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生
“政”是政權主體,“治”是維護政權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圍繞著“政”進行的。四個意識中,政治意識擺在第一位,這是因為政治意識屬于立場范疇、先決條件。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明確自己的立場,不能像墻頭草左右搖擺。這是根本,只有明確了政治立場,才能知道大局在哪里,核心是什么,怎樣才算看齊。《孫子兵法·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擺放在第一位的是“道”,即“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這里的“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政治意識”,樹立“民與上同意”的意識,才能死生無懼。這也是“上下同欲”的最根本體現。上下不同欲,政治站位、政治立場早晚出問題。
2018年6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舉行第六次集體學習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明政治紀律。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這就是我們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的道理所在。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要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為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證。實踐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就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最根本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有機整體。且聯系是普遍的、客觀存在的,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牢固樹立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大局意識就是普遍聯系的觀點,認同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任何割裂大局內部聯系的做法,都會受到懲罰。《孫子兵法·軍爭篇》:“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指揮作戰,必須令行禁止,步調統一,整個戰場一盤棋,即大局。通過“金鼓”“旌旗”,大局聯系更加緊密,達到“上下同欲”的效果,從而使“勇者”不因“獨進”而白白犧牲,使“怯者”不因“獨退”而擾亂軍心。
383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淝水之戰。戰前,前秦君主苻堅重用漢人,國力日漸強盛,先后攻占東晉的梁州、益州,向北吞并了代國,向西占領前涼,遠征西域,統一了北方。這讓他驕縱輕敵,不顧諸多朝臣的勸阻:“左仆射權翼進曰:‘臣以為晉未可伐。……今晉道雖微,未聞喪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臣聞師克在和,今晉和矣,未可圖也。’”盲目認為“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孫子兵法·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廟”就是國家最高的權力中心,是“大局”,“廟算”的過程就是:不只是討論如何運用計謀對付敵人,最重要的先決議題是,通過“廟算”達到“上下同欲”,君臣一體,形成合力、共識。前秦的戰前“廟算”,群臣既有附和拍馬屁者,亦有衷心勸阻者,說明前秦一開始便是“大局”未定,此其一。其二,前秦雖然兵多將廣,但是除嫡系部隊外,多數是在征討各方的過程中俘虜的殘兵敗將,這些人個個心懷鬼胎,唯恐前秦不亂,又怎會盡全力賣命呢?廟堂之上未形成統一的“大局意識”,江湖之遠更是處處暗藏危機、動蕩不定。結果,原本擁有絕對優勢、軍隊近百萬眾的前秦,敗給了不足十萬軍隊的東晉,國家隨之一蹶不振。北方各民族隨之脫離前秦,分裂為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機北上,把邊界線推至黃河,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得以休養生息。
當前,我國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同在、發展與風險并存的嚴峻形勢。從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層面來講,政治和社會的穩定是大局,黨的集中統一是維護大局的最大法寶。所以,我們更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站穩正確立場,從戰略高度分析和認清國家建設和發展的總趨勢,自覺地同黨中央的“大局”保持一致,將中央的戰略決策、戰略部署真正落到實處。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
1957年5月25日,毛澤東同志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代表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①《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 頁。。1989年11月12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全體同志時的講話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在歷史上,遵義會議以前,我們的黨沒有形成過一個成熟的黨中央。從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遵義會議改組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長征途中,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了新的三人軍事領導小組。沙窩會議后,政治局常委分工明確由毛澤東負責軍事工作,實際上就是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這是我們黨成立以來,首次自己確定中央領導人選,這是符合我黨、我軍的最英明的歷史性選擇,從此中國共產黨形成了最堅強的領導核心。試想一個政黨如果沒有自己穩定的、堅強的、正確的核心,對內無法形成統一意見,對外便更不能有強大的戰斗力。放眼世界歷史,任何國家萌芽、發展、崛起的過程,都無不遵從一個規律:領導階層逐漸成長、成熟、壯大,并逐漸核心化,形成領導權威、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核心,是適應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中國近代歷史的必然選擇,是經歷了百余年苦難的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是中國歷史和人民經過長期、反復比較后,最終同中國共產黨達到“上下同欲”的必然結果。實踐也不斷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黨中央是全黨的核心,習總書記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帶頭人、領路人,是黨中央的領導核心,更是全黨的領導核心。
看齊意識是“四個意識”中字面意思最直接的一個,如同隊列必須整齊劃一一樣,直接體現著部隊的精氣神。假若士兵站沒站樣,隊列渙散,形同一盤散沙,如何能夠保證上級指令的嚴格執行,如何能夠確保軍隊整體戰斗力?
《孫子兵法·九地篇》中說:“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后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從反面闡述了若要取得勝利,需讓對方“不相及”“不相恃”“不相救”“不相收”“離而不集”“合而不齊”。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其不能“上下同欲”,軍心渙散,各自為戰,然后一一擊破。建安五年(200),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之戰,這場戰役也是曹操和袁紹的戰略決戰,最終曹軍的兩萬人擊潰了袁軍的十萬之眾。通觀整個戰役過程不難發現,袁紹自恃兵多將廣,剛愎自用,指揮不當,上下不統一,是其潰敗的主要原因。“五年,左將軍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據沛以背曹操。操懼,乃自將征備。田豐說紹曰:‘與公爭天下者,曹操也。操今東擊劉備,兵連未可卒解,今舉軍而襲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幾動,斯其時也。’紹辭以子疾,未得行。”(《后漢書·袁紹劉表列傳》)袁紹僅僅因為其子有疾,便拒絕采納田豐襲擊曹操的計劃,貽誤戰機。又如:“沮授說紹可遣蔣奇別為支軍于表,以絕曹操之鈔。紹不從。許攸進曰:‘曹操兵少而悉師拒我,許下余守勢必空弱。若分遣輕軍,星行掩襲,許拔則操成禽。如其未潰,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紹又不能用。會攸家犯法,審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而說使襲取淳于瓊等。瓊等時宿在烏巢,去紹軍四十里。操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攻破瓊等,悉斬之。”(《后漢書·袁紹劉表列傳》)其實,在戰事初期,曹軍一直是處于劣勢的,但袁紹君臣意見不統一,不齊心,多次拒絕田豐、許攸等有識之士的良善之言,親手將“上下同欲”的法寶棄之不用,自廢武功,打敗仗是必然的。
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說:“要知道,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間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上下“齊”,才能產生“力”,形成合“力”,“力”合一處,必將產生巨大能量。所以我們要經常主動、全面地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隨時隨地都要有看齊意識,自覺發現或讓周圍的人幫助自己發現存在的偏差,主動看齊。對于黨員同志來講,更要強化看齊意識,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根據自身實際提出的創造性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現階段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用《黨章》《憲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行動指南,體現出全黨、全國人民“上下同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堅強決心,“四個意識”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題中之義,我輩務須遵循之、實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