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摘要】 目的 分析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直腸癌聯合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 依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直腸癌根治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各項手術指標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高于對照組的6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42.36±15.28)ml, 引流時間為(5.29±3.12)d, 住院時間為(18.37±
5.21)d;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62.52±4.27)ml, 引流時間為(3.16±1.94)d, 住院時間為(14.09±2.16)d;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低于對照組的2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腹會陰聯合根治手術治療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直腸癌合并糖尿病;腹會陰合聯合根治術;直腸癌根治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31
在臨床疾病診斷與治療過程中, 由于患者受不良生活習慣或其他因素影響, 增加了各類疾病發生率, 對其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較大影響。其中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漸提高, 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需要及早介入相應治療措施, 以有效治療疾病, 確保患者生存質量。其中直腸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 屬消化道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該類疾病通常采用手術治療措施,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其生活質量。但是在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 通常由于患者不良飲食習慣, 引起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對患者手術治療效果以及手術安全性造成嚴重影響。因此, 選擇正確手術治療方式針對性治療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分析了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直腸癌聯合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接收的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 依據手術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7例, 女8例;平均年齡(59.36±3.24)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16例, 女9例;平均年齡(60.34±
4.8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含義(P>0.05), 具有可比性。同時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 并自愿加入該研究中。本院倫理委員會對該研究完全知情, 并批準研究進行。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直腸癌合并糖尿病;②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 并具有較高治療依從性;③所有患者無其他惡性腫瘤疾病;④患者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治療方法不耐受患者;②對本研究存在抗拒心理患者;③存在嚴重精神功能障礙患者;④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1. 2 方法 兩組患者臨床接受相應檢查, 并確定患者病變部位后。對照組接受常規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指導患者取截石位, 為患者提供常規消毒鋪巾, 并于其左下腹部位置作長度適宜切口, 逐層銳性分離組織后, 充分暴露患者直腸患處。完成上述環節后, 鈍性分離直腸兩側韌帶, 從而游離直腸指肛提肌與乙狀結腸平面, 并于腫瘤病灶處上方10 cm, 下方4 cm處為切除點進行病變組織切除處理。完成上述環節后, 清掃直腸周邊淋巴結并相應吻合直腸兩端切口。確定吻合良好后, 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腹腔以及盆腔后, 為患者放置引流管, 并逐層縫合患者皮膚組織。最后為患者清理切口, 并提供抗生素藥物治療, 預防感染情況發生。觀察組患者采用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首先指導患者取截石位, 并為患者提供復合式麻醉。待患者麻醉起效后常規消毒鋪巾, 并于患者臍部上緣作弧形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氣腹, 同時在這一切口置入腹腔鏡, 以便于觀察患者腹腔情況以及確定腫瘤具體位置。完成上述環節后, 選擇患者兩側髂前上棘連線中點處、左下腹部病灶部位以及左右鎖骨交點處作3個1 cm左右操作孔。完成后經腹腔鏡觀察引導下游離切斷直腸系膜下血管, 并相應切除直腸兩側韌帶與系膜, 完成后相應清除直腸系膜周邊淋巴組織細胞。最后在腹腔鏡引導下, 相應切除直腸癌腫瘤病變腸管, 吻合切斷直腸兩端切口, 并將直腸癌病灶腸管自左下腹操作孔取出。完成后為患者提供常規引流管放置, 并縫合切口, 為患者提供抗生素藥物治療, 預防感染等情況發生。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注重檢測血壓、心率等情況變化, 同時可在患者接受治療前指導患者禁食后, 適量為患者提供葡萄糖, 避免糖尿病低血糖并發癥發生, 確保手術治療安全性。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各項手術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各項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瘺以及肺部感染。依據患者術后癥狀改善情況劃分手術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3種類型。顯效:患者臨床手術后, 疾病癥狀改善顯著, 同時檢查無復發或轉移情況;有效:患者疾病癥狀改善, 且臨床檢查未見明顯疾病復發;無效:患者疾病癥狀無改善, 患者存在較高疾病復發率。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顯效7例, 有效10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68%;觀察組患者顯效18例, 顯效5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2%;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對比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42.36±15.28)ml, 引流時間為(5.29±3.12)d, 住院時間為(18.37±5.21)d;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62.52±4.27)ml, 引流時間為(3.16±
1.94)d, 住院時間為(14.09±2.16)d。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3例, 吻合口瘺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4%;觀察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1例, 肺部感染0例, 吻合口瘺0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4%。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針對直腸癌患者通常采用開腹直腸癌根治術, 該類手術方法通常給予患者全身麻醉, 依據相應診斷結果確定患者腫瘤位置, 進行腫瘤病灶腸管切除以及切除后兩端吻合治療[1, 2]。該類手術治療方法能夠最大程度上確保患者直腸癌切除, 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顯著效果。
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直腸癌屬于臨床較為常用手術治療方法, 隨著當前腹腔鏡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在腹腔鏡引導下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效果顯著[3]。腹會陰根治術的優勢如下:①腹會陰聯合根治術降低了對患者機體的創傷, 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少;②腹會陰聯合根治術可降低感染發生幾率, 有效提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③采用腹會陰聯合根治術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直腸癌手術治療效果, 有效提高患者術后恢復, 提高患者生存周期[4, 5]。針對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采用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效果顯著, 能夠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其生活質量。但是該類手術治療時間較長, 需要依據患者疾病癥狀, 相應選擇適宜手術治療方式。
在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高于對照組的6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42.36±15.28)ml, 引流時間為(5.29±3.12)d, 住院時間為(18.37±5.21)d;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62.52±4.27)ml, 引流時間為(3.16±1.94)d, 住院時間為(14.09±2.16)d;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低于對照組的2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采用腹會陰聯合根治術治療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顯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確保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君. 腹腔鏡輔助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1):110-111.
[2] 郭婷. 直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會陰聯合根治術中護理配合對手術結局的影響. 智慧健康, 2018, 4(16):42-43.
[3] 黃天向, 唐紅. 低位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行肛提肌外腹會陰聯合切除的效果觀察.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32):70-71.
[4] 喻學橋, 錢群, 江從慶, 等. 直腸癌肛提肌外腹會陰聯合切除術的手術要點及并發癥的防治. 臨床外科雜志, 2017, 25(4):
258-261.
[5] 何榮琴, 王愛華. 腹腔鏡下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手術的手術配合護理.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54):240-241.
[收稿日期: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