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萍 譚茜 黃璐
(柳州市人民醫院兒童輸液室 廣西 柳州 545006)
高熱驚厥是兒童發生呼吸道感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因患兒感染病情控制不當,導致體溫持續升高,當體溫升高到一定限值后,便易引發驚厥。另外,兒童神經細胞結構簡單,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神經髓鞘未完全形成以及神經細胞膜分化差,腦的興奮與抑制系統狀態不穩定,在遇到高熱刺激下易發生泛化,也易導致驚厥發作[1]。高熱驚厥又可對患兒身心健康、生長發育,乃至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就需要臨床積極探尋有效方案對患兒進行急救和護理,才能控制和改善其病情,從而改善其預后[2]。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侵犯上呼吸道(包含括鼻、咽、喉等部位)所致的急性炎癥反應疾病,不僅可引發患兒出現鼻塞、咽痛、打噴嚏、流鼻涕、發熱、頭痛、四肢酸痛等癥狀,且隨著發熱達到一定溫度(≥39℃)后還易誘發患兒發生高熱驚厥并發癥,高熱驚厥不僅可引發患兒出現痙攣性、強直性和全身對稱性抽搐,伴意識喪失等癥狀,若抽搐持續時間過長或反復出現驚厥發作,還易誘發患兒出現缺氧性腦損傷、癲癇或其他嚴重后遺癥,嚴重時還易導致其死亡,因此,臨床需積極探尋有效急救方案對患兒進行治療和干預,才能改善其預后[3]。
2.1.1 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
患兒高熱驚厥發作時,急救人員需快速將其平躺在床上,解開其衣扣,使其頭部偏向一側,然后,將其口鼻中分泌物清除干凈,以免堵塞呼吸道。其次,還需檢查患兒舌頭情況,若發現其出現舌頭后墜,需及時采用舌鉗拉出舌頭,以免其發生窒息,另外,還需將壓舌板置于患兒牙齒之間,避免其因肌肉痙攣而咬傷舌頭[4]。
2.1.2 輸氧
發生高熱驚厥后,會增加患兒機體耗氧量,從而易增加其缺氧發生概率,而缺氧又可損傷患兒大腦,因此,急救人員還需給患者提供輸氧治療,根據患兒年齡為其選擇合適的輸氧方案,如對3 歲以下兒童,可采用頭罩法吸氧,氧流量控制為4 ~5L/min,對4 歲以上兒童可采用鼻部導管法吸氧,氧流量控制為1 ~2L/min[5]。
2.1.3 退熱治療
長時間高熱是導致患兒驚厥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因此,針對兒童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要點是給患兒提供有效的退熱治療,常用的退熱藥物有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安乃近等,其中,以布洛芬最為常用,不僅具有確切的抗炎作用,且對兒童的毒副作用較小,能保證其治療的安全,用法用量為每次給患兒口服5 ~10mg/kg,3 次/d,另外,還可配合溫水擦浴、頭部冷敷等物理方法降溫[6]。
2.1.4 抑制驚厥用藥治療
地西泮是臨床治療驚厥的首選藥物,不僅藥效起效較快并且對各種類型驚厥發作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且藥物作用時間短暫,15 ~20min 內可重復使用,它的使用方法為稀釋后緩慢靜滴或肌注0.3 ~0.5mg/kg,靜脈滴注或肌肉注射速度控制為1mg/min,速度不可過快,以免引發患兒發生血壓降低、呼吸抑制[7]。若患兒驚厥發作時間超過20min,還需給其應用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和20%甘露醇預防腦水腫。
2.2.1 病情觀察護理
在急救人員給患兒提供急救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密切做好患兒病情觀察和生命體征監測護理,如患兒使用退熱藥后,需定期測量其體溫,以評估退熱效果,且還需觀察患兒用藥治療后的心率、脈搏、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需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2.2.2 心理護理
患兒年齡較小,機體耐受性較低,再加上疾病所致機體不適和面對陌生的醫院環境、醫護人員,常會導致其在急救和護理過程中出現緊張、焦慮、煩躁不安等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不僅會影響其對臨床急救和護理工作的依從性,同時也不利于其預后康復。因此,護理人員還需主動與患兒進行溝通,多給于其肯定和鼓勵,以提高其預后信心,對尚不具備語言溝通能力的患兒,可采用撫摸、擁抱等肢體語言進行溝通,以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懼感。
