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橫(德陽市旌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由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傳染性不是很強,一般不會出現大范圍流行,大多數情況是單發病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最常發生在5-25歲之間的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的是15-25歲之間。30歲以上的患者少見。雖然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具有傳染性三個字,但是其并不屬于傳染病,由于EB病毒的傳染性并不強,因此兒童患有該癥狀之后,并不需要進行隔離治療。和患兒共處一室的時候不需要戴口罩,可以接觸共同的物品,并且患兒的嘔吐物和排泄物都不需要進行特殊化的處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所經口的食物,最好不要給予他人食用,并且患兒所使用的餐具也要進行消毒,從而防止和患兒進行口對口的接觸。
(1)發熱:超過90%的患者發燒,體溫可達38-40度,一般會持續 1-2 周,也有少數可持續數月。(2)咽峽炎:多數患者有此癥狀,在第一周內逐漸惡化,表現為咽部、扁桃體紅腫,咽痛,部分患者咽部可見一層白膜。此癥狀嚴重者會有呼吸和吞咽困難,甚至導致窒息。(3)淋巴結腫大:從發病開始1周內出現,最常見頸部淋巴結腫大,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也受到影響。腫大淋巴結一般在發熱癥狀消失后數周消退。(4)肝腫大:大約有一半患者會出現此癥狀。腫大程度一般不會太嚴重。黃疸很少見。(5)脾腫大:脾腫大很常見。脾臟通常可觸及左肋緣下方2-3厘米,觸診柔軟。脾臟在疾病第一周迅速增大,通常在接下來的7-10天內逐漸減小。(6)皮疹:少數患者會有此癥狀,疾病頭1-2 周內出現,多見于軀體,四肢很少見到,持續1周左右后消退。皮疹形態多樣,如丘疹、斑丘疹、蕁麻疹、猩紅熱樣斑疹、出血性皮疹。在幼兒中更常見。80%的皮疹與用阿莫西林或氨芐西林治療有關。(7)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并發癥。①肝功能異常:90%以上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發生肝功能異常。肝功能檢查結果輕度升高,通常不超過參考范圍的2-3倍。肝臟異常在疾病的第二周和第三周最為明顯;②血小板減少癥:大約50%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發生輕度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計數通常為100000-140000 / mL。血小板計數通常在疾病癥狀出現后約1周達到其最低點,然后在接下來的3-4周內逐漸改善;③溶血性貧血:0.5-3%發生溶血性貧血。溶血通常是輕微的,在疾病的第二周和第三周最為顯著;④上呼吸道阻塞:0.1%-1%的患者中因嚴重扁桃體和淋巴結腫大出現氣道阻塞;⑤脾破裂:發生率0.1%-0.2%。多發生在疾病的第二周和第三周,需要手術干預。⑥其它嚴重并發癥:包括神經系統并發癥、嗜血細胞增多綜合征、肝衰竭等。
一般治療。(1)臥床休息,加強護理,避免發生嚴重并發癥。(2)退熱止痛: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幫助緩解發燒和肌肉酸痛。切勿給患有病毒性疾病的兒童(小于16歲)服用阿司匹林,因為可以導致瑞氏綜合癥,出現肝功能衰竭,昏迷等。補液預防脫水。保肝藥物。(3)激素類藥物:當扁桃體或淋巴結明顯擴大(可能出現上呼吸道阻塞)或嚴重血小板減少癥或溶血性貧血的患者,短程用激素類藥物。(4)抗病毒藥物:該類藥物(包括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干擾素等)在體外抑制EBV復制。使用抗病毒藥物可緩解癥狀,減少口咽部病毒的排出,但這些藥物并不能殺死EB 病毒。丙種球蛋白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殺滅病毒的能力。抗生素無法殺滅病毒,只有在合并細菌感染時才使用抗生素。(5)注意事項心理護理。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家屬應該加強對于患者的關心,應該主動了解患者當前的需求,使患者能夠將自己的心中的疑問進行咨詢。而對于一些疾病的知識,護理人員則需要更加詳細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說明在護理以及檢查時候一些注意要點,在之后進行檢查或者護理的時候,患者了解應該如何進行配合,從而消除患者心中的緊張感,使患者樹立可以痊愈的信心。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1)患者應該減少食用含有較高動物脂肪的食物,而應該多食用一些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魚油等食物。(2)患者進食的總體熱量不應該過高,應該在進行計算之后再進行食用。(3)患者應該適當的食用一些優質的蛋白食品,但是需要注意不要過量。(4)每天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患者也需要加強控制,防止出現攝入過高的情況。(5)患者每天攝入的食物,應該講究膳食平衡,應該搭配各類食品進行服用。(6)最需要注意的一點便是,患者要做到飲食均衡,不要出現暴飲暴食的狀態。
加強體力活動。患者平時應該加強體力活動,保障活動的次數以及時間,合理的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例如慢跑或者騎自行車等;參加一些使自己可以更加愉悅的文娛活動,例如棋牌類活動或者跳舞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患者中午時候,最好避免進行一些劇烈的體育運動,防止患者病情有所加重,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