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茜
(蘇州市高新區人民醫院 江蘇 蘇州 215010)
偏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后遺癥,患者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還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偏癱患者通過康復鍛煉,可以恢復部分功能[1],臨床康復手段繁多,康復體操為康復訓練的一種,是為了讓患者達到康復目的而編排的借助器械或徒手完成的肢體運動和功能鍛煉,出院后患者居家可以長期訓練。我科對35 位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問卷調查,對康復訓練知識了解率低,所有患者及其家屬都康復技能培訓的需求。視頻宣教作為網絡新型宣教方法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護理相關領域,展現方式直觀,簡單易懂,更利于患者理解接受[2]。我科使用視頻宣教指導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體操訓練,取得了較好實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期間入住我科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腦卒中患者35 例。其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齡34 ~73 歲,平均41.5 歲,平均住院天數(21.5±5.5)天。納入標準:臨床確診腦卒中患者;存在一側肢體偏癱;患者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處于康復期;患者具有良好的視聽能力,能夠正常溝通交流;具有良好的家庭支持體系,出院后居家生活;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病變體質患者;有精神疾病史;嚴重認知障礙或病情進行性加重患者;照顧患者的家屬更換頻繁,不能協助患者持續完成康復訓練。
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常規使用藥物治療,在既往圖文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康復體操訓練。康復體操訓練視頻部分選自網絡平臺已成熟內容,如朱鏞連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發行的腦卒中康復訓練體操,結合我科患者病情綜合評估,部分由我科護理人員在康復師指導下自己拍攝剪輯完成。完整視頻內容包括面肌體操;頭、頸部體操;肩部體操;軀干體操;上肢體操;手指體操;下肢體操;步伐體操;床上體操,總時長30 min。告知患者康復體操訓練的意義,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播放康復訓練視頻,讓患者及家屬對康復體操訓練的內容和方法有基本的了解。(2)現場示范指導,讓患者上、下午各一次,進行康復體操鍛煉。患者視體力而為,逐漸增加訓練時長,直至可以完成完整視頻訓練時間。指導者針對患者訓練過程遇到的困難,如所疑惑的姿勢、動作等,通過個體指導、小組討論形式,幫助患者及家屬解決問題,對患者完成較好的動作給予肯定,激發患者康復訓練的信心。(3)出院前1~2 天對訓練效果評價,患者完成準確、全面,則該輪教育結束,鼓勵患者出院后居家在家屬監督下堅持訓練。
本研究將患者及家屬對康復體操訓練的掌握執行情況作為評價指標。51.5%~68.4%的患者和家屬在觀看視頻宣教后能夠了解康復體操訓練內容和方法;現場示范指導后73.3%~89.3%患者和家屬能夠掌握執行;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能夠達到自行或家屬協助下準確、全面的完成康復體操訓練。
傳統的健康宣教,為醫護人員單方面的信息傳遞,主要弊端是患者始終處于被動接受者的狀態,患者積極性不高。視頻宣教現已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入院宣教、術前談話、康復指導等[3-4]。張加榮等[5]研究,與患者及家屬實施術前談話,在談話基礎上進行手術治療視頻觀看教育,患者能夠更好的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前生命體征測量、患者焦慮狀態評分均低于未接受視頻宣教患者。于俊等[6]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采用視頻宣教結合回授法進行康復訓練,患者康復訓練口述及動作演示準確性得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健康教育患者。
視頻宣教內容直觀清晰、形象生動,出現疑問可以重復播放,加深患者的感性認識。指導患者訓練所學知識,出現偏差,及時糾正,能使患者對技能掌握中的錯誤降到最低,較好地保證了技能完成情況。視頻宣教可以讓護理人員從繁忙的工作中節省傳統的口頭教育、反復宣講的時間,并保證了宣教內容的同質化。護士宣教費時少,效果好,現場示范指導過程“教”“學”互動,增進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情感溝通,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切實可行的宣教方法和形式,能夠幫助患者很好的實現從醫院治療過渡到居家自我康復。
綜上所述,偏癱作為腦卒中患者常見后遺癥狀,需要治療對象良好的康復鍛煉行為來保證康復效果。在院期間患者和家屬接收視頻教育,護士指導臨床落實,患者出院回家康復訓練相對專業,避免了技能上的偏差,從而提高患者長期康復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