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子

范先群教授查房中。
眼睛,是一個人獲取90%以上外界信息的渠道、心靈的窗戶。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有一群人殫精竭力,只為讓或蒙塵或破損的“窗戶”重新明亮起來,為他們的人生之路點亮希望。
上海九院眼科是國家臨床重點???、上海市重點學科,是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三個主要組成單位之一,以眼眶病眼腫瘤為特色,眼表角膜病、玻璃體視網膜病、青光眼、白內障、眼視光和小兒眼科等亞專業全面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學科。設有上海市眼眶病眼腫瘤重點實驗室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眼科視覺科學研究所。
很多眼眶病眼腫瘤患者,輾轉全國各地來到上海九院眼科就診。
眼整形是九院眼科的強項,在大眾熟悉的雙眼皮、去眼袋等眼瞼眼整形手術之外,還有一種難度更高的手術——眼眶整復,目標是恢復患者已經被毀損的面中部容貌。
如果說雙眼皮、去眼袋是為患者“錦上添花”,那么眼眶整復無疑是“雪中送炭”——眼眶損壞不僅讓患者外貌發生了毀損性的改變,而且常伴隨視力下降、視物雙影等視覺功能的問題,完全影響正常生活。
但是,眼眶整復手術難度很大,風險很高。眼眶空間狹小,布滿了神經、血管的眼眶里,如何才能“螺螄殼里做道場”?既要恢復眼眶結構,又不能損傷眼眶內的眼球和神經,同時要改善眼球運動和視功能,這都非常挑戰醫生的專業知識和手術水平。
很長時間里,醫生們憑借自己的經驗進行手術,直至2001年,上海九院眼科學科帶頭人范先群教授向團隊提出要求:如何精確精準地復位眼眶?由此,上海九院眼科開始進行數字化眼眶外科整復手術的研究,讓治療做得更精準、更安全。
如果說雙眼皮、去眼袋是為患者“錦上添花”,那么眼眶整形無疑是“雪中送炭”——眼眶損壞不僅讓患者外貌發生了毀損性的改變,而且常伴隨視力下降、視物雙影等視覺功能的問題,完全影響正常生活。
“甲亢”,熟悉而陌生。許多人只當它是內分泌疾病,然而,甲亢其實會引起眼球突眼,被稱為甲狀腺相關眼病,其表現形式是單眼或雙眼突出,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相關眼病從報道至今已經有200余年歷史。但是,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此目前臨床仍局限于對癥治療,主要包括激素、放射及手術治療三大類。當疾病發展造成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導致視力下降、視野損害或角膜暴露而保守治療無效,或者疾病影響了患者的面部外形,需要多學科的聯合治療。眼眶減壓術是保護視神經、角膜,同時改善外貌的重要方法之一。治療極其困難,需要多學科的聯合診療。
據介紹,眼眶減壓是一種對正常眼眶進行改建的手術,國內外對眶減壓數字化手術的研究均處于起步狀態,既是研究的熱點,也是難點。如何在最小的創傷下,用最精準和安全的方式來獲得有效眼眶減壓,這是現代眼眶外科的一個新課題。

范先群教授示教中。

范先群教授團隊參加國際會議。
為攻克這一臨床難題,上海九院范先群教授率先提出導航技術和內窺鏡技術融合的新概念。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眼眶外科內鏡導航手術系統。術前能夠對眼眶減壓部位及范圍進行精確設計,預測眼眶容積的變化及術后眼球的回退程度;術中實現可視化導航,對減壓范圍精準控制,并避開眶內重要結構;術后精準驗證治療效果,并且實現手術微創化,包括手術切口的設計盡量小而隱蔽,以及術中精細操作,減少損傷,加快術后恢復。這一技術應用于眼眶外科手術,顯著提高了眼眶病患者的手術效果,減少了并發癥,縮短了手術后的恢復期。
小小的眼球內,除了有影響視力的各類疾癥,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惡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就是一種主要發生于3歲以內兒童眼內的惡性腫瘤,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許多患兒將失去生命。其實,眼科領域還有很多這樣的疑難復雜病,致殘致盲率高,受關注不多,因為社會的焦點還停留在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等眼病上。但在上海九院眼科,大家已率先行動了起來。

