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杰
【摘要】 目的 研究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的效果。方法 62例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1例。對照組予以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 觀察組予以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比較兩組患者修復效果、顳下頜關節功能改善狀況以及修復1、3、6個月咀嚼效率。結果 觀察組生理情況良好率、義齒穩定情況良好率、美觀性良好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05、6.613、7.631, P=0.015、0.010、0.006<0.05)。觀察組患者修復1、3、6個月咀嚼效率分別為(85.56±6.31)%、(88.87±4.37)%、(93.57±4.15)%, 均高于對照組的(79.85±6.31)%、(85.95±5.37)%、(90.54±4.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563、2.348、2.656, P=0.001、0.022、0.010<0.05)。觀察組D0率54.84%、顳下頜關節功能改善良好率77.42%高于對照組的29.03%、45.16%, DⅡ率16.13%低于對照組的48.3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39、6.798、7.381, P=0.039、0.009、0.007<0.05)。結論 在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中予以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 能夠提高咀嚼效率和修復效果, 改善關節下頜功能, 該治療模式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 牙齒重度磨耗;牙列缺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45
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多發于中老年人群, 因為牙齒重度磨耗的易感性與年齡成正比, 年齡越大磨耗狀況越明顯, 同時愛吃堅硬食物、睡眠磨牙等不良習慣也會加重牙齒的磨耗[1]。同時中老年人群咀嚼功能減退導致部分天然牙的缺失, 嚴重者甚至存在牙列缺損。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會造成牙齒酸痛、食物嵌塞、咀嚼困難等, 影響患者正常進食, 同時還會對語言功能、面部的美觀性造成影響。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價格低廉, 義齒損壞后可修理[2]。但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的體積較大, 會覆蓋大量正常組織, 患者在初次佩戴時不能適應, 常有惡心不適和發音不清。義齒與患者的正常牙齒和組織間存在間隙, 易引起食物殘留其中, 影響余留牙的健康。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的效果不如固定義齒好。本文通過觀察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的效果, 分析該修復方式在治療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1例?;颊呔显\斷標準(牙重度磨耗, 牙本質暴露量多于牙面1/3;或伴有部分牙列缺失, 連續缺失牙數不超過2顆, 非后牙游離缺失;無進行性牙周疾?。?。對照組男16例, 女15例, 年齡48~72歲。觀察組男17例, 女14例, 年齡53~7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確定治療方案 治療方案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治療方案為調整頜位, 此階段的治療目的是口腔的基礎治療和咬合升高, 治療項目包括牙周、牙體、牙髓、頜面的治療;戴牙合墊;頭影測量分析等等。第二階段治療方案為基礎修復及牙合平面調整, 這一階段的治療項目包括牙體預備、制作臨時冠橋、蠟型堆塑等等。第三階段治療方案為永久性義齒修復, 這一階段的治療項目包括義齒的種植、固定義齒。第四階段治療方案為修復后維護, 用塑膠軟合材料制作磨牙保護墊, 避免患者夜間磨牙導致義齒崩瓷或者修復體受到磨損。予以頭影測量, 了解患者重建后頜位狀況。
1. 2. 2 修復前準備 在口腔修復前需做好準備工作, 詳細了解患者病史、膳食情況、X射線拍攝曲面斷層片、口腔檢查結果?;颊呷舸嬖邶x病、牙髓病、牙周病需及時進行治療, 落實口腔衛生宣教。取印模通過石膏模型評估患者牙列磨耗的程度、缺牙位置、缺牙顆數、預重建咬合的垂直距離、息止頜間隙、垂直距離等。根據石膏模型制定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和修復體。
1. 2. 3 制作過渡義齒 患者的義齒在制作完成前需佩戴過渡義齒, 合理制定垂直距離升高的值。過渡義齒的材質為樹脂, 佩戴時間為2~3個月, 患者每間隔2周需要到院復查口腔狀況, 根據實際的咬合、口腔狀況、垂直距離恢復狀況不斷調整義齒, 確保佩戴的舒適性、咀嚼的效率, 促進顳下頜關節癥狀的恢復。若患者不習慣戴合墊, 可制作臨時冠進行臨時冠固定修復, 升高合墊改善咬合關系。
1. 2. 4 修復治療 對照組根據最佳垂直距離制作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 觀察組制作固定義齒。最佳垂直距離為患者感到舒適、咀嚼功能恢復的狀態下的距離。觀察組常規牙體準備, 制作金屬或烤瓷冠, 采取分段修復, 先修復左側后牙區再修復右側雙尖牙區。后牙區修復完成后調整垂直距離以及咬合關系, 待其穩定后進行美學修復, 患者先試戴2周若無不適感可進行永久修復。取模制作前牙修復體粘結固定。
1. 3 觀察標準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修復效果、顳下頜關節功能改善狀況以及修復1、3、6個月咀嚼效率。修復效果從口頜生理情況、義齒穩定情況、美觀性三個維度進行評價, 從良好率評價三個維度, 良好率越高表示修復效果越好。在修復1個月、3個月、
