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楊小朋
(1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面肌痙攣亦稱面肌抽搐,表現為睜眼困難、嘴角歪斜等,對于患者的日常工作、社會交往及身心健康均造成困擾[1]。HFS是臨床高發的腦神經疾病,注射肉毒毒素、封閉治療和手術阻斷的短期療效可靠,但是術后復發率較高;微血管減壓在治療面肌痙攣中已取得較好療效,其根治率可達 90%以上[2]。由于顱內結構的復雜性,術中損傷神經和血管的風險較高,處理責任血管時連帶損傷、血管痙攣導致神經缺血等,導致患者預后不良[3-4]。為進一步提升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操作水平,保證手術療效,需聯合其他診療技術,輔助提升手術準確性。術前行電生理檢測AMR 波,可便于術中快速準確尋找HFS 的責任血管,去除對面神經REZ 區的壓迫,準確的解除責任血管的壓迫,去除對相應神經節點的刺激,有避免損傷周圍神經,同時術中聯合檢測LSR 及BAEP,可進一步提升手術精確性,從而引導術者準確操作。本次選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2012 年1 月—2019 年9 月面肌痙攣患者(HFS),術中聯合檢測LSR 及BAEP,密切觀察AMR 波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的變化,指導手術進行,現總結手術效果如下。
選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2012 年1 月—2019 年9 月面肌痙攣患者69 例,男性40 例,女性29 例;年齡18 ~94 歲,平均56.2 歲;病程3 個月~10 年,平均5.8 年。患者均為原發性單側面肌痙攣,術前行頭顱MRI 及FIESTA 序列掃描,MRI 顯示面神經REZ 段受血管壓迫;排除二次行MVD 手術或者有肉毒毒素注射和行射頻等創傷性治療史患者。手術均采用經枕下乙狀竇后入路行MVD,根據術中是否行電生理檢測LSR及BAEP 分為兩組,其中電生理檢測組39 例,傳統MVD 組30 例。已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
患者健側臥位,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Mayfield頭架固定,使乳突根部處于最高點,發際內作直切口,長約5 ~6cm,骨窗直徑3 ~4cm,上界顯露橫竇下緣,外界顯露乙狀竇后緣。銳性分離責任血管和面神經之間的蛛網膜,在責任血管和腦干之間墊入塑形好的Teflon棉團,使責任血管與腦干及顱神經徹底游離。
通過對術后3 月患者的HFS 癥狀緩解程度進行療效評估。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HFS 患者采用經枕下乙狀竇后入路行MVD 術,其中電生理檢測組在MVD 術前及術中行電生理檢測LSR 及BAEP:大部分患者術中解除責任血管壓迫后AMR 波隨即消失,HFS 癥狀明顯緩解。兩組病人均在術后3 月進行療效評估。結果顯示電生理檢測組中有37 例治療有效,總有效率94.9%;傳統MVD 組中有23 例有效,總有效率為76.7%。經過統計學分析我們發現電生理檢測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傳統MVD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術后,傳統MVD 組出現4 例(13.33%)血管連帶損傷者,電生理檢測組則無血管連帶損傷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HFS 是常見的腦神經疾病,長期注射肉毒毒素可以導致肌肉萎縮從而導致面癱,副作用較大,而封閉治療及手術阻斷術后復發率較高[8-9]。目前認為MVD 是惟一能夠治愈面肌痙攣的方法,通過解除責任血管對面神經REZ 區的壓迫,去除對相應神經節點的刺激,從而達到治療HFS 的目的,其根治率可達 90%以上[10]。但是傳統MVD 術后患者出現不同程度并發癥。因此術中如何準確尋找責任血管,避免造成連帶損傷成為現如今的研究重點。
為快速準確尋找HFS 的責任血管,盡可能的去除對面神經REZ 區的壓迫,并且避免連帶損傷周圍神經,我科對HFS 患者術前行電生理檢測AMR 波并記錄,術中聯合檢測LSR 及BAEP,密切觀察AMR 波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的變化,從而引導術者準確操作。本次通過對電生理檢測組39 例患者MVD 術前及術中檢測AMR 波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的變化,精準尋找責任血管,明顯縮短手術時間。電話隨訪3 月結果顯示有35 例患者HFS 癥狀痊愈,術后無復發,2 例患者HFS 癥狀明顯緩解,總體有效率達94.9%,僅1 例術后HFS 癥狀無緩解,考慮不除外神經節異常放電有關。傳統MVD 組中30 例僅根據患者術前MRI 檢查及手術經驗在操作中仔細尋找責任血管。電話隨訪3 月結果顯示有20 例患者HFS 癥狀痊愈,術后無復發,3 例患者HFS 癥狀明顯緩解,有效率為76.7%。通過對兩組間有效率比較顯示電生理監測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傳統MVD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電生理檢測中我們將術中監測LSR 可作為術中判定責任血管的重要指標,同時密切觀察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的變化,與傳統MVD 組相比術后療效可觀,患者滿意。但也有研究表明部分術中LSR 未消失病人,術后癥狀仍能緩解,面神經長期受到壓迫后神經興奮性增高或神經節異常放電有關,具體病因需進一步研究。此外,本次還發現,傳統MVD 組血管連帶損傷者(13.33%)顯著高于電生理檢測組(0),可知電生理檢測LSR 及BAEP 可進一步提升手術安全性,避免連帶損傷。
綜上所述,MVD 術中聯合電生理檢測LSR 及BAEP 有助于快速尋找責任血管,避免連帶周圍結構損傷,手術時間段,明顯提高療效,臨床值得推廣。但是HFS 病因并不僅僅局限于責任血管壓迫所致,繼續尋找HFS 相關病因有望可徹底治愈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