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粒子 薛慶生 劉志恒


【摘要】 目的 比較電子測壓表與壓力換能器在氣管套囊壓力持續測定中的一致性。方法 3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胃腸道手術患者, 同時使用兩種裝置連續監測套囊壓, 記錄8個不同時間點的測量結果, 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兩種裝置的一致性。結果 電子測壓表和壓力換能器測得氣壓差值的平均值為(1.25±1.57)cm H2O(1 cm H2O=0.098 kPa), 差值的一致性界限(LoA)為(-1.90, 4.42)cm H2O, 位于一致性界限范圍內的值占所有數值的95%以上。結論 兩種方法測量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在臨床套囊壓力的監測中可考慮互換使用。
【關鍵詞】 氣管導管;套囊壓力;電子測壓表;壓力換能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18
Consistency analysis of electronic pressure gauge and pressure transducer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ZHANG Li-zi, XUE Qing-sheng, LIU Zhi-he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onsistency of electronic pressure gauge and pressure transducer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Methods? ?In 3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wo devices were used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cuff pressure,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t 8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recorded. The Bland-Altma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devices. Results?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air pressure difference measured by the electronic pressure gauge and the pressure transducer was (1.25±1.57)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and the consistency limit (LoA) of the difference was (-1.90, 4.42) cm H2O, the values within the consistency limit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5% of all values. Conclusi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have good consistency, and these two methods can be considered interchangeably in the monitoring of clinical cuff pressure.
【Key words】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Electronic pressure gauge; Pressure transducer
氣管導管套囊可以起到封閉氣道、固定導管、防止反流誤吸的作用。套囊壓力過高, 易引發咽痛、聲嘶、吞咽困難, 甚至潰瘍、氣管狹窄、氣管瘺等并發癥。腹腔鏡手術中氣腹、體位改變等因素, 可影響套囊壓力[1], 使用合適裝置持續監測并合理調整套囊壓力有助于減少插管相關并發癥。本研究探索新型電子測壓表(pressure gauge, PG)與壓力換能器(pressure transducer, PT)用于套囊壓持續監測的可行性, 對比兩種裝置的一致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3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擇期腹腔鏡胃腸道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ASA分級Ⅰ~Ⅲ級;手術時間>1 h;患者自愿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慢性肺病、困難插管、氣管狹窄、氣管軟化或其他氣道解剖變異;體質量指數(BMI)