6個月評價咀嚼效率, 患者咀嚼3 g熟花生20次, 漱口、過篩并稱重吐出后的花生重量, 根據過篩法計算咀嚼效率, 咀嚼效率越好表示咀嚼功能越強。根據復查結果評價患者顳下頜關節功能, 評價標準分為D0(下頜運動范圍較廣且運動無疼痛、顳下頜關節功能恢復)、DⅠ(顳下頜關節存在輕微功能紊亂)、DⅡ(顳下頜關節存在中度功能不良)、DⅢ(顳下頜關節存在重度功能不良)。顳下頜關節功能改善良好率=(D0+DⅠ)/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修復效果對比 觀察組生理情況良好28例(90.32%), 義齒穩定情況良好29例(93.55%), 美觀性良好30例(96.77%);對照組生理情況良好20例(65.52%), 義齒穩定情況良好21例(67.74%), 美觀性良好22例(70.97%)。觀察組生理情況良好率、義齒穩定情況良好率、美觀性良好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05、6.613、7.631, P=0.015、0.010、0.006<0.05)。
2. 2 兩組患者咀嚼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修復1、3、6個月咀嚼效率分別為(85.56±6.31)%、(88.87±4.37)%、(93.57±4.15)%, 均高于對照組的(79.85±6.31)%、(85.95±5.37)%、(90.54±4.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563、2.348、2.656, P=0.001、0.022、0.010<0.05)。
2. 3 兩組患者顳下頜關節功能改善狀況對比 觀察組中D0有17例、DⅠ7例、DⅡ5例、DⅢ2例, 對照組中D0有9例、DⅠ5例、DⅡ15例、DⅢ2例。觀察組D0率54.84%、顳下頜關節功能改善良好率77.42%高于對照組的29.03%、45.16%, DⅡ率16.13%低于對照組的48.3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39、6.798、7.381, P=0.039、0.009、0.007<0.05)。
3 討論
中老年人牙齒重度磨耗的易感性增加, 導致牙齒重度磨耗同時又因咀嚼功能減退部分天然牙的缺失引起牙列缺損。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會影響切割食物功能, 鄰牙向缺牙區傾斜, 缺牙間隙發生變化進而造成咬合功能紊亂[3]。對患者的飲食、發音、面部情況造成不良影響, 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通過修復缺失牙齒、重建咬合關系能夠改善下頜關節功能、咀嚼能力以及面部美觀性。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適應證廣泛, 患者存在缺失牙數目多、基牙牙周健康不理想、組織缺損等狀況時依然可以重建咬合關系。
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在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的治療中較為常見, 該修復方式現對于固定義齒基牙來說磨除牙體組織少, 治療周期短, 費用低廉。局部義齒適應證廣泛, 患者不具備固定義齒修復指征時可采用局部可摘義齒修復。但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體積大、部件多, 患者需要每天取戴, 使用感較差, 該修復方式的穩定性和咀嚼效能較固定義齒更低, 對口腔功能的改善狀況不顯著[4]。咬合重建固定義齒的形狀與天然牙齒更接近, 患者不會有口腔異物感。固定義齒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與支持性, 可確保咀嚼過程中義齒不移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對口腔的影響小, 不會對患者溝通過程中帶來舌部障礙[5]。固定義齒無法取下, 清洗是需借助牙線去除食物殘渣。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生理情況良好率、義齒穩定情況良好率、美觀性良好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修復1、3、
6個月咀嚼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D0率、顳下頜關節功能改善良好率高于對照組, DⅡ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的臨床效果優于頜墊式局部可摘義齒。
總之, 在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中予以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 能夠提高咀嚼效率和修復效果, 改善關節下頜功能, 有較高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蘊聰, 劉瑞瑞, 王方, 等. 粘接功能性美學原型技術在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修復中的應用.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19, 16(3):129-133.
[2] 張自安, 李雨軒, 強衛林, 等. 兩種材料后牙貼面對不同磨耗程度牙列咬合重建的效果.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1(5):509-513.
[3] 王宗敏. 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效果觀察.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8, 5(33):57, 60.
[4] 張瑩, 張進軍. 采用固定義齒對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咬合重建的效果. 吉林醫學, 2018, 39(12):2338-2340.
[5] 閻川, 賴本龍, 張華鳳, 等. 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的咬合重建修復臨床探討. 系統醫學, 2019, 4(10):11-13.
[收稿日期: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