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張潔(通訊作者)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 上海 200062)
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是機體對支氣管內曲霉菌產生的變態反應性炎癥疾病,主要表現為支氣管哮喘和一過性的肺部陰影,此病多發生于哮喘、肺囊性纖維化患者,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明顯的難治性哮喘、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等癥狀,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2]。若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該病會反復發作,最終引起肺組織結構破壞,導致肺功能受損,甚至會引起患者死亡。臨床上在對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治療時,主要基于其相關的激素治療,同時結合抗真菌治療,以改善病情。近年來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的治療方法有一定的發展,本文主要對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的治療現狀及進展展開綜述如下。
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多發于兒童和青年人群,無明顯的性別差異,患者在發病后多會伴有過敏性鼻炎等變態反應。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會出現胸痛、咯血、咳嗽、喘息、咳痰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會咳出褐色、黑色黏液痰栓;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在病情加重時會出現難以控制的哮喘癥狀,并伴有哮鳴音,部分患者可聽見粗濕啰音;重癥患者可出現肺實質病變、肺不張、肺動脈高壓、呼吸衰竭等嚴重癥狀[3]。胸部X 線片主要表現為肺部游走性實變影;胸部CT 主要表現為多發性斑片狀影,中心性支氣管擴張、黏液栓、樹芽征或指套征等[4]。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血清學檢查結果和胸部影像學表現等。
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的治療目標是控制哮喘癥狀,改善肺部影像,預防病情復發,避免支氣管擴張和慢性肺曲霉病等并發癥的發生。故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考慮在抑制機體變態反應的同時,清除氣道內的曲霉菌,避免肺組織出現不可逆的損傷[5]。
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機體對曲霉菌的變態反應,從而緩解哮喘癥狀,降低血清IgE 水平,防止肺組織的進一步破壞。故糖皮質激素是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的常用藥物,且是最有效的藥物,越早用藥取得的療效越好[6]。
2.1.1 口服糖皮質激素 口服糖皮質激素能夠抑制氣道內煙曲霉釋放的抗原所引起的炎癥反應,日常的口服方案為:給予患者0.5mg/kg 的潑尼松龍,1 次/d,連續用藥兩周,然后減量,劑量為0.25mg/kg,1 次/d,連續治療4 ~6 周,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逐漸減少藥量,每兩周減少用量5 ~10mg,建議采用隔日給藥方法,直至停止用藥,患者的總用藥時間通常超過6 個月[7-8]。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時間較長,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比如體重增加、痤瘡、青光眼、糖尿病、股骨頭壞死、兒童發育遲緩等。
2.1.2 吸入糖皮質激素 吸入糖皮質激素在哮喘中的應用價值已得到證實,吸入治療能夠在患者支氣管內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可以直接作用于氣管,治療效果明顯,并且毒副作用比口服糖皮質激素要少[9]。
2.1.3 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 部分患者對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無反應,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一般用于難治性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中。對部分急性發作的激素依賴的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采用10 ~20mg·kg-1·d-1×3d,4 周1 次的激素沖擊治療方案,患者的癥狀及肺功能均得到改善[10]。但目前缺乏大樣本研究評價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的時機及有效性。
糖皮質激素對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是在治療時的副作用較多。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為伊曲康唑,此藥能夠降低激素使用量,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11]。其用法為每次口服200mg,2 次/d,使用療程4 ~6 個月[12]。對于伊曲康唑治療無效的患者,國內專家共識建議,伏立康唑可作為患者的替代治療。
奧馬珠單抗是一種重組人源化單克隆IgE 抗體,能夠與高親和力IgE 受體結合,降低游離IgE,并下調細胞表面IgE 受體的表達;通過奧馬珠單抗治療,能夠消除患者體內的炎癥因子,進而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我國還未開展大規模的臨床研究[13]。對于糖皮質激素及抗真菌治療失敗或不能耐受的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可考慮使用抗IgE 抗體,以減少或替代全身激素的使用,但治療療程尚無定論[14]。
支氣管鏡不僅是一種檢查手段,通過氣管鏡能夠將氣道內的黏液栓取出,并反復沖洗回吸,有效發揮局部治療作用,控制局部炎癥,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對伴有黏液嵌塞的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在充分的糖皮質激素及抗真菌藥物治療后,如緩解不佳,可考慮行支氣管鏡治療。
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呼吸系統的疾病,患者會出現哮喘、咳嗽、咯血、胸部疼痛等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較大威脅。目前臨床上主要對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患者實施糖皮質激素聯合抗真菌進行治療,若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時的副作用較明顯,可以給予患者奧馬珠單抗治療或者支氣管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