“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學習氛圍。以“精細”“精品”“創新”為基本原則,在教育教學、課程研發、教育科研等領域開展交流活動,促進教學形式多樣化、師生發展多元化、教育合作國際化,開發出獨具特色的課程和活動方案。積極探索并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打造自然生態的校園景觀,構建和諧共生的融洽校園,實現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
建設的目的是建設價值驅動型學校,引導成員過上有滋味的美好教育生活。
1.云美環境(基礎)
創設一個具有國際氣息、自由寬松、溫馨摯愛的環境,為各項活動的開展提供實踐基礎。
2.云馨教師(關鍵)
構建一支有詩意情懷、溫暖和藹、寬容豁達的教師隊伍,給他們以自由和空間,讓教師成為“祥云文化”的執行者和開發者,用愛和責任呵護童心與夢想。
3.云細管理(保障)
實行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保證“祥云文化”的順利施行。
4.云彩課程(載體)
強化基礎課程,開發校本課程,拓展實踐課程,形成具有祥云氣息的特色課程。引領孩子鍛造品格、強健身心、拓展思維、敢于創新。
學校通過變革學習方法、更新教學途徑、提升教學手段、構建智慧空間等多種方式,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課堂,提升整體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促進祥云學子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5.云樂家庭(支撐)
創設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使孩子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獲得愛與尊重的體驗。引領家長與學校同心同行,支持學校教育活動的開展,實現家校雙方積極互動的合作。
6.云趣活動(途徑)
開展生活實踐類、人文探索類、藝術潤養類、科學創造類的主題活動,對兒童進行體能鍛煉、生活體驗、個性表達、多元能力的培養。
7.云心評價(促進)
實施多元化評價方式,關注兒童的個性差異,促進兒童多元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