≥30 kg/m2;困難插管或重復插管;術中因各種因素套囊壓力>45 cm H2O則調整充氣量, 并中斷研究。
1. 2 麻醉方法 患者入手術室后開放外周靜脈, 常規監測。麻醉誘導依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3 mg/kg、
舒芬太尼0.2 μg/kg、丙泊酚2.5 mg/kg和羅庫溴銨
0.6 mg/kg, 可視喉鏡下經口插入普通氣管導管(男性7.5#, 女性7.0#, Covidien IIc, USA), 合適深度固定。吸入4%~6%地氟醚維持在合理麻醉深度, 間斷推注舒芬太尼維持鎮痛, 間斷推注羅庫溴銨維持肌松。吸入氧濃度70%, 吸呼比1∶2, 潮氣量6~8 ml/kg, 通氣頻率10~15次/min, 呼氣末正壓(PEEP)2~5 mm Hg(1 mm Hg=
0.133 kPa), 維持二氧化碳分壓(PETCO2)35~45 mm Hg。手術開始時患者處于平臥位, 氣腹壓12~15 mm Hg, 術中根據術者需要調整頭低位或頭高位, 關腹時結束氣腹并調整為水平臥位。
氣管套囊壓測定:PT(浙江海圣)連接Zeus麻醉機監護儀, 在患者主氣管平面校零。插管后監測氣囊尾部連接PT延長管, 于延長管上三通處使用5 ml注射器對氣囊進行充氣, 調整基礎壓力為15~25 mm Hg(即20.4~34.0 cm H2O), 記錄充氣量。然后在此三通連接PG(Covidien, USA), 后旋轉三通使氣囊、PG、PT均通過延長管相通, 記錄此時PG與PT的數值。之后同時使用兩種裝置進行持續監測, 如無明泄漏或套囊壓力>45 cm H2O, 術中不調整氣囊充氣量。
1. 3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手術體位變化、氣腹壓、手術時間。在插管后(T1)、建立氣腹后1 min(T2)、氣腹后5 min(T3)、體位調整后1 min(T4)、體位調整后5 min(T5)、手術開始后1 h(T6)、氣腹結束后1 min(T7)、術畢(T8)記錄套囊壓力。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及MedCalc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配對t檢驗;計量資料之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兩種測量裝置的一致性。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一般資料 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齡(58.64±
11.23)歲;平均身高(1.65±0.08)m;體重(59.88±
8.74)kg;BMI(21.88±2.16)kg/m2;氣囊充氣量(5.69±
1.11)ml;手術時間(165.21±60.44)min。
2. 2 相關性分析 術中共記錄240組數據, PG不同時間點測得的氣壓均稍高于PT,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G測得的氣壓與PT測得的氣壓呈正相關(r=0.961, P<0.05)。見表1。
2. 3 一致性分析 兩種裝置測得氣壓差值的平均值為(1.25±1.57)cm H2O, 差值的LoA為(-1.90, 4.42)cm H2O。LoA下限的95%置信區間(95%CI)為(-2.25, -1.55)cm H2O,
上限的95%CI為(4.06, 4.77)cm H2O。綜合起來, LoA的95%CI為(-2.25, 4.77)cm H2O。8%(11/240)的點在95% LoA以外, 即位于LoA范圍內的點占所有點的95%以上, 可認為這兩種測壓裝置的一致性較好, 可以互換使用。在一致性界限范圍以內的點, 差值的絕對值最大為4 cm H2O, 差值平均值為1.10 cm H2O。見圖1。
3 討論
目前關于氣管套囊壓力的研究日益增多, PG及PT均為常用的監測裝置, 但尚無研究者評價兩者的一致性。目前用于評價兩種測量結果一致性的常用統計學方法有配對t檢驗、簡單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 也有采用決定系數、組內相關系數、一致性相關系數評價的方法[2]。Bland-Altman分析法最初由Bland JM和Altman DG于1983年提出并于1986年進一步完善[3], 目前已成為得到廣泛認可、應用最為活躍的方法之
一[4]。其基本思想是計算出兩種測量結果的差值的均數和95%LoA, 并用圖形的方法直觀地反映LoA。如果兩種測量結果的差異位于LoA內在臨床上是可以接受的, 則認為這兩種方法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可以互換
