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洽鑫 劉漪 林小燕



【摘要】 目的 淺析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兒童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兒作研究對象, 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19例。對照組給予單純耳內鏡下鼓室置管治療, 觀察組給予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療效;中耳積液時間、完全愈合時間、聽閾提高幅度、聽力復常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68.4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中耳積液時間、完全愈合時間、聽力復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聽閾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為5.26%, 低于對照組的31.5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療效顯著, 術后恢復情況良好, 手術安全性高。
【關鍵詞】 內鏡;鼓室置管;腺樣體切除術;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05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tympanum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adeno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secretory otitis media? ?CHEN Qia-xin, LIU Yi, LIN Xiao-ya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Guangdo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tympanum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adeno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secretory otitis media. Methods? ?A total of 38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ith 1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tympanum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tympanum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adenoidectomy. The efficacy, time of middle ear effusion, time of complete healing, range of hearing threshold improvement, time of hearing norm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74%, which was higher than 68.42%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ime of middle ear effusion, time of complete healing, time of hearing normaliz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range of hearing threshold improvement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5.26%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31.58%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tympanum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adenoidectomy show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ith goo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high surgical safety.
【Key words】 Endoscopic; Tympanum catheterization; Adenoidectomy; Recurrent secretory otitis media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非化膿性炎性疾病, 疾病特征以傳導性耳聾、鼓室積液等為主, 多發于換季時期, 是影響兒童聽力的主要原因, 中耳積液性質包括滲出液、漿液性分泌液、黏液等, 臨床將其劃分為急性與慢性2種類型, 其中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由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導致疾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導致[1, 2]。現代醫學尚未對分泌性中耳炎形成的病因達成統一認識, 大致包括感染、免疫反應、咽鼓管功能不良, 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方法包括藥物、手術治療等, 常用藥包括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激素、鹽酸氨溴索、表面活性物質、疫苗等[3];常見手術類型包括鼓膜穿刺抽液、鼻內鏡下咽鼓管置管術、腺樣體切除術等, 臨床多主張藥物與手術聯合治療[4]。本研究納入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8例兒童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兒作研究對象, 分析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效果, 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
收治的38例兒童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兒作研究對象, 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19例。觀察組中男13例, 女6例;年齡1~14歲, 平均年齡(7.8±2.3)歲;病程3~12個月, 平均病程(7.1±2.0)個月;左耳9例、右耳7例、雙耳3例。對照組中男12例, 女7例;年齡1~14歲, 平均年齡(6.2±2.6)歲;病程3~12個月, 平均病程(7.6±1.8)個月;左耳10例、右耳5例、雙耳4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診斷標準[5]:癥狀包括耳不適、追聽欠佳、耳悶、耳鳴;經純音測定結果顯示傳導性聾;經耳鏡檢查結果顯示鼓膜無穿孔、鼓膜凹陷、鼓膜活動度低、存在鼓膜積液;鼓室阻抗圖顯示“B”、“C”型曲線。②患兒家長同意接受手術治療。③知曉本次研究內容。④均為復發患兒。⑤可耐受相應治療者。排除標準[6]:①中耳外傷者;②研究前行抗炎治療者;③認知功能障礙者;④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者;⑤手術禁忌證者。