2.2.3 皮膚護理
發熱、驚厥可導致患兒大量出汗,汗液浸濕衣服可導致其受涼感冒,且汗液殘留在身體上,也可為細菌滋生提供良好條件,從而會增加患兒皮膚疾病發生概率,對此,護理人員在患兒大量出汗后,還需及時給其擦洗身體和更換衣服,并定期幫助其更換床單被套,以免患兒再次受涼、感冒而加重其上呼吸道感染病情和導致其驚厥反復發作。
2.2.4 飲食護理
高熱驚厥可導致患兒機體蛋白質消耗增加,胃腸功能減弱、體質下降,這些因素均不利于其預后康復。因此,護理人員還需給患兒提供科學的飲食指導護理,如指導家屬多給患兒進食雞湯、魚湯、雞蛋羹等易消化的流質食物,禁食粗糙、堅硬、油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新鮮果汁、牛奶,以增強其機體抵抗能力。另外,還需鼓勵患兒多喝水,以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2.2.5 口腔護理
護理人員還需不斷強化患兒口腔護理,如定期采用生理鹽水幫助其清洗口腔,以免口腔細菌下移造成肺部二次感染。
2.2.6 環境護理
護理人員還需積極為患兒創設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如保持病房干凈整潔、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盡量避開患兒睡眠時間段給其提供護理干預,以保證患兒得到充分的休息。鑒于患兒年齡較小,驚厥發作時多伴有意識模糊,護理人員還需給其病床加設防護欄,以免其發生墜床。
莊雪峰[8]對64 例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采用保持呼吸道通暢、止驚治療、高熱治療、病因治療及基礎護理等急救與護理干預。結果顯示,所有患兒高熱、驚厥癥狀都得到及時迅速的控制,說明對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采用急救與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
周春紅[9]等人對兩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分別采用急救聯合常規護理干預及急救聯合綜合性護理措施干預。結果顯示,急救聯合綜合性護理措施干預組患兒體溫轉為正常耗時、住院治療總耗時均顯著短于急救聯合常規護理干預組,說明對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采用急救與護理干預,能有效縮短其預后周期。
王玉蘭[10]對兩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分別采用急救聯合常規護理干預及急救聯合綜合性護理措施干預,結果顯示,急救聯合綜合性護理措施干預組患兒驚厥復發率顯著低于急救聯合常規護理干預,說明對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采用急救與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其驚厥復發率。
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童多發呼吸系統疾病之一,多因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的炎癥反應所致。該疾病不僅可引發患兒出現鼻塞、咽痛、打噴嚏、流鼻涕、發熱、頭痛、四肢酸痛等癥狀,且隨著發熱達到一定溫度(≥39℃)后還易誘發患兒發生高熱驚厥,高熱驚厥可以說是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不僅可引發患兒出現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雙眼球斜視、凝視、發直或上翻,伴意識喪失等癥狀,若驚厥持續時間過長或反復發作,還易損傷其腦部神經,從而導致其出現智力發展障礙,嚴重時還易導致患兒死亡,因此,臨床需積極探尋有效方案對患兒進行治療和干預。本文主要根據臨床文獻綜述了兒童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方法及效果,急救方法主要有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輸氧、退熱治療、抑制驚厥用藥治療等,護理方法主要有病情觀察護理、心理護理、皮膚護理、飲食護理、口腔護理、環境護理等,通過這些急救和護理干預,不僅能能有效改善患兒高熱及驚厥癥狀,還能縮短其預后周期和降低其驚厥復發概率。可見,及時的急救和護理干預,對改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患兒病情和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