使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 PG測得的氣壓與PT測得的氣壓呈正相關(r=0.961, P<0.05), 即兩者高度相關。兩種裝置測得氣壓差值的平均值為(1.25±1.57)cm H2O, 圖形顯示均數線較為靠近Y值為0的線, 說明兩者的差異較小。差值的LoA為(-1.90, 4.42)cm H2O, LoA的95%CI為(-2.25, 4.77)cm H2O, 該范圍<5 cm H2O。考慮到所有測量數據均值為27.39 cm H2O, 且5 cm H2O壓力變化不足以導致臨床不良事件的發生, 可認為兩裝置測量結果的差值處于臨床可接受范圍。位于LoA范圍內的點占所有點的95%以上, 可認為這兩種測壓裝置的一致性較好, 可以互換使用[4]。目前學術界在套囊壓力測量方面并未確定金標準, 無法判斷哪種方法一定反映真實值, 則可以考慮使用兩種測量結果的均值作為最終測量結果。而這在臨床中可能影響麻醉醫生的工作效率, 因此本研究結果提示, 在實際操作中可任選一種對壓力進行監測。
隨著全身麻醉占比的提高及精準麻醉概念的推廣, 如何避免插管并發癥受到麻醉醫生的日益關注。各種新型的氣管導管、可視插管工具以及各種局麻藥物的應用, 均有利于并發癥的預防[5-7], 套囊壓力的合理控制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理想的套囊壓力應為隔離氣道的最小壓力, 其影響因素包括氣道解剖、套囊位置、套囊本身性質、氣道壓等多方面。且此最小壓力值應根據各種動態變化進行調整, 如患者體位變化、頭位變化、黏膜水腫、氣道黏膜血流灌注壓、氣道彈性、氣道壓變化等[6]。研究表明套囊壓力維持在20~
30 cm H2O即可防止漏氣及誤吸, 減少插管相關并發
癥[8, 9]。套囊壓力過低無法保證氣道的密閉性, 影響通氣效果并可能導致誤吸, 引發肺炎或支氣管肺炎。而氣囊過度充氣則對氣管黏膜產生過大壓力, 導致氣管黏膜壁的損傷, 出現纖毛脫落、出血, 嚴重者發生氣管軟化、潰瘍、狹窄、氣管-食管瘺[6, 8]。
目前麻醉醫生普遍采用傳統的手捏氣囊感知壓力法或聽診最小漏氣法對氣囊進行充氣[6, 7], 然而多個研究證實此方法所測得的套囊壓力大大超出推薦值[9], 而使用固定容量法進行充氣的壓力雖低于手捏法, 依然高于合理范圍。因此使用相關監測裝置對氣囊進行合理充氣是非常有必要性的。然而氣管套囊壓力并非在插管后即保持不變, 患者頭位變化、體位變化、氣腹的建立、肌松程度的變化、使用N2O等因素均可影響套囊壓力, 因而在合理充氣套囊后應動態監測壓力的變化。Ryu等[1]研究了甲狀腺手術中合理調整套囊壓力的影響, 發現調整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2 h時插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電子測壓表及壓力換能器用于氣囊壓的持續監測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在臨床實踐中可以互換使用, 可選擇其中一種方式進行術中持續監測。然而本研究樣本量較小, 且未就氣囊壓最佳值的個體化、術中氣囊壓的合理監測與調整、氣囊壓的影響因素等進行研究, 尚有不足。此領域尚需進一步的科研探索, 以減少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相關的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Ryu JH, Han SS, Do SH, et al. Effect of adjusted cuff pressure of endotracheal tube during thyroidectomy on postoperative airway complication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13, 37(4):786-791.
[2] 周宇豪, 許金芳, 賀佳. 診斷試驗一致性評價中幾種方法的比較及應用. 中國衛生統計, 2011, 28(1):40-42, 46.
[3] Bland JM, Altman DG.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assessing agreement between two methods of clinical measurement. Lancet, 1986, 1(8476):307-310.
[4] 寧錚美. Bland-Altman分析法在兩種化學發光儀器一致性評價上的應用案例.運動精品, 2018, 37(2):52-54.
[5] 葉海標, 葉小通, 謝帝標, 等.改良經皮擴張氣管造口術在基層醫院危重病患者中的應用.名醫, 2020(2):45, 47.
[6] 樊新彩, 李新靈.三種輔助氣管插管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中外醫學研究, 2019, 17(24):173-175.
[7] 羅文.喉罩氣道和氣管導管在腹腔鏡盆腔包塊切除術中的效果比較.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 19(7):122-123.
[8] 張杰, 張國欣, 薛建軍, 等.甘草噴霧劑防治大鼠全麻氣管插管呼吸道并發癥作用機制研究.陜西中醫, 2019, 40(7):823-827.
[9] 丁彩霞, 王月.氣管導管套囊壓力監測時間差異對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效果分析.山西醫藥雜志, 2020, 49(5):542-543.
[收稿日期: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