1. 3 方法 觀察組給予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 常規進行電耳鏡檢查評估外耳道形態、清除耳道內異物, 觀察鼓膜狀態、中耳積液表現等, 進行純音測聽, 應用AT235h中耳分析儀226 Hz進行探測音聲導抗測試, 術者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選擇型號合適的耳塞頭。先行腺樣體切除術:采取全身麻醉(全麻)氣管插管形式, 為患兒取仰臥位, 墊高肩部, 保持頭部后仰位, 使用開口器固定, 經單側或雙側鼻腔置入9號導尿管, 自口腔引出打結懸吊并固定軟腭, 70°鼻內鏡經口暴露鼻咽腔, 在電視輔助監視下完成操作, 首先咬切部分腺樣體組織進行病理學化驗, 后采用低溫等離子消融去除肥大的腺樣體組織, 切除順序為:腺樣體底部-中部-咽鼓管隆突周圍-下極鼻孔區, 完全切除腺樣體組織并等離子刀頭充分止血。鼓膜置管:同期0°耳內鏡電視監視下切開鼓膜前下象限, 充分吸出鼓室粘稠積液, 使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注射液沖洗鼓室后吸干沖洗液, 將啞鈴型鼓膜通風管置入, 直徑為1.14 mm, 確保術中正確的置管位置與管腔通暢。術后遵醫囑用藥, 隨訪1次/周, 觀察置管情況, 評估是否存在移位、脫落、堵塞等異常情況, 了解有無感染發生, 半年或1年可取管。拔管指征:經耳內鏡檢查鼻咽部分是否潴留分泌物、開放效果、腺樣體創面愈合情況、咽鼓管咽口有無粘性分泌物、鼓膜表面情況。拔管后繼續隨訪3個月, 定期進行耳內鏡復查, 觀察鼓膜情況, 復查純音測試聽力與聲導抗。對照組給予單純耳內鏡下鼓室置管治療, 操作步驟同觀察組。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療效;中耳積液時間、完全愈合時間、聽閾提高幅度、聽力復常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癥狀消失、聲導抗鼓室圖檢查結果顯示為A型, 鼓膜功能正常, 聲導抗鼓室圖檢查結果表明為A型;有效:癥狀改善, 鼓膜語頻聽力值提高10~15 dB, 給予聲導抗鼓室檢查結果顯示由B型轉變為A型;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68.4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中耳積液時間、完全愈合時間、聽閾提高幅度、聽力復常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中耳積液時間、完全愈合時間、聽力復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聽閾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為5.26%, 低于對照組的31.5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見的五官科疾病, 多發于兒童, 指累及中耳或全部結構的炎性反應, 因兒童年齡較小、患病后患兒往往無法準確描述自身病情癥狀, 可能延誤疾病治療時機, 甚至可能對兒童終身聽力造成永久性損傷, 影響兒童生長發育與身心健康[7]。有研究提出分泌性中耳炎發生機制可能與腺樣體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礙等有關[8], 其中腺樣體肥大會阻塞咽鼓管咽口, 而咽鼓管主要功能為保持耳腔內氣壓與外界的平衡, 此外該部位為感染灶, 一旦發生感染可導致鼓膜內陷, 導致中耳黏膜淤血, 形成靜脈曲張, 增加血管壁滲透性, 形成滲出液, 引發一系列炎性改變, 增加局部炎癥風險, 損傷咽鼓管, 形成聽力損傷、耳鳴、耳悶等癥狀[9]。
目前臨床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較多, 其中西醫主張采取鼓膜切開術、鼓膜穿刺抽液術、鼓室置管術等確保咽鼓管與鼻腔的通暢, 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68.4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中耳積液時間、完全愈合時間、聽力復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聽閾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為5.26%, 低于對照組的31.5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 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療效可觀, 可促進疾病恢復, 且并發癥風險低。分析原因:①鼻內鏡下鼓室置管術的應用優勢:在內鏡監視下可保護鼻腔組織, 避免盲目操作導致的意外損傷, 同時可及時排查鼻腔內是否存在隱性病變, 將導管插入鼓室內, 可保護鼓膜同時迅速排出積液, 發揮消腫抗炎的治療效
果[10];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的治療優勢:內鏡監視下為術者提供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 對促進術后恢復有利, 術者操作中可同時使用鉆頭與切割刀頭, 切割精準度高, 操作難度低, 安全性高, 術中主要使用電動切割器切割, 具有切割速度快、時間短、出血量少等優勢,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術后疼痛感受, 降低并發癥風險[11, 12]。臨床上應用外科手術方式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在于及時清除中耳內積液, 及時恢復中耳通氣引流功能, 促進鼓室黏膜上皮纖毛運動功能恢復正常, 經耳內鏡下鼓室置管對鼓膜影響較小, 但無法及時解除咽鼓管阻塞情況, 依然存在感染病灶, 術后復發風險相對較高, 而近年來隨著臨床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 腺樣體切除術也逐漸獲得臨床關注, 該治療方案是在內鏡下鼓室置管基礎上聯合進行腺樣體切除術, 可彌補單純鼓室置管術的不足, 加速清理鼓室積液, 有效改善咽鼓管阻塞表現, 保證鼓室與咽鼓管的引流通暢效果, 降低術后復發及感染風險, 促進術后康復[13]。
綜上所述, 采用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療效可觀, 術后恢復情況良好, 手術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詹小燕, 梁飛, 江恒謙, 等.內鏡下鼓室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7, 23(1):47-49.
[2] 王德利, 張艷芬, 張崗, 等.內鏡下低溫等離子腺樣體消融聯合鼓室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分析.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8, 39(10):1081-1083.
[3] 楊國寧, 寸麗花, 馬亞, 等.腺樣體切除聯合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17, 15(2):100-102.
[4] 張金增.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術聯合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中國民間療法, 2018, 26(3):62-63.
[5] 李冰慧.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聯合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河南醫學研究, 2018, 27(21):3942-3943.
[6] 賴世佳, 童梓德.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聯合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慢性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觀察.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7, 29(7):47-49.
[7] 張偉強, 劉穩, 李培華, 等.咽鼓管冠脈球囊擴張聯合鼓膜置管治療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9, 25(4):419-422.
[8] 韓濤, 李玉杰.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臨床研究, 2018, 26(8):97-98.
[9] 張強.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聯合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慢性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短、中期隨訪研究.河南醫學研究, 2019, 28(5):822-824.
[10] 李宏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中國當代醫藥, 2019, 26(5):162-164.
[11] 祁愛平.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的 臨床療效.當代醫學, 2018, 24(1):18-20.
[12] 陸雪, 王鑫霞, 肖楚志, 等.咽鼓管吹張注入地塞米松結合口服藥物治療復發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8, 40(6):563-565, 573.
[13] 李鳳茹.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 9(23):49-51.
[收稿日期: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