上海九院眼科團隊手術中。
上海九院范先群團隊調查了全國31個省區市發現,我國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死亡率超過10%,眼球摘除率近50%。這意味著,近半數不到3歲的患兒因病摘掉了眼球。
進一步研究發現,目前對視網膜母細胞瘤采取的治療方式主要是全身靜脈化療,以此提高保眼率,降低死亡率,不過,這種方式副作用大。為此,上海九院眼科開展眼動脈超選擇介入化療,通過股動脈插管,導管經過腹主動脈、胸主動脈、頸內動脈到眼動脈,實現精準給藥。在國家衛健委專項基金資助下,上海九院眼科率先開展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結果發現,動脈介入化療不僅實現用藥量減少,還觀察到療效增加、副作用降低,顯著提高了保眼率。
“以眼惡性腫瘤為代表,這是眼科領域難度高、風險大、療效有待提高的疾病。相關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還有許多臨床問題需解決,需要形成一些專家共識乃至規范,以此提升我國此類疾病整體診治水平?!狈断热赫f。
每當一個有望通過手術治療提高視力的患者,從他們手中轉去做進一步的檢查時,患者臉上綻放出來的喜悅,深深感染著醫者。到祖國最邊遠、最貧困、最缺醫少藥的地方去服務,是作為眼科醫生的使命,更是這群“光明使者”不變的信仰。
2008年,范先群教授擔任亞太眼整形外科學會主席,7年后,中華眼科學會眼整形眼眶病學組成立,范先群擔任首任組長;2018年,中國抗癌協會成立眼腫瘤專業委員會,范先群擔任首任主任委員;2019年,范先群當選亞太眼腫瘤眼病理學會主席。
隨著學術組織的建立和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引來國外同行關注。美國眼科年會連續邀請范先群教授舉辦眼眶外科整復手術專場學習班,介紹眼眶外科內鏡導航手術技術。在中國眼科界,此類“冒尖”的團隊已經做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步甚至超越,但如何帶動中國大部分地區相關學科的發展,眼科專科聯盟希望有所嘗試和突破。
范先群說,希望掙扎于“保命還是保眼”的家庭能少一些,再少一些,而要實現這個想法,唯有進行科研攻關,突破現有治療手段。
2018年,范先群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視網膜母細胞瘤一個新致病區,位于12號染色體上的GAU1區。相關研究成果在線載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核酸研究》。這是上海九院眼科眼腫瘤團隊繼2015年揭示成人常見眼內惡性腫瘤——葡萄膜黑色素瘤發生的“陷阱修飾”致病機制后,在眼惡性腫瘤領域又一重要成果。
如今,上海九院眼科已是眼眶病眼腫瘤世界單體最大診療中心。在上海九院眼科20余萬的年門診量里,眼眶病眼腫瘤患者占相當比例,絕大多數是全國各地轉來的疑難復雜病例,需要“再次手術”的比比皆是。
以眼惡性腫瘤為例,上海九院眼科開展了瞼板腺癌的病理控制下的手術切除和即期修復術,以及多中心的臨床隊列研究,降低了瞼板腺癌的復發率,提高了生存率。針對成人眼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葡萄膜黑色素瘤,開展了鞏膜敷貼放射治療和腫瘤切除手術,提高保眼率。同時,基于該團隊建立的我國最大眼腫瘤生物樣本庫,團隊還啟動了視網膜母細胞瘤高危人群致病基因監測,推動早診早治,檢出早期視網膜母細胞瘤,及時治療保全眼球和視功能。

2017年上海九院成立國內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
然而在上海九院眼科專家看來,這樣還不夠——患者趨之若鶩到上海尋求治療,反映出地區技術發展的不平衡。
2014年8月,上海九院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人民政府合作開展眼科幫扶計劃。6年多來,九院眼科團隊所有醫生都到林西縣醫院為當地眼疾患者進行過診治和手術。通過精準幫扶,林西縣人民醫院眼科已從一個不能開展手術的科室發展成為赤峰地區最大的眼科中心。2019年4月,一趟直飛航班載著108位上海九院醫療集團的醫務工作者遠赴新疆,在上海對口支援的喀什以及葉城、澤普、莎車、巴楚四縣開啟為期一周的大型義診活動?!澳芊裨雠裳劭茖<业綕善湛h人民醫院來?聽說有上海專家來,這里的患者已經大排長龍了?!?看見求助訊息,原本在阿依庫勒鄉小學給孩子們做眼病篩查的上海九院眼科醫生,立刻帶上裝備趕往醫院。醫院眼科診室,焦急等待的患者已排到了走廊里。短短幾天,沖著上海專家來的當地病患數不勝數。
這些年,上海九院眼科專家的腳步,踏上了幾乎每一處祖國邊陲。每當一個有望通過手術治療提高視力的患者,從他們手中轉去做進一步的檢查時,患者臉上綻放出來的喜悅,深深感染著醫者。到祖國最邊遠、最貧困、最缺醫少藥的地方去服務,是作為眼科醫生的使命,更是這群“光明使者”不變的信仰。
播撒光明的同時,上海九院眼科團隊也在考慮一個問題:“能不能讓可惜的患者再少一些?我們忙于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更著急沒法給那么多患者最及時的治療?!?/p>
由此,2018年,全國首個專注于眼眶病眼腫瘤的眼科聯盟宣告成立,上海九院眼科牽頭、聯合全國79家醫院開啟眼科跨區域深度合作新模式把“光明種子”撒向全國。聯盟覆蓋新疆、西藏、黑龍江、云南等我國大部分地區,首批成員大多是當地三甲醫院,它們被視作“種子醫院”,肩負的使命就是帶動地區疑難危重眼病診治水平提高。目前加入單位已經擴大到186家。
上海九院眼科通過專題培訓班、眼眶病眼腫瘤學習班、半年到一年的進修班,目前已培養全國眼整形、眼眶病??迫瞬?000多名。去年,上海九院眼科舉辦了進修醫生百期慶典和學術交流活動。進修醫生展示了將九院眼科技術進一步在全國各地推廣并應用的良好成效。
范先群教授認為,只有通過培養更多的眼眶病眼腫瘤專業人才,才能為更多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時機,及時解決問題。
范先群教授領銜完成的《眼眶外科修復重建關鍵技術體系的創建和應用》《眼瞼和眼眶惡性腫瘤關鍵診療技術體系的建立和應用》項目,分別榮獲2015年度、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相關核心技術已經實現成果轉化,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
“光明”,是“希望”亙古不變的同義詞。上海九院眼科專家始終堅信,用星星之火,可以點燃全國更多患者人生的光明。